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闲逛
作者:爱哭的Cat   人在四合院:我是何雨柱最新章节     
    就在厂子里不少人都在讨论刘海中到底犯了什么事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何雨柱才刚刚起床。
    时间倒退回上午九点多。
    ……………………
    【嗯,怎么感觉有些烫脚呢。】
    睡梦中的何雨柱觉得脚有些烫,下意识地把脚缩了回来,嗯,好了。
    迷迷糊糊中,他似乎又睡了几分钟,或者根本没睡着,反正他也有些犯迷糊,只觉得身上温度都上升了。
    使劲地揉搓了一下眼睛,何雨柱的眼睛睁开一道缝,下一刻,立马又闭上了。
    没办法,实在是太刺眼了。
    杨家的炕上只铺着一张大大的油布,还是纯色的。
    要知道油布这东西是很反光的,在家长炕上旁边就是窗户,阳光射进来,那刺眼程度,何雨柱适应了一会才睁开眼睛。
    身边的被褥都被整齐地叠在角落里,就剩下何雨柱身下的这套。
    下意识地往前伸脚。
    “嘶……好烫。”
    原来睡梦中烫脚是因为自己的脚伸到了油布上面啊,怪不得呢。
    努力睁大眼睛,看向了窗外,没人,估计都去上工了吧。
    呆坐了几分钟,何雨柱恢复了清醒,跳下地,穿上鞋,朝外面走去。
    挨个屋子找去,杨雪在南房里呢,南房温度低,比何雨柱睡的屋子强多了。
    “呵呵,你醒了啊,来,喝点水,饿不饿,要不要给你做点吃的。”
    何雨柱摇摇头,接过碗,一饮而尽。
    “不用了,不怎么饿, 你这是在干嘛呢。”
    “呵呵,编个麻绳,你没见过吧。”
    “绳子?就是用这个编的吗?”
    “你之前见的都是用布,尼龙编的,我们农村人买不起那些,就只能自己用麻秆自己编。
    你可别小瞧这东西,很结实的,正好你也醒来,来帮我编吧,我手劲小,挺吃力的。”
    “哦,那你先等我一下,我去把被褥叠好,还在炕上呢,刚刚忘记了。”
    “我去叠吧,你等我一会。”
    何雨柱也没争着干,随了杨雪的意,这点活不至于。
    很快,杨雪就回来了,拿了个凳子,让何雨柱坐在他对面。
    “来,我现在教你怎么做。
    你看,麻秆就这么长,我们得把它和前面的接上,拿这么多,揉成条,接着和前面的这一截,旋转,纠缠在一起。
    最后你试着拉一下,也不要用很大的力气,正常就行,两截没分开就成,剩下的就和这一样,要是看着剩下的不多了,你就续上这么一截。”
    何雨柱看着杨雪手里的麻秆,拿了差不多的一撮,两只手使劲地把它揉成一条。
    然后和绳子上三条麻条中的一条,使劲地搅在了一起,试着拉了拉,没分开,看来是成功了。
    为了保险起见,何雨柱又多绕了几下。
    三条麻条都续上了,杨雪接着道:
    “剩下的就是把它们三条编起来,这就需要其他工具了。
    当当当,就是这几根红柳条。”
    杨雪搞怪献宝似的从身后拿出四根红柳条,继续说道:
    “我们先在这把这两根绑进去,固定好,接着继续编,等到编了这么长后,把这两根绑进去,固定好,再编一段,就把前面的两根抽出来,这样轮流下去,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编织的麻绳中间开叉,那样绳子就毁了,懂了吗?”
    何雨柱白了一眼自己媳妇,我堂堂新世界青年,这点小活哪能难得住我。
    “来,开干。”
    可是,一分钟过后。
    “嘻嘻,你好笨啊,你看你,这就是你没固定好红柳条的过,你看,这一段三条麻条就开叉了,咱还得拆开,重新编呢。”
    何雨柱悻悻地笑了一下,只好拆开麻条,重新来。
    这次,何雨柱小心翼翼地开始,倒是没出什么错。
    就这样,两人配合着,进度也倒是不慢。
    忙着手里的活,何雨柱问道:
    “咱家今天在哪上工?”
