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秘密?
作者:黑千羽   三国之夏侯弃子最新章节     
    陈群失魂落魄的走出了皇宫,在那个大殿中不过是待了一个时辰而已,可内心中的震撼却无以复加。
    “长文,这天下的土地多的是,又何必在只盯着这九州大地?这耕田耕地的人,也多得是,何必只盯着自己人呢?”
    曹叡每一次拍下自己的肩膀,陈群都感觉力逾千钧,说不定下一拍自己就倒在地上。
    “陛下,这,这可是真的?”
    陈群心中还有许多的不相信。
    “此乃是朕早年间得天人所授,至于各地的物产,气候也都详细记载,朕已经根据了这些地方做了许多的编号,朕对照每个地方的编号,详细的记载了气候、物产、人种,长文若是不信,可以去翻翻看。”
    陈群还有些不相信,立刻就对照拿起了一卷进行查看,对于中原九州的记载,基本上分毫不差。又快速的翻看了江东和西蜀的情况,也基本能和自己之前看过的书对上,至于更远的地方,那千奇古怪的介绍,陈群心中认定了,基本上是真的。
    “陛下?!这,这。”
    陈群这不下去了。
    “对,这些应当是真的,至少这天人没必要骗朕吧。”
    神秘主义,君权神授。无论当初夏侯信怎么剥下皇权的神秘主义外衣,曹叡还是决定用这招,用君权神授,用这种神秘主义将皇权再次包装起来,才能证明自己成为皇帝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对,对,对,陛下,乃是天授,天授。”
    陈群已经在震惊中了,这么大的一幅地图,上面的物产气候也极为详细,这必然是真的了。
    “长文,你说,朕若是将这秘密与天下众人共享,不知道如何啊?”
    曹叡还是抛出了这个问题,之所以选择陈群,是因为陈群是颍川四家陈氏的族长,在荀彧已死,钟繇年老之后,颍川士族首领必然会是陈群。
    “这,这恐怕不妥,如今天下未定,若是早早漏出去,恐怕西蜀诸葛亮和江东孙权都会闻风而动,何况我北方不擅舟船,这地图之上,多数地方都需要靠船只才能抵达,这一旦被孙权知晓,实乃是资敌,还请陛下三思。”
    陈群立刻就想到了,这么大一块利益,这么大一块的土地,自己这些人必然也要拿下最大的一块。难怪了,之前和陛下一同长大的邓艾居然会去两淮之地屯田,到时候要平定江东,建造大船不知道要征调多少的工匠和民夫,这一切都是在为了日后而作准备。
    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徐州及两淮之地的士族多多接触呢?
    心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嘴上却是为了不泄露天机,不资敌。
    曹叡看在眼中,心中知道陈群所想,可知道若是不能给这些人好处,接下来的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给他们一个更大的饼,然后放弃眼下微小的利益,在自己的旗帜和剑锋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然后再开疆拓土。
    那红色的线条已经划好了,西至大漠,东至大海,北抵北冥,至于南方?只要自己的船只能抵达的地方,那就都需要纳入大魏的版图,用他们的土地,物资供养大魏的百姓。
    “长文说得对,所以真以为,若是可以,这九州之外的土地,也可以分封,封给那些在这一统大业出力极多的人,不知长文以为如何?在封地之上,他的家族就是王族,这封地也由他的家族治理,唯一要做的,就是定期向朝廷进贡。”
    曹叡抛出了最大的诱惑,他深知这些士族内心中的所想,在中原大地的中央集权制之下,中央和地方始终存在着权力和资源的争夺和博弈。若是将这股力量引导出去,让他们去中原之外,那中原大地上的争夺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而且凭借着对海外的控制和物资掠夺,反哺中央是不是就能减少中央的财政压力。
    这是无数次夏侯信和自己提起过的,央地的财政分配问题,百姓的土地问题。
    实在不行,等大魏的人口增长之后,养不起了就让他们去海外耕地,至于如何管理?到时候可以问夏侯信,他必然会有办法解决的。
    陈群到家之后,辗转难免,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将颍川四长其余三家全部叫了过来,开始商议起了自己见到的东西。
    ————————
    “朕今日将地图的秘密告诉了陈群,姑父不会怪朕吧。”
    曹叡照例前来看望,除了将自己这些时日做的事情和夏侯信分享,站在权力的巅峰,身边都是时刻觊觎的人,是孤独的。
    虽然是征询的话语,可却并没有征询夏侯信的意思。
    “陛下必然有自己的考量,自己处置便是了。”
    夏侯信滞留皇宫已经三天了,可若是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出现许多的流言蜚语。曹叡可以对自己厚恩,可为了接下来的事情,夏侯信又不得不离开这里。
    放弃安逸,是为了自己心中更大的目标。
    “陛下,如今臣的身体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应该回自己家中去了,如此长留宫中,怕是不妥。”
    “再住一日吧,若不是这可恶的礼制,朕都想将姑母也接进来。”
    一听到夏侯信要走,曹叡又出言挽留。
    “一日复一日,何日是个头?”
