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陆北的担忧
作者:云似墨   重生之一路繁华最新章节     
    在通往陆家村的路上,陆北掀开车窗帘子往外看了一眼,吓了一跳,这路两边荒地上的一座座木棚子,比以前更多了,看来情况极其严重啊!
    “娘,晓得逃荒过来的难民有多少了吗?”
    “具体数目不清楚,没有上万人,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陆北倒吸一口凉气,眉头深锁,他担忧地道:“娘,这么多难民,咱们陆家村可不安全了。”
    “我和你爹正愁这事呢!”
    马车到了村口,村民把栏杆抬起来放行。
    陆明成掀开车帘子,看着村里的几个年轻后生关心道:“天冷,你们多穿点,别冻着了。”
    “谢谢陆叔的关心!”
    马车到了家里,大家从马车上下来,开始往下拿东西。
    陆庄氏看着狗剩犯起了难,这么小的孩子得有大人陪着才行。
    “义母,让狗剩跟我一起睡吧,我比他大,我能照顾他。”康乐说道。
    “那就让他先跟你睡,我让人在你屋里加一张小床,等狗剩大了,再让他一个人睡。”
    陆庄氏吩咐赵子轩,让人去库房里搬一张床安置在康乐少爷的屋子。
    康乐领着狗剩去洗了手和脸。
    狗剩规规矩矩地站在一边,也不敢上前。
    “娘,哪来的小孩?”陆东一进屋就看见一个黄皮拉瘦的小孩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问道。
    “大郎,这是娘买的。”
    “哦!”陆东心道:可真瘦!一看就是没吃饱饭饿的。
    “翠花,你给狗剩盛半碗粥就行——这孩子平时饿狠了,胃口小,得慢慢养。”
    “奴婢遵命。”
    狗剩望着自己面前的半碗二米粥,他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自己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喝过这么浓稠的米粥,就连娘也没喝过。
    今年夏天娘死了之后,他别说稀粥了,能喝上一口米汤,都是奶奶的施舍。
    “狗剩,你哭啥呀?夫人怕你吃多了,把胃撑坏了。等你的胃调理好了,你才能正常吃饭。”田翠花看他要哭不哭的委屈样子,连忙解释。
    “姨姨,狗剩哭,不是因为粥少了,是难过——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白米,更没喝过这么浓稠的米粥。”
    “好孩子,别哭了!你能来到这个家,夫人是不会让你饿肚子的。快吃吧,一会该凉了。”田翠花安慰完,又给他夹了点菜。
    吃过晌午饭,陆庄氏吩咐刘花烧点热水,给狗剩好好洗洗,又让万方氏和赵谷氏给他做两件小袍子和里面穿的亵衣亵裤。
    家里的几个下人,私下里感叹,要不是夫人动了恻隐之心,这个娃可能连这个冬天都过不去!
    洗过澡的狗剩精神了不少,虽说瘦得有点脱相,但依然能看出来他的骨相不错。
    他在屋里等头发干了,这才小声央求庄鸿锦:“少爷,你能带我去夫人那吗?我想给夫人磕个头。”
    康乐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小豆丁,心想,还挺会来事!
    “你头发烤干了吗?”
    “干了。”
    “那走吧!”
    庄鸿锦领着狗剩来到前厅,见义父和义母还有大哥以及六弟正在唠嗑。
    “康乐,你咋把狗剩带来了?天冷,刚洗过澡,可别受了风寒。”
    “夫人,是狗剩求少爷带我来的。”他跪到地上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谢谢老爷和夫人的救命之恩!狗剩会好好干活的。”
    “狗剩,你起来吧。你还小,先好好养着,等过个二、三年,你要是喜欢读书,就和几位少爷一起去学堂吧。”
    “谢谢夫人!”
    “狗剩,我给你起个名字吧?”
    “好的,夫人!”
    陆庄氏看着他,起个啥名字好呢?这孩子也算是命途多舛,愿他能一世平安吧。
    “狗剩,你以后就叫陆平安吧,愿你一世平安。”
    “谢夫人赐名!”
    陆庄氏之所以让他姓陆,也是因为家里的仆人越来越多,她也是为了好记,再有一个就是不知为何,她一看见他,就想亲近他。
    第二天刚过辰时,就有人过来送信,说是杨材托他送的信。
    陆明成赏了此人,便回屋把信给了妻子。
    杨材在信中说,他在东郡联系了一份大活,已经干了一年,瞧这架势,还得干个两年左右,才能竣工,等回来时,再把分成一并送回来。
    陆庄氏这才想起,她都一年多没见着此人了。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进入了腊月,陆庄氏给陆北他们几个的夫子都送了年礼。
    还有村里的几户关系比较好的和给他家干过活的人家,陆庄氏都给送了。
    另外,如意山庄的佃户,今年也平安地度过了灾年的第一年。
    朝廷也免了今年的赋税,这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增加了活命的机率。
    “二嫂,今年过年咱们给老宅买点啥呀?”刘芳问道。
    “芳芳,今年天这么旱,也不晓得老宅的土地,有没有收成。”
    “二嫂,不用想,今年地里的庄稼肯定完犊子了!你没听说,今年皇上都把咱们这地界的赋税给免了吗。不对,二嫂,你说老宅要是地里没收成,那么一大家子人,还有那些奴仆吃啥呀?算来算去,那一天光吃的粮食就得不少,我怀疑老宅现在可能陷入了困境。”
    “不能吧?”
    “二嫂,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你说,老宅要是困难了,咱婆婆能不能让咱们还银子啊?”
    “还啥银子?咱们两家的银子不是都租铺子和上货了吗,可运道不好,赔了不少。”
    “对呀,二嫂,还是你这脑袋瓜子好使!”刘芳被杨盼盼这么一提醒,如醍醐灌顶一般,脑袋立即清明了起来。
    “芳芳,你和三郎开的杂货铺子不是挺赚钱的,咋说不干就不干了?”
    “二嫂,现在县里这么乱,三郎怕发生哄抢的现象。趁年前好卖货,干脆把货全甩出去,等啥时年头好了,再重新开一个。”
    “那也行。好在三郎在当铺的活计没辞,不至于没活干。”
    “提起这茬,我和三郎还得感谢二嫂,要不是你当初出主意,哪像现在这样一点顾虑都没有,铺子说关就关了。”
    “咦,三表弟,你上哪呀?”杨盼盼看刘河从屋里急匆匆地出来,晓得他要出去,不由得问道。
    “表姐,我去杂货铺子帮忙,等晚上我和我姐夫一起回来。”
    “那你快去吧。”刘芳说道。
    刘河一溜烟走出了家门,没人晓得他此刻有多么的紧张。
    他低着头直接拐到一条小胡同,这才转身往回看去,他拍了拍胸脯,娘的,吓死他了!这可是一百七十多两银子,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一大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