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朱棣的心思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因赵王府总旗王瑜的告密,弑君谋反事件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朱棣怕钦天监王射成妖言惑众,第一个杀了王射成,而后派锦衣卫查抄孟贤、高以正等人,并吩咐锦衣卫不能让孟贤等人死那么快,要审问出其他党羽。
    高以正等人被问斩,而高以正的外甥王瑜由于主动揭发得以升任辽海卫千户。
    赵王朱高燧并没有被问罪,但被监视起来,太监黄俨也逃过一劫。
    七月,朱棣再次筹备北伐鞑靼阿鲁台。
    二十二日,朱棣与皇太孙进入锦衣卫大牢探望之前关押的几名大臣,只有李时勉得以释放,并官复原职。
    从一间牢房走出来,朱棣屏退了随从,与皇太孙单独走在悠长的廊道里。他有些愤愤道:“朕就不该来问他。”
    朱棣来牢里探望夏原吉,原本打算放夏原吉出狱辅助太子监国,结果却又碰了一鼻子灰——夏原吉反对朱棣御驾亲征。一气之下,朱棣只好让夏原吉待在牢里继续反省。
    “皇爷爷,孙儿愿随您一同北伐。”皇太孙朱瞻基力挺朱棣。
    朱棣很欣赏地打量着皇太孙,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朕知道你的心意,但对付区区一个阿鲁台,朕一个人,足矣!”
    “皇爷爷,孙儿真的想跟您一块北伐……”
    “瞻基,你留在京师,以便照应你父皇,”朱棣一只手搭在朱瞻基肩膀上,“朕需要你在京中看着你皇叔,有你在,朕才能安心。”
    一想到前段时间的那件事,朱瞻基便不再坚持,轻轻点头。他那个三皇叔可不是省油的灯,没有他看着,他父皇能否镇得住,那还真不好说。
    “瞻基,你好好呆在京师,”朱棣语重心长道,“等朕平定了阿鲁台,朝廷内外便再无忧患,到时你再替朕担起这天下的重任……”
    “皇爷爷,孙儿怎么担得起这重担……”
    “那谁担得起?”朱棣盯着朱瞻基,质问道,“是你那软弱的父王,还是你那两个不争气的皇叔?”
    朱瞻基被朱棣问住了,愣了好一会儿,指着自己,“您是说……让孙儿我……”
    “嗯。”朱棣重重点头。
    朱瞻基双眼瞪大,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这个消息太震撼了!
    皇帝陛下想要传位的不是太子,而是皇太孙,这谁又能想到呢?
    “皇爷爷,这话要是被人听去了,孙儿……”朱瞻基扭头看向监狱廊道四周,却没发现任何人。
    “瞻基,你放心,朕会帮你扫除一切障碍。”朱棣语气坚定。
    “此处就咱爷孙俩,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朱瞻基想了想,问道:“皇爷爷,我父王……”
    “瞻基,你父王身体不好,有朕在,你放心,他不敢有异议。”
    “皇爷爷,父王最倚重一人,孙儿担心……”
    “是谁?夏原吉吗?”
    “不是,是郑海。”
    “郑海?”朱棣皱了皱眉眉头,沉思半刻,缓缓道,“他应该回不来了。”
    朱瞻基偷偷瞥了一眼皇帝,小心翼翼地问道:“皇爷爷,万一……万一郑海没死……他又回来了,孙儿该如何?”
