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母后皇太后
作者:娄十七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这在有明一朝绝对是个史无前例的问题。
    毕竟从太祖开始,帝王薨后,妃嫔大多殉葬。也就是宣宗英年早逝,彼时上皇九岁,今上才七岁。太皇太后张氏怜悯,特免了吴贤妃殉葬,使她得以保全。
    上皇御驾亲征,结果……
    才有今上临危受命。
    无形中造成了现在这两宫太后并立的情况。
    而且有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在,按理孙太后该更进一步,被尊为太皇太后。但介于上皇与今上是兄弟而非父子,这个太皇太后就有些不大合适。
    不过胡濙到底是胡濙,古今礼制烂熟于心。
    直接就好一阵引经据典地科普,还急中生智,临时给造了上圣皇太后的名头来。
    如朱祁钰梦中仿佛。
    后来他那好皇兄复辟成功,又给变回皇太后,且加了个圣烈慈寿的徽号,开了宫闱徽号先河。
    整个孙家都跟着鸡犬升天,荣宠无限。
    瓦剌留学生,大明盛世终结者还特意给各家王府长史司下旨,让他们今后在表笺中称这位圣烈慈寿皇太后为陛下。
    也就是那位寿数不永,否则再坚持两三年,保准能再参与一把皇位确立。
    都已经看了答案,朱祁钰当然不会再做错题。
    他当即皱了眉:“胡爱卿这提议虽别出心裁,但恐不被乡野百姓所理解,容易兹生许多误会。诚然母以子贵,朕即位,生母该为皇太后。但嫡母以嫡以功,更该受天下臣民尊敬……”
    群臣:!!!
    确实。
    太后娘娘当机立断,连下三道懿旨。且亲自劝说今上登基,才有后来上下一心。不但成功保卫京城,还给了瓦剌一记重创。
    可以说居功至伟,但……
    今上毕竟是今上,吴贤太妃毕竟是今上生母。不能龙椅都坐上了,还不给生母尊个太后吧?
    朱祁钰摇头,那当然不会。
    不过,他想起之后清朝两宫并立时采取的方法,且微笑提议:“比起这个听着略生涩的上圣皇太后,朕觉得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更简单直白些。”
    “母后皇太后以嫡以贵,圣母皇太后则以诞育之功。如此,便以孙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吴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众卿以为如何?”
    两宫并立,孙太后为尊。符合实情,也不违背礼法。
    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胡濙第一个表示赞同:“皇爷圣明,微臣赞同。”
    “臣等亦赞同。”
    于是,这个曾被孙太后视为筹码的事儿就被干脆利落地定了下来。
    正统十四年腊月初,帝御承天门谓礼部尚书胡濙:朕嗣承大统,义当尊亲。
    更圣母皇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并立,母后皇太后以嫡以贵,着为成制。
    册朕元妻汪氏为后,侧妃杭氏为妃。
    是的。
    朱祁钰想了又想,还是,只给了杭氏个妃位,没像梦中一样上来就急吼吼地给她封了个贵妃,让她比肩太子生母周氏。
    除了加固自己至贤至孝的人设之外,也免她起步过高,期待也过高。
    觉得坐拥皇长子,就也可以跟孙太后学习。
    挑战一下后位,甚至混个太后当当了。
    更免旁人猜疑他说一套、做一套。嘴上大义凛然,实际上还是想将大位传给亲儿子。
    的确。
    梦里大明十六帝,没有子嗣的被黑得一个比一个惨。
    自家儿子但凡可用,他都不会另作考量。
    但他不是代宗,不会急吼吼地确定皇位继承人。回头仔细调养身体,好生努力,再不至于千顷地一根苗。
    咳咳。
    若这是天命不可更改,就把侄子们甚至有出息的宗室子弟都纳入考量。以贤以能,以哪个更能让大明国祚安稳。
    而不是因他是自己唯一血脉,就不管好赖,扶不上墙也硬扶。
    好比皇考当年而立才得长子,为了好大儿即位合法性,不但儿子还没满月就无故废后,四个月就急吼吼立为太子。
    六岁才会说话,硬被说成天赋异禀。
    啧!
    可真够异禀的,几辈子攒的那点家底子,让他几天就败完了。
    就这还没羞愧自杀,以谢祖宗了。而是顽强地活下去,不惜给敌军叫门也要活下去。活到复辟成功,反攻倒算。
    再把代宗跟群臣八年间攒的些微家底再次败溜光,还留下个百年隐患的套寇。
    刚一死,就爆发了荆襄流民大起义。要不是他命短,要不是他儿子争气。那所谓的明英宗,都得混成明末帝……
    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也许是梦中的情景过于惨烈吧,横竖朱祁钰想起那好兄长来就满心怨念。
    恨不得他死在瓦剌。
    然而天不从人愿,根据最新奏报,危急时刻拿弓弦比划他脖子,差点把他送去见列祖列宗的也先重又恭敬起来。
    一路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猎着点新鲜猎物还先奉给他。待到了虏廷老巢,阿剌知院等率众跪迎,礼仪周到着。
    俨然瓦剌还乖乖向大明称臣纳贡时。
    可实际上,也先在京城一役吃了大苦头,受了大损失。三不五时地率人劫掠边城,也常往京中来信。
    换汤不换药。
    以奉还圣驾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再度入寇之心始终不死。
    日前就抓到了三个里通外国的奸细,两个太监喜宁的家奴,另一个更是忠勇伯把台麾下的指挥使。根据他们的供述,喜宁自打随上皇被俘就投了敌。
    就是他趁着奉上皇命回京取金珠时见了京城布防,如数透露给了也先。
    才让知道了京中虚实,继而引兵来犯。
    其兵败逃走后,喜宁还建议也先趁大同空虚先给占了,挟太上皇当土皇帝呢。
    亏得也先没听,否则……
    那后果严重的,让群臣听了都好一阵咋舌。
    不过一劝失败,他并没有放弃,又几度怂恿。也先虽有心,但北地天寒行动不便。只等着明年春暖花开,水草丰美了再来入寇呢。
    群臣愤怒,朝堂上就是一阵乱骂。
    比起无能狂怒,朱祁钰更注重他们对于威胁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兵练得怎样了?双头铳打造好了没,效果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