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速度
作者:匞勼   穿越有物资,美国人你怎么打?最新章节     
    老陈带着人四处走着指指点点,李诺一则在一旁边看边思考。
    差不多两支烟的时间,他有了一些想法,于是上前将老陈拉了出来。
    两人走到一旁,李诺一对老陈说:
    “首长,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太慢了,我想先弄些临时建筑,然后我把相应的机器设备弄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立即学习和适应设备了。”
    “临时建筑?怎么的临时建筑?”
    “拼接的临时板房,轻钢建筑,建起来速度很快,几句话说不清楚,我先弄一个房子出来,你看了就知道了。”
    李诺一说完就跑走了,将老陈留在原地凌乱,
    找到秀才,让他将这里的特战队员队员都召集起来,李诺一选了一大片的空地,便让秀才带着人先平整。
    随后他进入商城,购买了大量的建筑预制件以及连接紧固件出来。
    队员们的速度很快,加上他们能熟练使用各种车辆,在调来了一辆挖掘机和推土机后,很快他们就将李诺一需要的场地平整了出来。
    接下来,李诺一带着大家开始拼装房子,一块块轻质材料做好的预制件被竖立起来,在简单的拼接后,逐渐形成了房屋的轮廓。
    刚开始还没什么人注意到这里,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随着特战队工作的进度推进,不少人开始向这边张望。
    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有人走过来到近处观看,并且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将这里围的严严实实。
    李诺一让特战队别分心,抓紧时间干,在无数人的目光注视下,没用多长的时间,队员们就拼装好了一个八十多平米的房子。
    这间房子门窗俱全,屋顶完整,墙壁光滑,怎么看都有一种未来感。
    “哇!真漂亮!”
    随着特战队员们将周围清理干净,整个房屋在阳光下显出了它的全貌,顿时引来周围的人发自内心的赞叹。
    “你光看漂亮了,你没见到他们盖的多快,喝口水的功夫就盖起来了,这才真正是牛的地方。”
    老陈此时从七嘴八舌的人群中挤出来,拉着李诺一便进入了刚搭建起来的房子。
    在里面转了一圈后,老陈转向李诺一问道:
    “你这种房子结实吗?”
    “当然结实,来个地震都不怕,放心,塌不了。”
    “这样盖房子我第一次见,你这个墙板是啥做的?”
    “是一种复合材料做的,很轻但强度比较高,您刚才可能也看到了,我们的队员一个人就能扛起一大块。”
    “我看到了,你们盖的太快了。”
    老陈东摸摸西看看,嘴里不断啧啧称奇。
    “这间房子面积小了,拿来当你的现场指挥部吧,我接着再搭几个大的厂房出来,这样就能临时凑合着先开动起来。”
    “如此甚好,你既然能这么快盖起房子,那些厂房还要不要盖了?”
    老陈其实表面上不说,但是心里也一直在焦急进度,李诺一既然能做到快速建房,他当然举双手赞成。
    “肯定要建的,这个房子保暖不行,冬冷夏热,也就是这段时间临时对付一下。”
    李诺一这样一说,老陈才反应过来,他又摸了摸墙壁,然后遗憾地问:
    “这个房子贵不贵?”
    “只能说不便宜,但是为了进度和效率,花点钱是值得的。”
    李诺一嘴里说的轻松,但心里也有些肉痛,这种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短时间内是人们不需要的,虽然也有这个时代没有的技术,但是相对于其它当下急需的技术,它真不算什么。
    在这上面投钱确实是迫不得已,他要将那些小厂和工人都聚集在周边,才方便他支持和指导,否则每天光跑路就够他忙的。
    李诺一提到进度,老陈立即中止了他们的聊天,两人出了房子,老陈给李诺一划定了几块地方,然后又给他调来一百多人打下手。
    大家随即忙碌起来,搭建大跨度的厂房相对难度大些,但在吊车的协助下,这些对李诺一来讲还都不是事。
    连续几天的时间,李诺一吃住都在工地上,经过大家彻夜不眠的奋战,三个大厂房被竖立了起来。
    又用了两天的时间,李诺一将内部的电力和上下水系统完成,厂房总算可以使用。
    做完了大扫除,将所有人都清出去,李诺一在新厂房内将一些基础设备买了出来。
    这些设备基本都是各种基础机床,主要是用来培训工人的。
    从现状上来看,不单是机器设备短缺的问题,熟练工人更加缺乏,即便很多人一腔热血和热情,但是也没合适的设备给他们练手。
    那些厂里,哪怕是一台老破设备,都被当宝贝一样供着,专人才能碰,其他人靠近都要被呵斥。
    如此一来,这些厂里的工人,学不到真正的本事,更多的会被社会上认为是过去的手艺人。
    手艺人在这个时代并不受待见,尤其是各家各户都分了地后,在这几年,愿意进工厂当工人的,反而不多。
    李诺一清楚,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在这几年推进的很艰难,因为大家突然有了自己的地,工人这个名词对他们还没啥吸引力。
    这也就造成了后来苏联援助时,连学徒都紧缺的局面。
    此一时彼一时,再过几年,一个工人指标,会被上万人争抢,世事变迁就是这样的奇妙。
    李诺一虽清楚,但也无法左右,整体社会正从农业社会过渡过来,几代人积累的认识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
    他只能从细小处做起,在小范围内先培养一批现代工人出来。
    老陈和老李选择了五个工厂准备迁移过来,李诺一为此一次性买了五十台机床出来。
    一个工厂给十台,先让他们熟悉和练手,然后再根据他们要加工的零件,重新配相应的设备。
    将五十台设备分别安置在三个建成的厂房内,李诺一找到老陈,让他将五个厂的负责人都找来。
    老陈一声令下,很快负责人们都聚集在了一起。
    当李诺一和老陈他们进入一间厂房,大家看到一台台崭新的设备时,原本说笑的场面瞬间就寂静了下来,所有人大气都不愿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