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高毂辞官,六科十三道齐参
作者:娄十七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而事实上,高毂心里门儿清着。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闹成了自然是影响恶劣,否则就是皇爷一顿训斥罢了。
    根本不能让那俩闪腰岔气。
    太不依不饶了,反而让他自己落了下乘。
    所以他全程没有丝毫多余动作,只兢兢业业办差。相信刘俨几个发誓都敢带九族的狠劲儿,应该不至于被抓到太大的小辫子。
    也确实。
    高毂牵头组织礼部官员重新阅卷之后发现,已经考中的举人之中,确实有优于王伦、陈瑛的,也有与他们旗鼓相当的,还有那么少少几份比他们还略逊色些的。
    但陈王二人所说的,考官疏忽懈怠,因为眼神不济就急匆匆阅够数量,后面的就算有才华也不取的事儿却是子虚乌有。
    也许是眼镜之功,也许是朱祁钰三令五申,反复表示对科举的重视让刘俨等人上了心。
    每卷都仔细看过,皆有评语。
    连朱祁钰梦中那被抓到把柄的第六名林挺试卷也批注清晰,没有任何遗漏。
    被王文大夸特夸的王伦卷上赫然写着:此卷平平,亦可取,但本房好者多,取之不及者,解额所拘也。
    看到这么一句,高毂直接笑出了声。
    御前奏对的时候也磊磊落落,直接说了出来。
    让王文登时变成大红脸:“那,那其中还有不如我儿的呢!不能说这结果毫无偏颇吧?姚富身为同考官,怎可有此模棱两可之语?刘俨、黄谏不但不规劝,还同流合污吗?”
    “科举取士关乎国本,怎可如此肆意随性?须知他们这大笔一挥,左右的便是一个学子毕生举业,一个甚至数个家庭的期盼……”
    真·没理也要辩三分。
    坚持王伦、陈瑛那微弱优势也是优势,似整个顺天府只要一个举人不如他俩,就是考官失职般。
    没有奸懒,没有因为眼疾原因懈怠阅卷,也是考试不精,罪不容逃。平时与他政见相和的陈循在这个事儿上,同样跟他一个鼻孔出气。
    两人一唱一和,恨不得把仨考官当场摁死。
    把初初跟着列席朝堂的两位小皇子都给看呆了:拿着不是当理说,这样也行?
    复判卷子是你们要求的,答案平平的卷子也是你们儿子考的。
    不存在情弊。
    最多最多,也就是姚富那批语不大严谨而已吧?
    这种情况你们不赶紧磕头认罪,回家督促儿子来年再接再厉。还要不依不饶,试图追责考官?
    大皇子朱见济被大人们的无耻惊呆。
    二皇子则越发斗志昂扬,想着好生努力,日后好与父皇分担。轮到他与这些大臣斗智斗勇时,也才能更从容不迫。
    得说孩子心态好,比高毂都好。
    此时此刻,连高毂都眉头紧皱,不耻于跟这俩人同朝为官。
    见皇爷久久不语,高毂还当他是念及旧情,在想着如何网开一面呢!
    毕竟土木之变后,正统被俘,瓦剌剑指京城。朝野乱作一团,王文、陈循确实都坚定站在今上一方,为维护王朝稳定,协助皇爷拓土开疆也是出过力的。
    有功劳,也有苦劳。
    再怎么也有几分香火情,就算有什么不恰当,依着皇爷仁心仁德,怕也不忍重罚。
    可这事一旦不痛不痒揭过去,不但皇爷名声受损,大失天下文人之心。陈王二人日后在朝堂上也定然会越发飞扬跋扈,挤兑得旁人没有立锥之地。
    ‘旁人’高毂越琢磨越不是个滋味,索性扑通一声跪下:“此事关乎国本,皇爷万万不可轻率啊!”
    他亲自带队复阅的卷儿,人家三位考官卷卷认真批阅,没有丝毫错漏。
    评语也都中规中矩,何曾有渎职之处?
    “倒是陈王两位身为阁臣,因一己私念对考官妄加揣测。得皇恩破格复审卷面后还不依不饶,抓着考官些许瑕疵大说特说,实在辜负皇恩。”
    陈循、王文齐齐瞪他,高毂巍然不惧。
    只请朱祁钰严肃处理此事,还考官公平。严惩陈循王文二人,维护科举公正。免得后来人有样学样,大肆破坏国本。
    并直言皇爷若不能公断,就请允许他辞官归隐。
    盖无法与如此之辈共处于朝堂也。
    他这态度就好像是个信号。
    一经发出,应和者众。
    六科给事中联名上书弹劾陈循、王文,用词可激烈了:“其大学士陈循、王文职居辅导,任重经纶。所当正己正人,为上为下。今故以子之故,烦渎圣聪,只为私谋,枉恤国本,大臣之职果安在乎?”
    上来就是灵魂拷问:你们这样的也配当大臣?
    之后么!
    语气依旧尖刻,但不得不说有道理。
    达官贵胄的子弟就不应该跟寒门学子相争。而且,科举不就这样?
    名额有限的前提下,除非文章写得特别亮眼。不然的话,就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也许字入了考官的眼,也许某一句话动了考官的心。
    你们的儿子没录取,就质疑科举公平。
    要求重来。
    那其余没录取的海了去了,是不是也要重来?那还考个屁的科举啊!
    ──今岁顺天府应试者一千八百有奇,中者不过一百三十五人耳。既疑俨等考试未精,则其间遗漏者恐不特瑛、伦二人而已。倘一概援例求进,拒之则情偏,从之则弊起。是循等一举而起滥进之风,坏科目之制矣。
    所以,为了维护科举公正,扞卫国本。
    六科给事中齐齐建议按律治陈循王文的罪,严肃律法、警示后来者。或者把他俩赐归田里,再选文学公正的大臣入阁。
    张口就要助力内阁裁员,动作大到群臣震惊。
    虽然,但是,这会不会有些太矫枉过正?对对对,你们是言官,能闻风奏事。可……
    言官就没有亲戚朋友么?
    就算没有,咱也犯不着以卵击石啊,那俩可都是皇爷心腹来着。与他们碰上,死的还不知道是哪个呢。
    便侥幸不死,也得被两位阁老记恨,何必?
    群臣心里腹诽不休,恨不得教六科做人。不料他们话音刚落,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也来声援。
    更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皇爷他,虽万般不舍,但还是……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