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李世民都愣住了。
行宫?什么行宫?
太上皇的行宫?
太上皇的什么行宫?
李世民一脸懵逼的接过图纸。
什么时候太上皇要修行宫了,这会儿不是在长安城里折腾竞技馆的事情吗?
哪儿冒出来的行宫的事情?
李世民盯着图纸看了好一会儿。
“这是哪儿的行宫?”李世民问道。
“庄子上的啊。”李复说道:“只是图纸,没敢动工,这不是得了您的应允,后续回去之后才要筹备建造行宫的事情吗?没有二哥您的应允,我在庄子上弄这玩意儿,那叫私建宫殿,是大罪,朝中的御史得把我往死里弹。”
“在泾阳县庄子上给太上皇修建行宫?”李世民神色复杂的看着李复。
“你是钱多的花不完吗?不行你给我,我帮你花。”
李复一咂嘴。
“什么话呀这叫,什么叫花不完,臣弟庄子上那么多事儿呢,还有个花不完?”李复说道:“再者说了,我先前跟您说什么来着,征税,征茶叶的税,高一点征着,趁着这买卖还都是咱们自家的,这茶税怎么定都不过分,这茶叶的买卖捂不了多久,这么挣钱的事儿,人家都盯了一年了。”
“你那新茶制作的方法只要不泄露出去,这门生意,他们就还做不成。”李世民自信满满的说道。
“那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只要肯花钱,多做尝试,甚至是想方设法的搞到办法,这买卖人家也能做。”李复说道:“抓紧点吧,茶叶的买卖,往后说不定就是大几百万贯的税收呢,还不上心,我真是看着你干着急。”
我特娘的都说的这么明白了,都这么让利了,赶紧找人制定税法啊。
还磨磨唧唧的呢。
李复狐疑的上下打量着李世民。
这真的是大唐太宗文皇帝,天策上将李世民吗?
“什么眼神。”李世民蹙眉不满。
他看出了李复眼里的嫌弃。
“茶税的事情,我会跟人商议的,你先说眼下,你这行宫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拿着图纸问李复。
“不是我这行宫,咱们严谨一点,是太上皇的行宫。”李复说道:“先前答应太上皇,要在庄子上给太上皇修建个宅子,往后到庄子上住着也方便,而且靠近书院,未来太上皇住在哪里,日子也不会太无聊。”
“书院里的学生,朝气蓬勃的,太上皇看了也高兴。”
“现在裴家的庄子在我手上,一半被规划进了书院,一部分打算给太上皇建个行宫,哄老人家开心。”李复说道。
李世民叹息一声。
“怀仁,你很有孝心。”李世民感慨:“不过,你这哄老人家开心的手段,当真是过于耗费钱财了。”
“老人开心就好,再者说,二哥,以前有些事情,我去帮忙找太上皇商议,你以为这么简单呢,他老人家开心,什么都好说,他老人家不开心了,随便蛐蛐你点什么,史书上都能给你记一笔了,所以说,这笔账,你算吧。”
李世民若有所思,也是认同了李复的说法。
怀仁他,看的通透啊。
“行,朕准了。”李世民应声,随后将图纸还给了李复。
李复小心翼翼的收好了图纸。
“那臣弟就放心了,实际上,这个行宫建造在那里,臣弟也是有私心的,二哥知道的,没有太上皇,可就没有臣弟今日,臣弟也想,能够多陪伴太上皇,让他高兴,其次就是,臣弟的一点小心思,太上皇在那里的话,可保书院无虞。”
“书院现在已经初具规模,那里,是臣弟的心血,臣弟想着未来书院能够为大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就断然不可能让它出任何问题,或是更严重一些的,让它被扼杀在初创之时。”
说到书院,李世民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关于书院的种种,李复早就跟他说过了。
若是按照李复那般想法,那个书院,必须要办下去。
“如今的书院,不管是名声还是规模,都不足以支撑起其他,一切都只能慢慢来,等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二哥,书院院长的位置,要么是您,要么是太上皇,未来,就是承乾。”李复说道:“书院里所有的学生,便是天子门生,为当朝天子所用。”
“我也希望,将来能够看到那一天,这并非是三五年就能够实现的。”李世民说道。
“路总要一步一步的走,就像是臣弟眼馋高昌的棉花,但是眼下二哥想要对付的是突厥。”李复脸上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
“高昌?棉花?”
李世民仔细回想,想起来之前有一次,李复让石头急匆匆的进宫,从宫中弄走了两株棉花送到庄子上去。
馋这个东西?
“你若是喜欢,从宫中多移植一些给你就是了。”李世民说道:“你眼馋高昌的棉花作甚。”
“一些?那可不够,承乾他们回来之后没跟您说棉花是好东西吗?我得大面积的种。”李复说道:“明年在庄子上种上个十几亩地。”
李世民摇摇头。
孩子们也没说,或者是,孩子们想说,但是自己没怎么听。
每天都那么忙,哪儿有功夫听孩子们说这些那些的,偶尔跟孩子们见面,也就是在立政殿吃顿饭的功夫。
这里头,还有棉花的事呢?
