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峰山设伏
作者:星语公主   将军,公主嫁人了最新章节     
    且说彭于华率领五千精骑,向着青峰山飞奔而来。
    (这里说明一下,精骑属于古代战场上的机动部队,因为他们骑着精良的战马,来去如风,所以机动性很强。在古代战场上经常运用于拦截、偷袭、设伏、驰援、迂回等等一些机动性很强的作战中;而精卒属于精良的步兵,他们训练有素,手持陌刀,善于攻城和守城)。
    青峰山,南北绵延数十里,山上树木参天,杂草丛生,是个设伏的绝佳地点。一条山路依山势蜿蜒而来。
    两个时辰后,一万精骑已经顺着山势隐藏好,战马通通用黑布包上嘴,将士们下马将身形隐于茂盛的杂草间。
    半个时辰后,前去打探的斥候来报:“禀将军,敌军距离我军尚不足二十里”,“再探!”彭于华挥手让他下去。斥候退下。
    彭于华招来副将,低声吩咐,“交耳传令,自此刻起,各自安抚好自己的战马,凡发出声响者或露了身形者,定斩不饶!人为杀人,马为杀马罚人!”
    “是,将军!”副将李玉亭下去传令。
    令行禁止,半个时辰后,青峰山上鸟语花香,恍似无人,半点看不出来隐藏了一万大军。
    又半个时辰过去,隐隐听到马蹄声,彭于华立时精神抖擞,双目精光四射,看向蒙军来向。
    近了近了,马蹄声越来越大,能听出来万马奔腾的气势。
    “踏踏踏!……”“踏踏踏!……”马蹄声越来越近,一时间尘土飞扬,蹄声轰鸣,声若闷雷。
    所有的士卒都精神抖擞起来,等待着蒙军进入埋伏圈内。
    然而,一刻钟后,马蹄声渐渐减弱,停下来了。
    山路上,一时间静若深谷,连飞鸟都没了声息。
    蒙军西路将领叫那仁朝克图,是蒙成大汗的亲弟,此人熟读兵书,精于骑射,麾下一万天龙骑乃是蒙成大汗的王军,来去如风,其战力可不是普通骑兵能够同日而语的。且那仁朝克图此人天性精干凶悍,最擅突击和以少胜多。
    此次他亲率五千轻骑,从蒙河以东迂回青峰山,为的就是绕过青峰山到达晏城东,届时与蒙成汗的中路大军会合,以策应中路大军攻城。
    只见他胯下乌骓马,点金钩上挂着战天戟,背上一弯射日弓,瞧着有百十斤重。
    可见,那仁朝克图是个力拔山兮的好汉。
    彭于华遇到对手了。
    那仁朝克图端坐马上,威风凛凛,侧耳倾听,身后五千大军静悄悄站立,竟然无一人发出声响,可见此人治军之能,之严……
    马下道路不过两丈来宽,只可最多六人六马并排前行,还不能行的太快,否则就有掉下山崖的危险。如此想要通过这段长达十几里的山路,怕不要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对于战场而言,实在不短,半个时辰能打一场不大不小的埋伏战,也足够一队精骑来一场偷袭战。半个时辰变数太多,着实不可控!