    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又沉思片刻,朱棣这才认真回答道:“瞻基,若真如此,那你记住一点:乱世重用之,治世必除之。
    “此人有道衍之谋略,朕都不敢轻易动他,你切不可鲁莽行事,需计划周全。
    “袁珙曾言,此人必亡于海。若有朝一日,他真活着回来了,那你需用计引他出海,再设计除之。”
    监狱廊道的尽头,李时勉与一名锦衣卫头领互相对视,两人的眼睛里全是震惊,他们无意中偷听了皇帝与皇太孙的谈话。
    待皇帝与皇太孙离开,李时勉看向身旁的锦衣卫佥事:“冯佥事,要不是我拉住你,你现在就是刀下鬼了。你欠我一个人情。”
    冯致远嘿嘿笑道:“李大人,咱们可什么都没听到,否则,咱俩……”
    李时勉一惊,连忙道:“本官刚出牢房出来,什么都没听到。”
    冯致远嘴角一勾,咧嘴笑道:“多谢大人救我一命,我欠大人一个人情,他日大人若有难,我可以……”
    “去去去,说什么晦气话,本官可不想再来这里了。”
    冯致远呵呵笑:“说的是。”
    “不过,若真有那一日,你可别食言。”李时勉又小声道。
    冯致远抱拳:“大人放心,救命之恩,不敢忘。”
    送走了李时勉,冯致远望着幽深的夜色,内心依旧是滔天的巨浪:原来陛下是想传位给皇太孙,什么太子、汉王、赵王,都不是可以投靠的明主……
    他真的还会活着回来吗?
    望着黑色的天空,缓缓闭上眼睛,冯致远仿佛听到海浪拍打着海岸,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
    海浪与清晨的海风一起奔向海岸,哗啦啦,哗啦啦,仿佛是在为岸边搬运货物的海员们加油呐喊。
    一群衣着破烂的奴隶正在往码头运送物资,有的扛着麻袋,有的推着简陋的独轮车,还有一些在推牛车。
    码头上的士兵们穿着厚厚的冬衣,与往来送货的奴隶们热情地打着招呼。
    奴隶们与士兵们似乎关系很好,不少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有些人还后脚并用地比划着什么。
    “都是可怜人,按照大人的吩咐,只要货物没问题,给他们发食物和衣物。”王伍向负责收货与验货的士兵们打招呼。
    士兵们齐声应是。
    看到帅船甲板上出现两个人,王伍跟士兵们交代一下,便匆匆登船。
    “洪公子,大人,”王伍向朱允炆和郑海行礼,“禀大人,我已巡视过营寨和码头,一切正常。”
    “嗯,所有人都通知到了吗?”郑海问王伍。
    “禀大人,除了何义宗与彭以胜两位将军,其他人都通知到了。”
    “那两人怎么没通知?”
    “禀大人,他们不在营寨,说是昨天入王宫赴宴了,还没回来。”
    郑海无奈地摇摇头,对自己手下这两个活宝感到无语。明明知道这几天就要返程了,他们俩还敢入宫陪酒,不怕被人扣下……
    “慎之,说不定他们是想留下来,我也挺好的。”朱允炆半开玩笑道。
    郑海翘起嘴角笑道:“他俩要是能留下,那就皆大欢喜了。维拉科查国王那几个公主正找驸马呢,我觉得他俩合适。”
    “慎之,维拉科查国王不是想把女儿嫁给你吗?你怎么不答应?”朱允炆一脸坏笑。
    “唉,本国公肩负重任,必须带领众人回国,实在不能留下来,”郑海假模假样地回答,歪头,凑到朱允炆耳边低声问,“你就不想留下来,听说有位公主看上你了。”
    朱允炆咳嗽一声,正色道:“我志在四海,还想和你一起环游世界呢,怎么可能留在此地。”
    郑海不再与朱允炆开玩笑,看向一旁的王伍,问道:“有多少人留下来?”
    王伍回答:“禀大人,总共89人,都是士兵,有些人已经和本地女人结了婚,所以,他们不愿走了。”
    郑海点头:“愿意留下就留下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祝他们幸福快乐吧。”
    “哥,哥,那边有情况!”狄云在桅杆上大声提醒。
    “小云,什么情况?”
    “哥,那边烟尘滚滚,应该是是大批的车马……”
    “是军队吗?”
    “隔着树林,看不清。”
    “慎之,不会是维拉科查国王不想让咱们离开吧?”朱允炆有些疑惑。
    郑海轻轻摇头,叹了一口气:“我怕的不是军队,是怕那几位公主……”
    “你是说她们……”
    郑海重重点头。
    “那咱们怎么办?”朱允炆也有些惶恐。
    郑海咬咬牙,冲桅杆上的狄云喊道:“小云,发信号!咱们起锚,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