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四下西洋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抬起长弓,抓起一支白羽箭,搭在弓弦上,拉弓如满月,瞄准五十步外的箭靶红心。
    嗡!
    一声弓弦响,羽箭飞向箭靶。
    嘭,一声轻响,羽箭插在箭靶上,却没有射中靶心,而是靶心靠左的一侧。
    “大人,定是刚才的箭有问题,您再试试这一支羽箭。”
    镇抚使庞瑛赔着笑脸,给纪纲递上另一支羽箭。
    接过羽箭,纪纲再次搭弓射箭。
    嗡——又是一声弓弦响。
    这一箭还是没有射中红色的靶心,而是靶心偏右上的位置。
    “大人,要不要再来一箭?”庞瑛手里拿着一支箭,小心翼翼地询问。
    放下手中的长弓,纪纲轻轻摇头:“罢了。就算我再怎么努力练箭术,那也赶不上郑海,不练了。”
    庞瑛不敢搭话,将弓箭交给身旁侍从,跟着纪纲走向休息的亭子。
    坐到亭子里的紫檀雕花木凳上,纪纲伸出手,示意亭中的侍从退下。
    五名身穿娇好的丫鬟与四名皮肤白皙的小太监一齐向纪纲行礼,撤出了亭子。
    “陛下问郑海那徐妙锦是不是去了云南,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纪纲看向庞瑛。
    庞瑛站在一旁,微微躬身:“属下不知,但想必郑海应该不会承认。”
    “不,你错了,”纪纲轻轻摇头,“他承认了。”
    庞瑛微微抬起眼,看向纪纲,有些不解。
    “不过,他竟说那徐妙锦去云南,是为了她的贴身丫鬟,”纪纲冷冷一笑,“你说陛下会相信他吗?”
    庞瑛摇摇头,回应道:“陛下自然不会相信他的话,应该会派人前去证实。”
    “那你觉得,郑海会猜不到陛下会派人前去核实?”
    “那大人的意思,郑海早已准备?”
    纪纲只是冷哼一声,没有回应。
    既然他能想到的事情,他相信,郑海自然也能想到,必定早有对策。
    皇帝派去云南查证的人,要么被郑海收买,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发现任何问题。
    “大人,您不是在郑海身边安插了人吗?难道没有消息?”庞瑛主动询问。
    纪纲轻轻摇头:“那马常跟着郑海回来了,云南那边我手里的人真够不着。对了,李春去浙江一带调查马匪的事情,有消息回来了吗?”
    “禀大人,马匪已经被他斩草除根了,他到浙江一带,八成是与沈文度厮混去了。他没送回什么消息,不过,他倒是给大人和兄弟们捎了不少好东西。”
    “那就先让他在浙江一带呆着吧,”纪纲举起一杯茶,“正好避一避郑海,免得郑海从他那里查出什么问题。”
    李春在浙江一带,一待就是好几个月。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夏天,浙西一带连续下雨,发了洪水,淹没了许多农田,许多农民流离失所。
    朱棣派官员前去浙西治理洪水,赈济灾民。
    前去浙西赈济灾民的官员没能处理好水患,还激起了民变,朱棣只能另外寻找人选。
    这时候,福建传来好消息:出使西洋的副使王景弘顺利返回,之前没随郑和返回的那一部分船队已经抵达福建。
    看完福建呈上的奏折,朱棣拍案叫好:“好,很好!王景弘终于回来了!这下,朕又可以令郑海他们着手准备再次出使西洋。”
    朱棣很高兴,下令免除被俘虏的锡兰山国国王的罪责,罢免亚烈苦奈儿的王位,但饶他一命,指定另一名王室成员为国王,命他随郑海出使西洋时一同返回锡兰山国。
    “来人,给朕拟一道折子,让周新不必去云南了,叫他半路折返,去一趟浙西,给朕好好查一查浙西的问题。”
    朱棣命人拟旨,召回正在前往云南路上的按察使周新。
    周新,原名周志新,字志新,因朱棣常直呼他为“新”,而改名周新,改字为志新。
    周新以为官清廉与擅长断案而着称,成历任监察御史、云南按察使等职。
    因为他嫉恶如仇、为人耿直,受到百姓爱戴,又无朋党,朱棣十分看重他。
    没有大案或不好查的案件,朱棣就会派周新负责调查。
    这一次浙西洪水,闹得民怨沸腾,朱棣只好派周新前去一查究竟。
    十月,皇太孙朱瞻基在方山操练军队,为跟随朱棣北巡做准备。
    郑海与郑和开始筹备下西洋的各项物资,并大力寻找翻译人才。
    “师父,你怎么又向陛下申请辞官了?”
    郑海陪着郑和一同前往鸡鸣寺,探望他们的师父道衍和尚。
    道衍抱着两岁多的小郑霞,笑盈盈道:“皇太孙都行冠礼了,为师也该功成身退。你们就不许为师像现在这般,含饴弄孙?”
    郑和呵呵笑,没有搭话。
    郑海被师父一句话怼得无话可说。
    如今,道衍大师已是七十七岁的高龄,眉毛与胡须都花白。
    他确实到了该含饴弄孙,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只可惜,他没有妻儿。
    因此,他特别喜欢郑海的女儿小郑霞。
    只要郑海带着小郑霞来寺里,他肯定要抱一抱这小丫头。
    “师父,我们这次下西洋,您有什么交代的吗?”郑和向道衍讨教。
    道衍大师放下抱着的小郑霞,牵着小郑霞的手,对郑和、郑海道:“你们已经四下西洋,你们应该明白陛下的心思。”
    郑和重重点头:“前几次,我们都能最远只到了小海说的印度,而王景弘则抵达了忽鲁谟斯。这次,我们必须再往西走。”
    “嗯,”道衍和尚微微颔首,瞥了一眼郑海,说道,“慎之,你们是不是该去一趟天方?”
    郑海见郑和也看向自己,笑着道:“三宝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前往天方。这次,我们就以天方为目的地吧。”
    “好!”郑和欣然回答。
    “对了,福善,你们出海前一定要去拜拜天妃庙。”道衍大师语重心长道,“海边的渔民都信奉天妃,多拜拜她,随船的水手们更安心。”
    “师父,徒儿明白,”郑和点头道,“天妃庙自然是要去的。”
    “福善,你领小霞出去透透气,为师有几句话要嘱咐慎之。”
    道衍大师支走郑和与小郑霞,单独问郑海道:“那个人是不是在天方?”
    郑海点点头:“师父,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只要陛下活着,那个人决不能返回大明,这一点,你要记住。”
    “徒儿,谨遵师父教诲。”
    拨了拨手中的念珠,道衍大师意味深长道:“这几年估计不太平,你自己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