    且此地地势险峻,道路左侧临山,山上草木茂盛,看不到半点异样,但却出奇的诡异。
    左侧临山,右侧是山崖,山崖不高,大概两丈有余,崖下是自北向南滔滔奔流的蒙河,这段蒙河河道因山势变窄,又因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河流变的水势汹涌澎湃,若是失足落水,水性好的或许死不了,但是要想爬起来只怕也不易。此处地势如此险要,宁军没有道理不在此设伏,可是,这山上静悄悄的,大军刚到的时候,还能看到惊飞的鸟雀,这么说,大军到来前山上尚有鸟雀,应是没有埋伏?……不,不对,很不对。
    可是,半个时辰前斥候就来报说青峰山上除了偶尔鸟雀鸣叫,并无任何异常;然后斥候半个时辰一报,皆是毫无异常。
    倘若埋伏个千余人不消两刻钟即可埋伏好,即便斥候半个时辰一报,只怕也发现不了。
    可是千余人马,只是己方的五之一,对自己根本就造不成任何威胁,反而会被自己反包围,进而一举全歼,那根本就是给己方送人头。
    可是自己亲率五千轻骑,浩浩荡荡奔马而来,由蒙成至青峰山差不多有百四十里的路程。且他昼行夜伏,为的是怕日夜行军到达战场时处于人困马乏的状态,到时候若遇到伏击,自己便会处于劣势。所以这百四十多里的路程他行军两日才到达青峰山。再者他路上也并未隐藏行迹,也隐藏不了。
    (有些小说里经常说什么十万大军隐秘行军,直到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才知道敌军动向。这完全是将读者当傻子,也把那守城者说的是蠢笨如猪;否则十万大军那可是黑压压的一片,用一句经典的台词来说,就是“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纵马急行军百多里,任那守城的是个傻子,他都不可能不知。要知道古代的斥候可是很厉害的,他们就像某年代的地下工作者,隐瞒身份,藏于你想不到的任何角落打探消息。除非那十万大军是从地下而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化整为零,改穿百姓衣服,或扮作商人或扮作百姓混入边界。但是笔者依然认为不可能,那可是数万人,哪国的边境随随便便的接连几日有数万人流动,会不被关注。须知古人好战,不管是好战之国,或是厌战之国,对边境的防控那可是很严的。还有一种就是两军距离太近,导致斥候信息未曾送到,敌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城下。但是这种可能也不多,因为古代大多城镇之间的距离是数十里和几百里不等,而沙漠地带的城与城之间的距离通常超过数百里,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长安到敦煌的距离有数千里之遥。而中国古代跑的最快的蒙古马昼夜可行一百四十多里,这差不多已是极限。所以说想要不被发现就兵临城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说了一些题外话,只是想要宝宝们了解一下古代行军。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蒙军如此大的阵势,何守信文韬武略,熟读兵书,最善于打伏击战和阵地防守战。那么老谋深算、威名赫赫的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如此绝佳的设伏地,而不在此设伏?更加不会只设伏一千人马。
    不,不对劲,很不对劲!
    打死那仁朝克图也想不到,老谋深算的何守信居然下令让彭于华提前一个多时辰就埋伏好。
    提前埋伏是需要超强大的毅力的,因为对方会随时有斥候来探。所以埋伏好后便不能再动,须一动不动的潜伏着。
    而彭于华已率军埋伏此地一个时辰多之久,那种隐忍和等待的煎熬,没有强大的毅力是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说彭于华率领的这支青云骑的耐力和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也应是何守信的用兵之道,虽然不知敌军将领是谁,但是从多方情报汇总,也已猜到了蒙军东路是蒙成战力第二的雷霆骑,由雷霆骑主将吉尔率领,而吉尔此人向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且心性多疑,所以他虽号称蒙成战力第二,但是他的本事和蒙成战力第一的那仁朝克图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只要蒙成汗亲征,那仁朝克图都随之左右。
    所以何守信用卢克用率一万精骑埋伏吉尔的五千轻骑,用彭于华率一万精骑埋伏青峰山,当他知道西路由那仁朝克图率领的时候,悔之不及!
    轻骑和精骑主要的不同是装备的不同,轻骑行军为了减轻军马的负担,所配武器皆是简单轻便的刀枪剑戟,将士也不得佩甲而行,所有凯甲由粮草官连同粮草一同押运。
    也因此轻骑在行军路上的防护战力不可避免的减弱。
    他们直至战场杀敌的时候才会穿上铠甲。
    但是像那仁朝克图这样的王室中人,会自己打造金丝软甲,随时穿在身上。
    那仁朝克图此时身上穿的就是蒙成汗寻访名师专门为他打造的金丝软甲,薄如纱衣,柔软如蒲草,坚韧如磐石,轻灵适体,防护功能堪比几十斤重的重甲。
    那仁朝克图爱极了这金甲,视如珍宝,常年穿戴,从不离身,也从不穿其它铠甲。
    凡事有利有弊,轻骑虽然武器装备差一点点,路上失去了铠甲的防护,但是没有了铠甲束缚的他们行动灵活多变。所以取胜之道还在于将领的用兵之道。
    彭于华的一万精骑埋伏那仁朝克图的五千轻骑,从数量和装备上已然占了上风。而彭于华和猛将张飞相比,虽个人战力稍弱,(这个稍弱就是俩人在某一次军营比武时输了一招半式),但此人有勇有谋且心思缜密、治军严谨,是不可多得的一员虎将。
    只要彭于华遇到的不是蒙军战力最强的那仁朝克图,那他全歼西路之敌应是不在话下。
    何守信万万没想到的是蒙军西路统兵之人竟然正是那仁朝克图,且他还留有后手,这也是导致彭于华此次殒命沙场的一个原因。
    话说那仁朝克图,不是他胆小怕死,古往今来凡是能将,良将无不行军谨慎,多方谋算。须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没有人会明知有埋伏却仍冒着被埋伏的危险行军,定会多方估算,以策周全。
    就在那仁朝克图思索之际,斥候正在低声向彭于华禀报,“将军,领军的是蒙成大汗的亲弟那仁朝克图。”言罢退下。
    彭于华心中暗叹一声,此人他如何不知,多年来两人数次交手,自己败多胜少,为数不多的两次胜仗,他归功于自己的运气。只是不知他今日的气运如何?
