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年代里的炮灰2
作者:粉龙   【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最新章节     
    桑潋杏就坐在椅子上默默流泪,和九希的顶嘴形成鲜明对比。
    桑父不满的看着九希皱眉。
    对于九希这个长女,桑父从来就没欢喜过。
    桑家传承到他父亲那代,人丁兴旺。
    桑老爷子有六个儿子。
    桑父是老三。
    几个兄弟都在工厂上班,大哥还混到了某国企的小领导。
    至于桑父,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桑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就不喜欢桑父两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性格。
    再说几个弟兄的婆娘都会生。
    家里尽是小子。
    就他命不好。
    头胎生下来就是个赔钱货。
    这让桑父没少在兄弟间受尽白眼与奚落。
    直到老二出生,这被人嘲笑无后死了没人抬棺的局面才被扭转。
    所以对老二桑达明他是很满意的。
    这小子头脑灵活,嘴皮子利索。
    他所在的工厂车间的车长对老二很是满意。
    至于老三老四这对龙凤胎,那就更不用说了。
    一出生,他就涨了两块钱的工资。
    桑老爷子还特意给龙凤胎打了一对小小的银锁,寓意龙凤吉祥飞黄腾达。
    这种待遇,也就他的龙凤胎享受过。
    周围的人谁不说龙凤胎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是以对于老四桑潋杏这个女儿,桑父的态度就要比对九希好很多。
    像平日里桑家里里外外的家务活,九希这个大姐需要做的事儿,桑潋杏几乎不需要动手。
    就好比现在,小女儿桑潋杏可以坐在椅子上哭,而九希浑身湿漉漉的,也没一个人过来关心。
    屋里气氛一时有点压抑。
    桑父眉宇都拧成了川字。
    “你是怎么说话的?你妹妹年纪那么小,你是大姐,知青下乡你不去难道还要你弟弟妹妹去?这像话?”
    九希觉得这话听着莫名耳熟。
    对了,这不就是上辈子桑父对原主说的话吗?
    那时候也是桑家面对选谁下乡的问题。
    桑家夫妇都下意识的默认原主去。
    毕竟原主年纪最大,又是家中长姐,下乡是最合适不过了。
    那时原主也不愿意。
    她也就刚上高中的年纪。
    谁想远离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的环境讨生活?
    况且,这些年早就传出一些老知青下乡不好的传闻。
    据说某地下乡的女知青,有好几个被当地的流氓地痞与村队长强奸了的。
    还有很多与生产队的掌权人关系不好,被陷害吊着打死的知青。
    这些例子近些年来比比皆是。
    说起知青下乡,多少人谈之色变?
    一些父母舍不得儿女受苦,都会托关系尽快给子女找工作或者塞钱顶替。
    就桑家,为了一个知青下乡可以惠泽全家人的好处,费尽心思让原主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去偏僻的小乡村受苦。
    当初为了让原主心甘情愿的下乡,桑家夫妇许诺,等她回来家里就帮忙安排工作进国企烟草局。
    那可是个肥缺,人人争破头都想去的地方。
    原主拗不过家里,想着下乡人选必定会是自己,索性不如向家里讨要好处来的实在。
    至于桑家许诺的安排进烟草局,原主是想都没想过的。
    毕竟这是个好去去,自己在家不受宠,这好工作怎么着也落不到自己头上。
    是以原主说的好处就是家里尽快想办法将自己从知青点提回去。
    桑家自然是满口答应。
    可事实么。
    呵!
    九希冷笑。
    原主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滚爬摸打,各种酸苦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初来乍到的原主与几个知青被安排在村东头的茅草屋里。
    冬冷夏热。
    当其他知青都有家人送来的衣物吃食时,就原主孤零零的躲在小山村放牛的山坳上,看着渐渐落下的晚霞抹泪。
    没人知道原主在被冷醒饿醒的日子里有多么想家。
    她给家里写去的无数封信都石沉大海。
    只有在秋收分粮食的时候,桑家才会给原主寄信来。
    信的大体是不怎么真心温暖的勉励,最关键的意思是让原主给家里寄点粮食回去。
    说原主一个小女娃也吃不着那么多的粮食,不如寄回家。
    毕竟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养活。
    住在城里处处要花钱用票的地方太多。
    粮食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家里就指望着你这个大姐寄点米粮回去改善家里伙食。
    彼时原主一个从未下田干活的小姑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除草栽秧,力气小,一天累死累活也挣不到五十工分。
    按照规定,一户人家每年必需得争满八百工分才能分粮食。
    而知青们则条件宽松点,每人四百工分就能分粮食。
    这就意味着知青几乎要全年无休的参加劳作才能换来粮食。
    原主手都磨出了血泡。
    雪白的手臂被太阳晒脱了皮。
    反复几个太阳后,蜕了三四层皮。
    原主也从白净的小姑娘变成了黑黝黝的姑娘。
    知青的第一年原主就三百多个工分,这自然是达不到分粮食的要求。
    平日里的吃食就是生产队里给知青们匀出来的。
    没分到粮食的原主日后要是想吃饱,就只能拿钱或者其它好东西与农户换。
    而桑家还要搜刮原主。
    原主有苦说不出。
    一同的几个知青见原主可怜,各自分点粮食让原主寄回去。
    原主把凑来的粮食寄回家。
    这就像是打开了桑家的胃口。
    桑家以为原主在乡下要吃啥都可以自己种出来。
    所以桑家的几个孩子隔三差五找借口说想吃新打的绿豆喝汤啦。
    又说地里的红薯该是比城里的鲜甜些。
    这什么意思大家都懂。
    原主本想拒绝的。
    可是她还要依仗家里托关系把自己从乡下遣回县城。
    那就不能得罪家里。
    所以原主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来满足家里的各种需求。
    可是随着一同的知青都陆陆续续离开小山村时,原主急了。
    原主找到村长与大队队长,问什么时候能遣回原籍。
    村长的意思是,迁回原籍是分批次的。
    还没轮到你你就再等等。
    可是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
    她等不起。
    村长也觉得原主可怜。
    这都三年了。
    连老知青都回了原籍,就原主还留在村里。
    于是就提点她说,要么家里给你找个工作招你回去,要么我给你开个介绍信,你去参加高考。
    原主给家里写了六封信。
    桑家回信了。
    但原主的心却沉到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