    “那明日吧,明日一早,朕早朝完毕之后,就送姑父出宫,明日便是大朝会,姑父住在宫中,也免去了明日大朝会的来回奔波。”
    “好,明日散朝之后,我便回家。”
    说起了明日的大朝会,曹叡又开始有些焦灼,像这样大刀阔斧的去推动改革,真不知道接下来会如何。
    “姑父,明日便拿出这方案,你说朝中的文臣武将会是赞同的多?还是反对的多?”
    “何必着急呢?就先提出个意思出来就好,至于其他的,正可以让他们相互之间去争论,从这些争论中,找出最适中的方案,我所设计的东西,也不一定完全适合。”
    “那明日便先提一提吧,如今的选拔制度,选拔出来的还是以士族子弟居多,也不知道何时何日能够改变这样的局面。”
    “慢慢来,总归还好一些的,至于你说的那些海外分封的事情,只要中央始终保持强大的实力,海外就不敢随意挑战中央。”
    “这慢慢来,还需要多久?这学校遍地,可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却寥寥无几,说白了,真真为国之人,还是没能出仕。”
    一说起这个,夏侯信就觉得自己当初提出科举的想法还是早了一点,在没有经过五胡乱华,士族遭受过一次打击,而许多寒门子弟也开始能够读书之前,科举制对于如今的选拔,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不过好在如今这些利益大部分还是士族在享受,但同样寒门士族上升的道路也没有堵死,唯一要做的就是避免舞弊,一旦开始了舞弊,那寒门士子才真的没有了出路,最多不过是沦为豪门大族的走狗。
    “慢慢来,国家太大,人口太多,这利益牵扯就多,只能是慢慢的调,若是下药过猛了,恐怕就会再一次大乱,何况如今还有外忧。”
    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大开杀戒,在彻底的血洗之后,重新再树立一批人,可是不行的,若是这样做,那便是要和天下士族为敌。
    “陛下,这些时日听闻宗室中出了一些青年才俊,只是有些喜好空谈,臣以为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为官任事,还是以实为要,不如给他个实缺,让他们去郡县之中历练一番,一试真假。”
    “姑父说的都有谁?”
    曹叡听夏侯信这么说,立刻就好奇。他和曹丕不一样,他能登上位置,多是夏侯惇、曹洪等宗室大臣的支持,身边多少也有一些宗室子弟的支持,所以除了曹丕等少数几个人以外,对于宗室没有那么多的防备心理。
    “夏侯玄、曹义、夏侯荣、夏侯惠如何?”
    曹叡听完了之后,只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还有诸多的有才之士,陛下还是要多多寻访,陛下,这人的才华能力可以学,可这初心却极难寻找,陛下当寻访同志之士,然后携手共进。”
    “初心?同志?”
    曹叡带着这样的疑问走了,因为夏侯信实在是太累了,而且接下来还有大朝会,所以早早的睡下了。
    回到了大殿之内,曹叡第一次开始撰写诏书,这次和之前曹操的唯才是举令不一样,除了才能,他更关注志向。
    等到一切文章全部拟定,曹叡又整理了下思路,准备第二日的大朝会上的各种声音,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抛出去之后,会引来何等的争论,到时候大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甚至是宗室、亲贵、武将等等都要涉及,这样的争论不会在一天之内解决,可能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
    可曹叡却坚定的想要推行下去,因为从这个雏形中,曹叡明显的看到了集权和制约,是限制士族进一步扩张的一个好办法,特别是在如今科举刚刚兴起,而察举和中正制还共存的情况下,能够提拔起更多的忠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