    他就不信了,这山中半点儿声息也无,他还能不上当。
    那仁朝克图立在马上凝神静气,突然,他伸手取下射日弓,弯弓搭箭,瞄准左前侧茂密的山林。
    只听“嗖”的一声,开山裂石的一箭直向宁军埋伏地射去 ……
    山上,彭于华的副将李玉亭,眼睁睁的看着一支雕翎箭向自己射来。
    此时,他如果就地卧倒,或者向旁边侧闪,一定可以躲过此箭。
    但是,不管他是就地卧倒还是向一旁侧闪,都会有身边的袍泽中箭,而中箭者一旦忍不住发出叫声,哪怕是极轻微的一点声音,怕是也躲不过那仁朝克图的耳朵。
    所以,他只是微微侧闪,用左臂硬生生的受了这一箭,而这支箭在射入李玉亭的左臂后,竟然穿臂而过,落在身后的草地上。
    李玉亭咬牙挺住,没吭一声,而他身边的一个士卒忙从笼中放出一只山鸡,山鸡凄厉的鸣叫着向山上冲去。
    一刻钟后,山下又传来了马蹄声,但也听得出来,那仁朝克图行军缓慢。
    彭于华心中暗道“不好!”他在试探自己,倘若此时宁军有半点声音发出,那他这次埋伏就算是白费了。
    牙关紧咬,彭于华知道此时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只能赌。他赌他的将士们绝不会发出声音,他赌那仁朝克图会进入埋伏,他赌此番自己尚有五分胜算!
    那仁朝克图谨慎的的很,他带着蒙军将士们缓缓前行,走的很慢很慢,不像在行军,而像是在遛马。
    对,就是遛马!
    急!焦!灼!彭于华浑身被汗水湿透,这种等待太煎熬了!就像是鱼儿脱离了水源,眼看着不远处有一个水坑,却怎么弹怎么蹦,都够不着;更像是被人死死地扼住咽喉,动弹不得,呼吸不得!煎熬……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彭于华只知道自己汗如雨下,汗水一滴一滴的落于他身前的杂草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嗒,”的声音,……
    正在彭于华紧张万分之际,任那仁朝克图速度再慢,他率领着蒙军还是走到埋伏圈的一半。
    彭于华不由屏住了呼吸!只要蒙军再前进一里,他就有七分的胜算!
    然而,那仁朝克图抬手,身后大军齐齐停住。
    这样的军容整齐,这样的令行禁止,五千军马如同一人,彭于华不禁心中暗叹!:“不愧是蒙成最能打的王军天龙骑!今日想要取胜恐怕是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才行。”正思索间,就见那仁朝克图忽然神色一凛,抬头向左前方山上看去。
    只听一声压抑的战马嘶鸣,接着似有重物倒地的声音,但那声音并不清晰,像是有人托着重物准备放到地上,但却不堪其重,导致重物在落地时,发出一声沉闷的“轰”声。
    原来正是彭于华的副将李玉亭,实在是安抚不了那匹几次欲要嘶鸣的战马,果断的拔出匕首结果了它。
    纵然他拔刀刺入的速度很快很准,战马还是发出了一声嘶鸣!而战马在倒地的瞬间,纵然有两个同袍帮他扶着让它慢慢的倒地,却还是因为力量的悬殊而扶不住,导致它倒地时发出不小的动静。
    (古代战马的体重大约在350千克和550千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