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融合与礼仪
作者:沭河小花生   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     
    该如何与异族人打交道?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已经给出了答案。
    七擒孟获,是从武力上击败对手。深入不毛,是用身体践行理念。让异族人看到,他友善的决意。
    潘小安来自琅琊,诸葛亮的故里。他对诸葛亮,一直都是敬仰的。
    屠掠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只能暂时得到土地。
    深埋于心的仇恨,几百年,几代人都不会忘记。
    打下辽平府之后,潘小安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
    因为没有下达屠城令。城里的百姓得以存活,城里的房屋,得以保全。
    百姓从心理上,对安国人有了亲近感。
    然后就是开仓放粮,让饥饿的人,得以填饱肚子。
    然后就是允许贵族从军。这让他们可以保住自己的财产。让他们的子弟,有了晋升的通道。
    潘小安从贵族手里划出一片土地,分给无地者。进行了资源再分配。
    富者虽有怨言,但依旧还富。贫者有了容身之地,可以继续生活。
    潘小安不想走极端,他更愿意用温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潘小安还在府前广场上,建了一个牢骚台。
    如果有人感到不满,可以去牢骚台上诉说。牢骚台上说牢骚,无罪。
    但如果,你要想求一个结果。那就知道去写诉状。
    潘小安命人在牢骚台下,安排了十名诉状师。他们精通多种语言,可以更好的与当地百姓沟通。
    潘小安没有着急冒进。他要在辽平府,做一个民族融合的试点。
    当然,潘小安还有一个坏心思在里面。他在等着那件事的发生。
    与宗辅的失利不同。宗望带领的骑兵,在冀地驰骋,所向披靡。
    宗望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直奔汴梁,给大宋沉重一击。
    面对敌人的气势汹汹。徽宗皇帝很慌。他调回童贯大军,调回陕地种家军,调回广南路安抚使。
    但就是这三路大军,组成了三道防线,最后也没有阻止住,宗望大军的脚步。
    阿骨打兵进辽南京。宋江兵进西夏。
    西北的战场,依旧打的热闹。
    在这样混乱的年代里,谁能独善其身?
    得到辽平府大捷的消息,金州府的百姓再次沸腾起来。
    他们为国境线北移,感到高兴。
    封狼居胥,这刻在汉人骨子里的记忆,是无法被磨灭的。
    金州府的街道上,又燃起了爆竹。百姓们的庆祝方式,便是这样简单直接。
    他们要的热闹,也无非就是这些。
    张月如忙的脚不沾地。她忙着给潘小安配置种子和农具。
    农时不等人。种上这一季秋粮,辽平府的百姓,就不会在冬天饿肚子。
    “潘富,你在路上要走快一点。万万不可耽搁。”
    潘富领命。他押着大批货物,向辽平府赶去。
    他们走庄河,经栗子山口,到达安山。这一路畅通无阻,道路平整,走起来特别快。
    所以,这交通要道,怎么投入都不为过。它是唯一,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实惠的投资。
    辽平府的土地分完之后,百姓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
    为了翻土整地,很多百姓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
    没有工具的农民,就是弄根树枝,拿块石头,也要把地翻出来,把草除干净。
    潘小安喜欢看这种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样的劳作,可以让百姓忘记战争的伤痛,开始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向往。
    工具被分出去,种子被分出去。
    种好粮食之后,一场五月的雨,来的正是时候。
    而端午节,也在这时候来临。
    对于屈原,潘小安也是尊重的。一个纯粹的人,值得世人去敬仰。
    安国百姓对于端午节,特别看重。龙舟粽子,必不可少。
    潘小安命人在广场上,架起大锅。锅里煮了艾草鸡蛋,还有粽子。
    凡是辽平府百姓,不论哪一族人,都可以排队领取。
    鸡蛋啊,这可是妥妥的奢侈品。而红枣糯米粽,对于辽平府的百姓来说,更是少见。
    他们养过鸡,但鸡蛋却不舍得吃。
    他们种过稻谷,但米饭却不舍得吃。
    粽叶的香味,飘出去很远很远。排着队的孩子们,都忍不住咽口水。
    一人一个鸡蛋,一人一个粽子。不止辽平府府城百姓有,便是乡村的百姓也有。
    这笔花销大吗?
    大,并且很大。便是富裕如潘小安,也有点难以承受。
    这样做,值得吗?
    值,当然很值。这时的百姓,只有付出。何曾得到过回报?
    他们拿到的不是一个鸡蛋,不是一个粽子。而是一份承诺。
    这安国的物产,真真实实有他们一份。
    得到礼物的百姓,会到王府门前磕头。这是百姓最朴素,最隆重的感谢方式。
    遇见来跪拜的百姓,守门的兵丁会告诉他们,不要磕头。只需要鞠躬就好。
    但他们的嘴皮子说破了,也无法阻止这一行为。
    箫贵哥与潘小安并排站在王城上。
    “小安,百姓对你很拥戴。能够来王府谢恩,足以看出,他们对你的信赖。”
    “唉”潘小安长叹。
    “小安,你不喜欢吗?多少帝王,都在盼着这一幕呢?”
    潘小安点点头,“我更喜欢他们能站起身子。”
    “这是为何?”
    “人长着膝盖,是用来行走的。不是用来拜谁的。”
    箫贵哥回想起,潘小安出使的场景。
    辽国群臣想让潘小安下跪,潘小安推辞。他说自己是使者,代表的是宋国大皇帝,岂能跪拜?
    原来,他不是代表谁。他是从心里讨厌别人跪拜。
    不但自己不想跪别人,也讨厌别人跪自己。
    “小安,你们汉人不是最讲究礼节的吗?你这样改规矩,那些文人会反对你吧?”
    “会的”潘小安的看着城外,“他们到现在,还在坚持恢复祖制。”
    “礼,不可废。”
    “箫贵哥,礼确实不可废。但这跪拜,不是礼。”
    “那是什么?”
    “是阶级”
    箫贵哥点点头,“对,对。这跪拜确实不是礼。只要跪下了,就会低人一等。”
    “只是这跪拜的法子,是谁发明的呢?”
    箫贵哥的问题,潘小安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