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二月中旬
作者:星星之云   三国江东霸主最新章节     
    袁尚坐在首位上的高台,听到逢纪如此分析一番,心中的怒意也是缓缓压制了下去,转而露出了一丝喜色。
    要是真的能够解决这袁谭,自己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以防此人前来谋夺他的赵公之位。
    堂内其余之人听到这话之后,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这袁谭没有办法攻破城池,迟早也会被自家主公给剿灭。
    如今他可是逆贼,率领大军攻打邺城,久而久之,人心必定会动乱,所以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的。
    袁尚轻轻咳嗽了一声,铁骑的脸庞缓缓露出了一丝红润,对着众人朗声吩咐道!
    “立马派人前去巨鹿郡,安平郡,各自抽调两万兵马前来支援邺城,孤一定要剿灭这叛贼”
    随后又吩咐其余将领,好好镇守城头,切莫让袁谭率领大军攻破城池,不然他们这一群人都是必死无疑。
    将此事处理完毕之后,袁尚心情也是好了不少,不过内心还是非常的愤怒,要是这袁谭前来祭奠一番袁绍,他还会忍心放过此人一命,只是将他给囚禁起来。
    如今这袁谭如此不识时务,等落在他手上之后,必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好是想办法将他给弄死。
    他可不会管什么手足相残不相残的事情,自从他接任赵公之位,整个人都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指手画脚。
    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称呼主公,天天饮酒作乐,享受着美人的滋味,整个人都有些飘飘欲仙。
    这种权利给他带来非常舒爽的感觉,任何人都休想将他的权利给夺走,但凡是敢跳出来的必死无疑。
    如今这袁谭已经触碰到了他的底线,所以不管是不是他哥哥,都必须死,才能让他安心。
    邺城城外,袁谭率领吴万大军到来,此处并没有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
    随后开始和手下文臣武将,商讨着如何攻破此城,毕竟这座邺城,乃是北方第一座大城,城高墙厚。
    加上他父亲这些年的经营,整座城池里里外外都非常坚固,即便是十万大军也休想攻破此城。
    何况城内还有两万兵马镇守,防御已经到了顶尖,想要攻破非常的困难。
    他们必须得快速攻破此城,才能够稳定,如今的局势拖得越久,反而对他们不利,毕竟他们没有大义名头,只是一支叛军,消息传的越来越广,手下士卒必定会生出叛乱。
    所以得趁着周边的兵马,还没有赶来之时,直接攻破邺城,掌控里里外外的局势,让袁谭接任赵公之位,便能够彻底稳定局势。
    袁谭看着麾下众文臣当即就开口说道!
    ”诸位如今到了这最后一步,咱们可得齐心协力攻破邺城,不然我等的身家性命,必定会遭到那袁尚的清算”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消灭袁尚掌握大局”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也是纷纷点头,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是攻破邺城斩杀袁尚,就是被袁尚率领大军给剿灭。
    所以现在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就在这时,田丰站出来缓缓说道!
    “主公,属下可以派人入城,联络一些士族豪强,还有一些以前的将领旧部”
    “想必有不少人支持主公,只要能够拉拢到一两人,趁着夜晚打开城门,放我大军入城,将城内的反抗之人通通斩杀,便能够彻底平定此次战乱”
    “如若不行的话,只能发动强攻,趁着城池内守军不是很多,加上援军还没有到来,早日攻破城池,斩杀袁尚,只要此人一死,主公便能够名正言顺接任这赵公之位”
    “现在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还请主公好好考虑一番”
    袁谭听到这话之后,也只能点点头。
    发动攻城之战,只能是下下策,还是得想办法让城内发生动乱,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去。
    只能同意田丰之策,先派人在城中联络一番,愿意支持他的人,约定好时机,打开城门,让他大军入城,便能够彻底解决此次动乱。
    很快,手下文武重臣,趁着夜色开始派人入城联络起来,尤其是文丑开始拉拢城内的几名将领。
    毕竟他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也是现在仅存的一名大将,袁绍还在时就已经统领数万大军,在军中可谓是德高望重,很多人还是非常佩服他。
    只要有他出手,还是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拉拢一两名将领同意反叛,打开城门。
    城内的袁尚也是不甘寂寞,也派了不少暗探来到了城外军营,开始拉拢一些将领,鼓动军心,让他们知晓现在乃是在造反,只有丢下武器投降,才能够活命。
    双方便在这邺城之外,开始对峙了起来,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击败对方,获得最终的胜利。
    建安七年,二月中旬!
    江东,金陵城外的官道上,数辆豪华马车,在上百名的护卫簇拥下,缓缓朝着金陵城而去。
    坐在里面之人正是刘洵,这一个月以来,他在这江东地界各县之中巡查,体察民情,最主要的还是科举考试的事情。
    江东周围各县,可以说已经宣传的非常完整,就连一些庄稼汉都已经知晓此事,纷纷购买书籍,让他们的子孙儿子苦读圣贤书,希望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光宗耀祖。
    这一幕让刘洵还是非常满意,只要文化程度越高,国家发展的潜力也会越大,力量强度也会越发增强。
    刘洵以后也得开办学院,在各县各郡各州之地都设置学院,让这些子弟都能够得到好的教育,文化程度也能够大大提升。
    只不过开办学院比较复杂,必须得大量开办,以现在府库之中的财力物力来讲,暂时还兴办不起。
    即便是能够少量的开办,刘洵也还不打算实行。
    毕竟开办学院最起码各县都得拥有,加上聘请这些读书人,搭建房屋桌椅板凳,如此大的规模,还真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其余的都还好说,主要是这读书人,如今这天下来讲还是非常稀少,最起码先让书籍普及完成,家家户户都有书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