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艰难的远征
作者:老小鬼   无名三国志最新章节     
    【荆州】
    刘备果然撺掇刘表,想要趁曹操远征、后方空虚,赶紧去捅一刀。
    不出郭嘉所料,刘表不同意。
    博望坡那一战,刘备尝到了甜头,在荆州威望大增,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
    但是刘表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博望坡之后第二年,曹操回过头来的时候,刘表吓得半死,阴影留存至今。
    上一次偷袭许都,还可以说是为了响应北方袁家的两个儿子,牵制曹军,而现在,袁家势力已经被赶到边疆,今非昔比,继续维持所谓的联盟,似乎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何况,刘表本来就只是想让刘备做一条看门狗,根本不希望他做大。
    【幽州,易县】
    曹操大军行经易县。
    天色已晚,就地扎营。
    韩浩抱着酒坛子给郭嘉和吴明倒酒,“行军辛苦,来,都喝一杯。”
    郭嘉笑道:“这一段路都还好走,等过了无终县,那才开始辛苦。”
    “不会要爬山吧?”韩浩问道。
    郭嘉拿着酒杯说道:“我们应该是走傍海道。”
    韩浩正在倒酒,吴明递过杯子。
    酒杯与酒坛口错过,酒洒在案上。
    “你看看,多浪费。”韩浩埋怨道。
    吴明赶紧说道:“是我不小心。”
    郭嘉看着案上的酒渍,忽然陷入了沉思。
    韩浩注意到郭嘉的表情,“怎么了?”
    郭嘉腾的一下站起身来,猛的向帐外跑去。
    吴明和韩浩面面相觑。
    【幽州,无终县】
    曹军加快行军,赶到无终时,已经是夏季。
    这时的进军方向,按后世的地图来看,就是从天津市北部的蓟州区,去辽宁省朝阳市南部的朝阳县。这两地直线距离大约300公里,中间全部是崇山峻岭,只有南边靠近海边的地方易于通过,这一段沿海的路段,地势低平,古称傍海道,后世叫做辽西走廊。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走的就是扼守辽西走廊的山海关。如果北面的山路那么容易走,天下第一关就不会在历史上声名显赫。
    郭嘉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此时连绵大雨,临海低洼地区被水淹没,形同沼泽,曹军进军受阻。
    这么一耽搁,乌桓已经得到消息,派兵把守险要路段,将曹军堵在了傍海道。
    【荆州】
    孙权再次攻打江夏郡,掳走了不少百姓。
    黄祖又一次吃了败仗,荆州水军伤亡惨重。
    刘表深感压力,将刘备从新野调到了樊城。
    此举用意颇深,把刘备弄到后方来,免得他总是惦记许都,把绳子收短一点,刘表心里也踏实。
    刘表还交给刘备一个任务,训练水军。
    樊城与襄阳一江之隔,也是临江,易于训练水军。
    刘备接到这个任务,有点犯难。
    他手下那帮人,会游水的都不多,操练水军更是门外汉。
    这时关羽站了出来,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
    “不会可以学。”关羽说道。
    张飞看着踌躇满志的关羽,不由得心中佩服。
    这个长胡子,老家是河东郡解县,即是后世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之所以叫盐湖区,是因为这里有个古老的大盐池,也被称为中国的死海。这个盐池有个天然的好处,人在里面很难沉下去,也不知道关羽不怕水,跟这个盐池有没有某些必然联系。
    关羽从友军借调了几名熟悉水军的军官,迅速开展工作,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他晕船。
    天性骄傲的关羽,自然不能被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吓倒,他一咬牙,住到了船上。
    赵云看着关羽每天吐的脸色煞白,不由得心中佩服。
    果然是个狠人。
    【邺城,留香居】
    有人送来了信。
    扬州寄来的,寄给吴明的信。
    吕娟看着桌上封起来的竹筒,“拆了吧。”
    郭襄有些顾虑,“老爷不在家,这样拆开,合适吗?”
    吕娟想了想,“夫君没那么快回来,先看看信里写的什么。”
    郭襄打开竹筒,从里面抽出一卷纸,递到吕娟手里。
    “用纸写信,看来是家里有钱。”吕娟拿着信笑了笑,“果然是她……”
    吕娟看完信,又递给郭襄,“这丫头的字实在不怎么样。”
    郭襄看着信,忍不住想笑,偷偷看了看吕娟的表情。
    吕娟想了想,“她明明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和夫君接触时间也不长,居然就对夫君念念不忘……感觉不合情理。”
    郭襄笑道:“老爷一直都很有女人缘。”
    吕娟皱了皱眉,“总觉得哪里不对。”
    “看这信上,这女子应该是个率真之人,未必存了什么坏心思……”郭襄试探着说道,“夫人不喜欢她吗?”
