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战果。
是因为他合理的利用了这些山匪。这些山寨之间,平日里多有来往。
潘小安便命相熟的人前去劝降。
顺利归降的人,钱粮不要,罪责全免。
想要当兵的,便可加入厢军。想要做工的,便可进入工厂。
但如果继续冥顽不灵,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覆灭这一条路。
为了断了这些山匪的后路,小诸葛还给潘小安出了一招火烧老巢。
只有断了这些人后退的念想,他们才能老老实实下山。
遇见抵抗的,潘小安便命裴大力去打头阵。
这人脑子不好使,但力气是真的大。很多山门,都是被他的巨斧劈开。
这一路剿匪,裴大力受到了很多赞扬。等回到东夷府时,他便也跪地投降。
自己作恶时,并不觉得。
当他看见别的山匪做的恶事,也是气的破口大骂。
赵同知上次没有接到潘小安。听说他去了东海镇。
这些人还等着看他的笑话。
那边民风彪悍,不服管教,谁理会你这小娃娃知府。
等到捷报一个一个传来时,他们全都慌了神。
尤其当他们看见潘小安带着这一万余人回东夷府时,更是吓得大气不敢喘。
“大人,这么多人,你要如何安排?”赵同知走上前询问。
这不劳烦同知大人询问,本府自有安排。
赵同知被怼了一句,老脸讪讪。
“看我不回去参你一个拥兵自重?”
这些人被潘小安分开安置。
想要航行海上的就交给了刘成功,让他带着在海边训练。这些人足有一千人。
想要跑货运输的,就交给了潘忠。这些人有一千五百人。
有五百余人想要当兵,这些人就交给了吴三刀。
剩下的多是妇女儿童。潘小安把她们安置在东潘郡。
小诸葛不愧有诸葛之名。安排这些事情井井有条。
潘小安便给了他一个东潘县丞的职位。这让小诸葛感动的痛哭流涕。
“大人,你这次出去了好久!”
秀珍见潘小安回府,便赶忙迎上来。
屋内烧着憋气炉子,烘烤的室内暖和的很。
“呵,这炉子都用上了吗?”
潘小安看这铁碳炉子,做的还真是极为精巧。
比起后世铁皮炉,还是略显粗糙。但这不漏气,不跑烟的做工,已经做的相当好了。
尤其是炉筒,铁皮筒做的很薄,密封性很强。
“这炉子用的可还好?”
秀珍笑着说,“好的很。不但能取暖,还能煮饭烧水,都很方便。”
潘小安点点头。
明日要去铁厂看看。不知道张铁匠他们熔铁炉做的怎么样了?
科技的腾飞,首先是要有想象力。
只要放开了思想,并且能去按照想法实施,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这片土地上,不缺思想活跃的人,也不缺能工巧匠。
自从潘小安在海边建了这座小型钢铁厂,招来很多铁匠之后。
这里的炼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们不但练出了制造刀具的铁,还练出了制造各种小工具的铁。
“大人”张铁匠看潘小安来,赶忙迎上前。
张铁匠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拥有这么大一个铁厂。
“张三叔辛苦了”
张铁匠被这一声张三叔,喊的浑身舒坦。
他摸着胡子微笑。
“大人,你跟我来。我给你看一件东西。”
张铁匠把潘小安带到铁厂后的地下室。他只让潘小安进去。
“大人,你看!”
一把明晃晃的长刀,藏在毛毡布里。
“这是钢刀!”
“嗨,到底是大人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这是钢刀。
想当年我学锻铁的时候,师父教我百炼成钢。
但没想到用这种高炉煅烧之后,生成钢反而容易了很多。
“这钢刀怎么样?”潘小安问。
“特别锋利,还不易卷刃。”张铁匠拿起钢刀对着一捆藤草砍去。
腾草捆瞬间断为两节,且切口处光滑平整。
“不知道能不能砍断铁片衣?”
张铁匠点点头,“可以的。只要力气足够大。”
“还有谁知道?”
“就我们几个老铁匠。年轻人根本不懂这些。”
“张三叔,打造这一把钢刀要多久?”
“有好的钢块,三个匠人,只需要用时三天就可以。”
对于这个速度,潘小安觉得还能接受。
毕竟想要打造一把好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帮我打造五百把,这得需要多久?”
张铁匠看了看潘小安,沉思许久,“最快也要明年夏天。”
“好,就到明年夏天。”
张铁匠又带潘小安看了铁锅,铁盆,以及一些农具的制作。
这些物件,潘小安要用它们去换大钱。
潘小安之所以在岚山郡建造铁厂。因为在岚山郡碑廓镇有一个超大型铁矿。
但这座铁矿山,很多人不知道。以前有人吃了山上野果,得了怪病,便没有人再敢上来。
就是放羊的羊倌,他们都不在这座山上放牧。
潘小安让张铁匠买下此山,正合了赵同知的本意。
东夷府大,而人烟稀少。这些荒山,荒地多的是。
赵同知巴不得它们都被人买去。
赵同知此刻正和王通判署名奏折。
他们向皇帝参奏东夷知府拥兵自重,在东夷府内,乱动兵马,搅扰四邻。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潘小安的奏折,连同东海的水晶原石,早已到了徽宗皇帝的御案。
徽宗皇帝喜爱石头,看着这水晶原石,正打算怎么雕琢。
而关于潘小安剿匪的事情,他是半信半疑。
一个少年,能有多大本领,只在月余之间,就剿灭了如此多的山匪?
是说他现在太能干,还是前任太无能呢?
但徽宗皇帝还是将这份捷报,转给了考功司。
不管怎么说,这个少年总是实心任事,替自己分忧。
若是济州府知府能有这个本领,他也不用为梁山泊匪患焦虑。
宋太尉去梁山泊谈判,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这次诏安估计不会顺利。
徽宗皇帝也知道,他给的条件不高,这些待遇甚至没有谈判的余地。
但他又不能不如此。
他一方面要显示朝廷的强大与强硬。一方面还要照顾高太尉他们的情绪。
只是徽宗皇帝没有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