第565章 迷信谶纬
作者:悲剧的小鹌鹑   我的餐馆通古代最新章节     
    任小天顿了顿说道:“我接着再说第三点。
    第三点就是你太过于相信谶纬之说,甚至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刘邦举手提问道:“小天,何为谶纬?”
    “所谓的谶纬就是谶书和纬书的结合体,算是一种宗教神学的思想。
    像是预知吉凶、求神问卜都可以算作是谶纬之说。
    大秦时期的‘亡秦者胡’以及陈胜鼓捣出来的‘大楚兴,陈胜王’这种流言都属于是谶纬。
    究其来源,其实谶纬是对儒家经学曲解后的产物。
    大约是在汉哀帝刘欣时期开始发展,到了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兴盛。
    刘秀登基之后为了神话刘姓皇权开始大力推行谶纬,谶纬也逐渐成为了东汉时期的官方意识形态。”
    刘邦脱口而出道:“那不就是蒙人的吗?”
    说起来刘邦当年起义的时候也是玩过这一手的。
    什么斩白蛇啦、出生时母亲梦见神物入怀啦。
    刘邦他自己心里当然是门儿清,这些玩意都是他编出来蒙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的。
    再说不光是他,历代帝王哪个开国皇帝在起事之初不都是玩这一套嘛。
    “其实谶纬学说也不完全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
    里面还是有着诸如天文历法、自然星象、农业技术、医药乐律这样的科学知识的。
    况且谶纬作为皇帝神话皇权巩固统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这事坏就坏在刘秀自己把自己都骗信了。
    这里我还想问下始皇帝。
    您之所以打匈奴打的那么迫切,是不是也跟那句亡秦者胡的谶语有关系?”
    秦始皇老脸一红。
    正如任小天所说的那样。
    他之所以让蒙恬追着匈奴打,一方面是出于大秦安全的考虑。
    另一方面就是受了这句谶语的影响,以为只要灭亡了胡人就能保大秦千秋万载。
    谁知道这里说的胡代表的是胡亥那个混账玩意啊。
    任小天见秦始皇没有回话,也大概猜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出于对秦始皇面子考虑,任小天没有继续说大秦的事:“再有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当时民间流言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结果李世民以为说的是李君羡,倒霉的李君羡就这么替武则天背锅了。
    我再说一个你们大汉的事。
    东汉末年淮南袁术得了玉玺。
    借这那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他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果断称帝了。
    结果皇帝的宝座还没坐热呢,他就被几方夹攻整死了。
    足可见迷信谶语是多么害人不浅啊。”
    刘启挠挠头道:“可是这些谶语最后不都说准了吗?”
    “你要硬往上靠那没有不准的。
    再说了,像这种谶语一天我能编出来万儿八千条。
    以概率学的角度来说总会有那么一两条应验的。
    你们皇帝执政总不能去博这种极低的概率吧?
    更何况这些谶语也都是根据时事不断变化的。
    我给你们再举个例子。
    当初北周和北齐并立,北周国力远比北齐强大。
    因北周以玄色为尊,于是就有了‘亡高者黑衣’这句谶语。
    等到北周真的出兵灭了北齐之后,谶语就变成了‘黑衣临天位’
    合着好赖话都让他们给说完了。”
    作为亲身经历者的杨坚噗嗤一乐道:“确实如小天所说的一样。
    甚至朕当年还亲自参与过散布这个流言的事情呢。”
    刘秀嗫喏了半天终究还是没说出话来。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原本谶纬之说要是作为巩固统治的思想学说你作为兴趣爱好研究研究也没什么。
    但是后来你已经发展为已达到言必称谶、事必依谶的程度,这就完全的本末倒置了。
    一次你从一本谶书中看到‘孙咸征狄’的谶语,正巧你手下有个人叫孙咸。
    于是你果断将他封为平狄将军,行大司马事。
    而东汉初年朝廷第一任大司空的任命就更荒唐了。
    只因谶书《赤伏符》里有一句‘王梁主卫作玄武’,你就把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王梁封为了掌管天下军马的大司空。
    原因无他,皆因你深信玄武为水神主水,而大司空掌管天下水土。”
    刘邦大怒道:“荒谬!朝廷官职岂可因这种流言蜚语就随意赐予?!
    我都想掰开你脑袋看看,里边到底装的都是什么玩意!”
    任小天手一挥道:“老刘你别忙着生气,我还没说完呢。
    刘秀不光自己迷信谶纬,还强迫其他所有大臣也都必须学习谶纬。
    大臣桓谭直言谶纬是歪理学说不可轻信,结果就被刘秀贬官忧郁而死了。
    另一位大臣郑兴原本也是不信谶纬的。
    可见到刘秀因此大怒后只能改口说自己是没学过,并不是全盘否定谶纬。
    自此无数的朝廷官员都开始认真研究起了谶纬之说,只为了在刘秀面前讨得欢心。
    这些事例都足以证明刘秀到底是有多么的迷信谶纬了。”
    “真是荒唐至极!官员放着民生百姓不去治理反而去研究这种迷信之事?!
    难道这谶纬还能凭空让地里长出来粮食不成?!”
    刘启愤怒之下重重的拍了一下茶几。
    那边围观的皇子们也在窃窃私语:“那谶书不都是人编出来的吗?
    我要是在东汉初年编本谶书说自己才是天命之子,难不成光武皇帝还要把皇位让给我不成?”
    “什么光武中兴的明君。
    这种用谶纬学说任命官员的方式,我看他明明是个昏君才对。”
    “你小点声,小心被他给听到了!”
    “怕什么?许他做得还不许我说得?
    再说我父皇还在这儿呢,他能把我怎么样?”
    李泰得意洋洋的瞅着刘秀说道。
    刚才刘秀有多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狼狈。
    被这些皇子鄙夷的目光看的他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连小孩子都懂得道理,难道你这个做皇帝的就不明白吗?!
    回去之后立马给我改邪归正!那些个什么谶纬的书统统给我烧个干净!”
    刘邦用怒其不争的眼神瞪着刘秀斥责道。
    刘秀汗流浃背的回道:“高祖教训的极是,朕回去之后立刻就改正。”
    任小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迷信的思想确实是要不得啊。
    就像刚才那谁说的,谶书都是人编出来的。
    东汉年间就有很多心思叵测之人假借谶书来实现自己的不法勾当。
    所以到了南北朝时期官方就开始严格限制谶纬之说了。
    到了隋炀帝杨广那里,他更是下令严禁任何人谈论谶纬之说,还将所有的谶书全部给焚毁了。”
    杨坚听到这儿乐道:“看来朕的广儿也是有长远眼光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