    吕娟板着个脸,“不喜欢。”
    【幽州】
    曹操正在发愁。
    一个叫田畴的人出了个主意,说北边山里有一条路,废弃两百年了,勉强还能找到些小路痕迹,不如从那里绕道偷袭。
    曹操觉得可行,于是率军后撤,临走还在靠近水边的道路旁边立了一个大木头,上面写着:“现在正是暑夏,道路不通,且等秋冬再进军。”这么个东西,看起来是通令全军的标识牌,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乌桓的骑兵斥候见到,以为曹操真的退兵了,欢天喜地的回去报告。
    曹军绕道,由卢龙塞北出。
    这个卢龙塞,就在山间的卢水之滨,是一个险要之地。后世将这里叫做喜峰口,抗战期间,中国军人在这个地方奋勇抵御日寇,喜峰口战役由此得名。
    田畴给曹操指的这条路,其实并不算一条明路,甚至可以说是一条绝路。
    因为过了卢龙塞之后,几乎就没有路。
    曹军挖山填谷,开辟道路,在大山里辗转五百余里。
    郭嘉觉得行军的速度太慢,向曹操进言:“兵贵神速。我们千里奔袭,辎重太多,行军缓慢,若被对方察觉,必然有所防备。不如留辎重在后,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曹军分作前后两队,前队火速进军,经过白檀、平冈,穿越鲜卑族的居住地,向东直奔柳城。
    【乌桓】
    曹军终于进入乌桓的地盘。
    此时已经到了秋天。塞外的秋天,更加寒冷。
    中途二百里没有水源,曹军凿地三十余丈作井。
    没有后勤供应,粮食短缺,曹军杀马数千匹作粮。
    郭嘉骑术不精,常常落在队伍后面。
    吴明总是跟着他,防止这家伙掉队。
    沿途已经有不少士兵掉队,这些失踪的士兵,再也没有回来。
    这是曹军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行军,甚至还有高级将领死在了路上。
    破羌将军张绣就没有撑下来。
    这个张绣,之前在宛城杀的曹操人仰马翻,也是一员猛将。这一路历经艰险,还没有到达柳城,张绣就去陪典韦了。
    有一本书上写,五官将曹丕几次因邀请跟张绣会面,怒骂对方:“你害死我兄长,有何脸面见人!”张绣心中不安,于是自杀了。
    这种说法有几个疑点:
    第一, 动机存疑。曹昂死了,曹丕就成了曹家的嫡长子,是最大的受益人。这一年曹丕二十岁,已经不是赌气的小孩子了,乌桓还未平定,他有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去招惹军中大将。
    第二, 时间存疑。曹丕此时只是个白身,五官中郎将是他四年之后的官职。
    第三, 地点存疑。张绣死在进军柳城的路上,这段时间曹军一路行军打仗,这两人竟然有闲工夫在半路上频繁相邀会面翻旧账。
    不得不说,曹操这次远征决心之坚定。吴明在行军队伍中不仅看到了曹丕,甚至还有十五岁的曹植。
    此战如果不胜,曹家的精英就有被一锅端的危险。
    【曹军营寨】
    “还挺合身,就这个吧。”曹纯拍了拍吴明身上的甲衣。
    吴明脱下甲衣,感慨的说道:“还是你们虎豹骑待遇好。”
    “回头跟乌桓人打起来,你自己要小心,我可顾不上你。”曹纯笑道。
    旁边的郭嘉说道:“这小子命大,用不着你操心。”
    曹纯看了看郭嘉,“你这个身板居然能坚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不要小看我。”郭嘉笑道。
    这个身材偏瘦的男人,虽然更瘦了,精神却依然很好。
    三个人在火堆旁坐了下来。
    吴明将肉干撕开,将大的那一块递给郭嘉,“你多吃一点。”
    郭嘉嚼了两下,好像有点噎,咳嗽了一声,“若是再来一碗酒就好了。”
    曹纯说道:“你倒是想的美。”
    “再喝不到酒,我会憋出病来的。”郭嘉埋怨道。
    吴明又递过来一个碗,“多喝热水。”
    【荆州,樊城】
    酒,都是好酒。
    酒宴结束,满堂宾客逐渐散去。
    只有一个年轻人还没有走。
    这人看上去二十多岁,一副书生模样。
    刘备见他眼生,也没有理他,坐在案边,拿着毦牛尾巴在那里随意编了起来。早年刘备卖草鞋织芦席为生,这手艺算是他的老本行。
    书生走了过来,看着刘备笑道:“将军应是志向远大,如何在此行编织之事?”
    刘备抬头,仔细一看,见这书生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立即将手里的牛尾扔掉,“我只是心中忧闷,随手摆弄一下罢了。”
    两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这书生谈吐不凡,见识非浅。
    直到这人走了,刘备才隐隐约约想起什么来。
    “这人的名字,好像在哪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