李复转身,将图纸放到箱子里,这箱子是个好东西,等走的时候,还要带走呢,这回带到长安城来,一是给李世民看看,让他心里有数。
二来就是要靠着这些图纸,跟户部,跟裴矩他们谈钱了。
拿着图纸上去就是一顿忽悠,可得将图纸保存好了。
图纸入箱,李复将箱子的盖子合上,再次上了锁,小心谨慎的将钥匙揣到了怀里。
“洁白的花骨朵揪出来看过就知道了,那个东西,做成衣裳的填充,比苇草要好多了,又柔软,又属实,又保暖,不仅仅可以做衣裳的填充,还能纺织棉线,用途可多了去了。”李复说道:“比如大军征伐草原,到了季节,草原上风寒刺骨,如果将士们有棉衣穿的话,就能够保存有生力量,保持更好的状态,消灭敌人。”
李世民越听越迷糊。
棉花,这么好吗?
以前在宫中都是当做观赏性的花来培育的,竟然还不知道棉花有这等妙用。
若是早知道的话,是不是将士们过冬的厚衣裳,早就已经做出来了?
失策啊。
“另外,臣弟惦记高昌,是因为高昌那块地方,适合种棉花。”李复说道:“大面积种植棉花。”
李世民闻言,反问道:“你不是也要在你庄子上种?”
“我在庄子上是搞试验田,这个问题可是要说清楚了。”李复说道:“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棉花是好,但是再好,也比不过正经粮食重要,大唐百姓还没有过上吃饱饭的日子呢,粮食产量安全要得到保证,不能说棉花好,就全去种了棉花,都种棉花了,粮食怎么办?粮食不够了,饿死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这都是真理,不管别的东西有多好,解决好吃饭的问题,始终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大唐永续发展的根基,只有绝不突破耕地红线,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才有坚实的根基。
要坚决守住大国粮仓,确保大唐百姓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受众,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实事求是,稳扎稳打,不务虚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耕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二哥,臣弟与你说这么多,就是要提醒你,能种粮食的地,能种粮食就种粮食,其他的作物,都要为粮食让路,说白了,只有吃饱了饭,才能谈及其他。”
“百姓吃饱了饭,才会一心一意的跟着朝廷走,让百姓吃饱饭的朝廷,才是合格的朝廷。”
李世民在李复的脸上看到了少见的认真和严肃。
这样的李复,是他以往未曾见到过的。
虽然方才李复说的话,又多又快,自己也只听了个大概,但是话里的意思,他大概明白。
就是不能占用种粮食的地,去种植棉花。
可是现在大唐人少地多啊。
应该,不妨事的。
而李复,心里则是想的比较靠后,大唐后续发展起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多了,就要分地,地就那么些.......
再加上土地兼并之类的。
更重要的是,李复想起了道长的改稻为桑的国策,坑害了多少百姓。
挣的那些钱,甚至都不是全落在了道长的口袋里。
占用耕地种棉花,甚至不知道后续发展是否可控,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这道线严格的定死。
“那你惦记高昌的意思是?”李世民目光复杂的看着李世民。
要打高昌吗?
“高昌是个好地方,有美女,有美酒,还适合种棉花,这样的好地方,难道不是上天赐给咱们大唐的吗?如果不是,又为什么让它成了咱们的邻居?臣弟觉得,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而且高昌的葡萄干也好吃。”
看到李复这般说,李世民脑海里就只浮现出了三个字。
不要脸!
这话说的,太过于冠冕堂皇,以至于不要脸这三个字自己都没想,它就自己蹦出来了。
“高昌的事情,暂且不宜讨论,怀仁,此事你不可与任何人说。”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打算先将这件事情压下来,就算是惦记,也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惦记,或者是就算是说出来,也要分场合,还是要找机会的。
李复认真点头。
“二哥放心,其实,这也只是臣弟自己的一个小想法而已。”李复咧嘴一笑:“也没跟别人说,就承乾,青雀,阿恪和丽质知道而已。”
李世民一听,感觉自己都要撅过去的滋味儿。
“你跟孩子们说这些作甚?”李世民质问李复。
“这有啥不能说的?就研究研究棉花,然后就说到棉花是从高昌那边弄过来的,那边的气候适宜棉花生长什么的,这不都纯纯的知识吗?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好吗?
臣弟好歹也是太子少傅,这尽职尽责的,您还这种态度。
伤人心呐。”
李复佯装一眼我很受伤的模样。
“你!”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今天这是第几次无言以对了。
这混账小子今日进宫来,不会是专门挑了日子来气自己的吧?
对,对了。
魏征!魏征那个田舍翁还是他举荐给自己的!
一丘之貉!
沆瀣一气!
狼狈为奸!
臭味相同!
“行了,反正也没别人知道,慢慢筹划呗,等明年庄子上的试验田种出来之后再说,还早呢。”李复说道:“现在着什么急。”
“既然这是好东西,当然要着急,不仅仅是像你说的,可以提供给军中,大唐的百姓呢?到了冬天,有这个东西,能让多少人不被风雪严寒所冻死?”
“单纯了不是?就算这玩意儿弄出来了,就眼下的大唐,有多少百姓能够让一家人,都在冬天穿上棉衣的?价钱!价钱是个大问题不是吗?
想要棉花便宜,那就要大面积种植,棉花多了,就便宜了,大唐现在有很多地,但是有那么多人吗?
现在人全都在种粮食的情况下,粮食依旧不够用!
又撤回到了我方才说的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的问题上了。”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休养生息,增加大唐的人口,让大唐的地有人种!但是人多了之后,地又不够分,朝廷先将这件事平衡好再说。”
现在就算是地多人少,也不能将原本的耕地变成种棉花的地。
要想种棉花,在大唐的百姓能够吃饱饭,大唐的粮食丰足之前,还是惦记高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