    “去锄地去了,地里的杂草还是不少,这是今年第三遍锄地了,我看到秋收之前,还得来这么一次。”
    “哦,那确实挺辛苦。”
    “呵呵,还好啦,都是这么过来的,农村每家每年的口粮都是和工分挂钩的,多上几次工,工分自然就多了,那分到的粮食就多了。
    再说了,杂草少了,那收成肯定也会好的。”
    “小雪,那咱家一年到头来分到的口粮够不够啊?”
    “呵呵,要说够也行,不够也行。
    多了就多吃点,少了就少吃点呗。
    我和你说,之前有一年,我家的口粮就特别少,但也没办法,都得紧着壮劳力先吃,我就吃一点就成了。
    因为壮劳力和我们这些的工分是不一样的,干的活也不一样,不吃饱不行。
    现在这种情况倒是很少了,基本都能吃饱吧。”
    何雨柱倒是想说自己可以给杨家买粮食,但是话到嘴边没说出来。
    俗话说的好,亲兄弟,明算账。
    自己确实看不上这么点东西,但杨家人会怎么想。
    所以,何雨柱现在奉行的政策就是:杨家困难了自己肯定会帮,但平时不会特别照顾,要是两人回来时,那带点东西也是应该的。
    说起东西,何雨柱想到了小三子,问道:
    “今天小三子他们呢,怎么不见人影了?”
    “上课啊,我们村子里也是有学校的,虽然教书的就是两个人,但是现在也还没放假呢。
    对了,我和你说个事啊。
    今天张校长来找我,说是来借书的。
    他也是从孩子们嘴里知道的,咱家有不少的小人画,孩子们很喜欢看,就来问我借书了。
    我想着孩子们喜欢就看呗,就把书都让孩子们搬到学校去了,就在村子中间,你要是想去看看,我就带你去。”
    “现在先不急,等下午再去吧。
    孩子们这么看小人画,会不会影响学习啊?”
    “哈哈,我也这么问了。
    人家张校长说根本不碍事,这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见识,学习兴趣什么的,反正是件好事,我就答应了。
    张校长很感谢,还想给我掏钱呢,我死活没收,最后才罢休了。”
    “嗯嗯,这钱咱确实不能收,你做的对。”
    两人边说边做,眨眼间就到了中午。
    ……………………
    上工的人成群结伴地回来了,两人也编了一根长麻绳,孩子们也回来了,看着很高兴。
    “姐夫,今天老师夸你和我姐了,说你们是大好人,其他同学可羡慕我们了。”
    “哈哈,那你们有没有好好学习啊?”
    “有,我们看了好久的书呢。”
    乡下的课程其实有些随意,今天的课程就是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问老师,孩子们也很高兴。
    中午的饭菜还是比较隆重的,有肉有菜,几个孩子吃的肚子圆溜溜的。
    下午,杨雪带着何雨柱在村子里到处走走,两人去了一趟学校,受到了校长的热烈欢迎。
    农村的教室都是一间间的平房,叫上教师宿舍,只有四间房子。
    上课条件也很简陋,一二三三个年级的小朋友在一个教室,四五年纪人数比较多,再另外一间教师。
    教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语文,数学,以及体育。
    按照张校长说的,每天上课先给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学,然后布置作业,让他们写作业,再给其他年级的孩子上课。
    没办法,条件不允许嘛。
    其实,农村人也不是真的想自己的孩子学习考大学,而是让他们识字,懂算术就行,有的甚至就是把学校当作看孩子的地方,这样就不怕孩子整天乱跑,出什么问题了。
    虽说有体育课,但孩子们玩的东西不多,也就是一些自制沙包,用布缝制的,里面装着玉米粒的特质沙包,打在身上,那滋味,啧。
    当然,还有装其他的东西,威力就没这么大了。
    男孩子比较爱玩的就是【跳山羊】了,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当羊,其他人跳,一级一级的,谁没跳过去就自动当羊,这是男孩子比较爱玩的游戏了。
    何雨柱看到小三子把滚圈带到了学校,一圈人正在比赛呢,他买了三个,都在学校里,看来这个小家伙不是什么小气的人。
    心里打定主意,下次回来给孩子们买些东西。
    离开了学校,两人漫无目的到处闲逛,路过一户人家,何雨柱突然看到了一个样式很熟悉的瓶子。
    他第一眼就觉得比较熟悉,走到近前,仔细看了一遍,他确定自己肯定看到过这玩意。
    扫视空间里,何雨柱发现了,自己空间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瓶子。
    难道是一对?
