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令全县轰动的告示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沈戟不在,林宝初依旧忙碌,她把这一茬水稻的产量做了个总结。
    丰耕县衙今年下半年在一城十二村,共种植水稻七百一十三亩。
    过秤入仓八十万石,平均亩产一千斤出头。
    这个亩产量,比前世低了两三百斤。
    大概是这里的土质不好,导致亩产量减少吧。
    除去沈戟运走的,七年所欠的三万石粮食,衙门剩余粮食七十七万石。
    这个数,比朝廷的一方粮仓还要多!
    这就是穿越自带种子的好处吧。
    要搁丰耕县的当地百姓身上,他们既不会耕地,又不会育秧苗,种子也没有经过杂交育种。
    产量上不去,才导致他们种的不够自己吃,交不上税。
    林宝初从稻田到稻种,做了翻天覆地的改革,粮产增加数倍,不仅还了债,手里还有数十万余粮。
    这些粮食,一部分要卖掉换银子,一部分要扶贫,一部分留着防灾,还要腾出一部分来当做粮种,发放给丰耕县的村民。
    这么算下来,七十多万余粮好像也不太够用。
    “温太傅,帮我写两则告示吧。”
    林宝初到办事大厅来,办事大厅人走了一半,还有一半在。
    此次丰耕县将三万余石粮食送出去,大家都很高兴,也很感动。
    特别是在座的大家。
    他们是被朝廷流放禁足在此的,丰耕县因多年交不上税粮,导致其得不到朝廷的关注。
    这一次粮食交上去了,且是一次性交完,朝廷定会感到震惊。
    他们重获朝廷关注的机会来了,能不叫人兴奋嘛。
    “林姑娘,你说。”温怀笑着,二话不说便提笔。
    今年水稻的大丰收,是林宝初功劳。
    他对她,可谓是敬佩。
    “一则,是通知此次登记受灾的百姓,从今日开始,可凭登记的具体情况领取一人两斤的赈灾粮,截止日期不限。”
    这次的大风肆虐,尽管有村民不作为的因素在其中,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穷。
    林宝初不会袖手旁观,也不会养成其坐享其成的习惯。
    一人两斤粮食,杯水车薪。
    但她相信,不会有人对这个数字有异议。
    因为这是他们活了一辈子,第一次不向衙门交粮食,还领到了衙门的粮食!
    而这两斤粮食,同时也证明了衙门成立扶贫办事处,不是说着玩玩,而是真的在做事。
    “还有一则呢?”
    林宝初继续说:“二则,告知全县百姓,来年开春县衙将统一发放粮种,请各村、各户在春耕之前,确定自家来年耕作的土地数目,粮种按地发放。”
    “发粮种?”
    屋子里的人面面相觑,不可置信。
    林宝初的第一则告示就已经是史无前例了,没想到第二则更是惊天动地。
    “林姑娘,你确定要给全县百姓发粮种?”程书益把‘全县’二字咬得很重。
    那可是全县百姓啊!
    经过他们此次的户籍重建,他们才知道,原来丰耕县有四万余人,登记户数达七千余户。
    更别说每一户种的地有多少了。
    这笔粮种数目,绝不是小数。
    “林姑娘,自古以来衙门发放粮种,只有在天灾人祸时,老夫觉得,此事不妥。”温怀劝道。
    关于这一点,林宝初也知道。
    历史上那些朝廷也有这个规定,但她不在意,因为那部分粮种,她已经存到她空间里去了。
    “温太傅,我知道你的顾虑,但请各位放心,我已经对这方面做了准备,你们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林宝初不能明说,只能这样跟几人保证。
    “而且,我们也需要通过这次的粮种发放,收集各村各户的土地情况,以便后续进行登记入册。”
    衙门按地发粮种,百姓们就得到衙门来汇报自家有多少地。
    这样一来,扶贫小队就不用亲自下乡入户去问了。
    且发粮种这一举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促进百姓积极种植,增加产收的。
    “这……好吧。”
    温怀他们知道,林宝初做事谨慎,有规划有准备。
    在种地这一事情上,她的眼界远胜于他们在座的所有人。
    便赞同了她的想法,他们只需做好手上的事即可。
    两则告示一贴出去。
    全县轰动!
    一夜之间,丰耕县都沸腾起来了。
    “老天爷,你可算是开眼了啊!”
    “太好了,衙门给发粮种,俺们就有盼头了,来年我要再种十亩地!”
    “啧啧,没想到那盛京来的小夫人竟然来真的,她说扶贫,还真让她给做到了。”
    “衙门这么一搞,我都想盘几亩地来种种了,买粮食真他娘的贵!”
    不仅是乡里的百姓,连住在县城里,家里没田地的人都想种地了。
    除此之外,最受震撼的,还是当属旁边的丰织县。
    林宝初新稻刚收,佟广财就上门来买了。
    他的福客来饭庄第一时间就把从别处买来的陈年旧米,换成了她地里的新稻。
    用现代杂交水稻煮出来的饭,颗粒饱满晶莹、口感香甜,且不掺米糠!
    这是什么大户人家才吃得起的大米饭啊。
    他们竟在丰耕县吃到了!
    这下好了,丰耕县出圈了,丰织县有些人就不平衡,不乐意了。
    “凭啥他们一个流放之地有那么好的米吃,咱就没有?”
    “对啊,一个流放之地的衙门都有粮种发,咱县的县衙咋连个屁都不放,这说出去谁信啊。”
    “是不是衙门有粮食,故意不给咱们的?”
    丰织县的县令想不通丰耕县在做什么,丰织县种地的人也想不通,为啥别人衙门有的,他家衙门没有。
    这一来二去,丰织县的百姓对其县衙就有不少反抗的声音。
    但丰织县县令真的没实力去效仿丰耕县啊。
    “我家三叔公的姨奶奶就住在丰耕县,不知道她还在不在,要是还在,我就搬去同她住。”
    聊天中,一个丰织县的人突然盘算起来。
    和他一起聊天的人一听这话,纷纷朝他投去眼神。
    那眼神里,有惊喜的、有赞同的、有羡慕地,还有不屑的。
    搬去和姨奶奶住,这不就是变相搬去丰耕县,成为丰耕县人嘛。
    林宝初也没有想到,小小的两则告示,还有吸引移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