    这个瓶子算是精品了,自己也就8件而已。
    立马打开【黄金瞳】,这个瓶子的信息立马展示在眼前:
    “名称:观音杨柳垂花瓶(仿)。
    年代:清朝。
    简介:仿制宋代官窑【观音杨柳垂花瓶】,算是比较成功的仿制品。”
    看到这些,何雨柱才知道,这是宋代的,自己手里的那件才是正品,还以为这是一对呢,白高兴了。
    不过,这是仿制品而已,又不是假的,还是有收藏价值的。
    现在的何雨柱,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不说干出一番事业,但肯定不会缺钱花。
    所以,之前收集古董可能是为了换钱,那现在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收集癖。
    他现在就觉得自己像是在沙子里淘金的人,喜欢那种自己挖掘出来古董时的喜悦。
    “小雪,这是谁家啊?”
    “我看看,好像是王大脚家,看着没人。”
    农村人比较喜欢起外号,这个他是知道的,有时候名字或许有人一时间想不起是谁,但是外号肯定知道。
    “哦,那你记住这家,晚上咱来他家买这个瓶子,我喜欢这个。”
    “你买这个干嘛,我们村不少人家都有这些东西,有的比他这个还好看。”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有的比他这个还好看。”
    “前一句。”
    “我们村不少人都有这东西,我小时候可多见了,我家也有,不过打碎了不少。”
    何雨柱脑子里顿时就像劈了一道闪电,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怪不得,他之前就觉得有什么事自己忘记了,原来是古董啊。
    这个年代农村人可不认识什么古董不古董的,他们只会把这些当作碗,罐子,甚至有的还会被当木柴劈了。
    何雨柱有些失笑,自己前几次倒是在杨雪家看到几个比较旧的盘子,但以为是杨家过的不好,也没好意思问,今天才反应过来。
    “哈哈,小雪,你真是我好媳妇,走,带我到处逛逛,我喜欢这些东西,你领我去看看。”
    虽然不知道丈夫怎么想的,但他高兴就好。
    “好,走,我带你去,前面那户人家有个带花纹的石板,被他家压在了茅房里,要不要看。”
    “呃……看一眼吧。”
    ……………………
    傍晚,下班后,一大爷收拾好东西,拿着包就往外走,不过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一大爷,您没事吧?”
    “噢,淮茹啊,我没事,你先走吧。”
    “好,那一大爷您慢点。”
    走到大门口,一大爷看到了小张,小张笑着对他点头。
    其实这件事用不着小张亲自来说,但是李科长亲自吩咐的事,小张还是觉得自己亲自去一趟比较好,万一其他说漏嘴了,那自己也落不着好。
    “易大爷,那咱们走着?”
    “好,走吧。”
    这段路不是很远,两人走的也比较快,很快就到了四合院。
    今天的四合院,那吵吵声就像是菜市场一样,让一大爷忍不住皱眉。
    走进四合院,不少人都聚在前院,和三大爷讲着什么,三大爷看到一大爷,正想说什么,看到了身后的小张,又闭嘴了。
    前院的人看到一大爷,都下意识停下了说话声。
    “小张同志,咱去后院,老刘家在后院呢。”
    不少人听到了二大爷的名字,都自觉地跟了上来。
    走到二大爷门口,还是一大爷敲响了门,二大妈开的门,看到院子里这么多人,有些惊讶。
    一大爷主动开口,道:
    “厂子里有人找你,说下老刘的事。”
    此话一出,整个后院安静的一根针掉下去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