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坚守本心
作者:钱富贵er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     
    陆德明这一辈子,白首穷经,即便是到了这把年纪,依旧是一心扑在研究经史子集上面,书海浩瀚,算是被他游了个明白。
    至少目前的现有的书籍,这辈子他钻研了不少,已经到了要感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现在老头也想开了,心境更加豁达了,回过头来去看这一辈子研究的书籍,温故知新,与以前,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陆德明看向眼前的四个孩子。
    “殿下们,人生浩瀚如烟海,有的擅长读书,钻研读书一道,并且在爱好和天赋的加持下,在此一道上会有非同寻常的成就,但是呢,有的人擅长治世,在这方面一点就通,经过累积,会成为官场好手,位高权重,为百姓谋福,就仿佛这庄子上。
    泾阳王善钻研创新,阎少匠兄弟两人,擅长建造,绘制艺术,也画得一手好画,而姜确少匠,擅长治水,也曾经带过兵。
    同样是王府的管家,周管家擅长外事,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是曾经经验使然,而赵管家一路跟着泾阳王走来,擅长处理围绕着泾阳王身边的人与事,与整个庄子上的关系熟悉而友好。
    知人善用,才是重中之重。
    就比如,这庄子上的作坊的大掌柜马十三,他擅长经营商事,也是人才,可若是让他去做阎少匠现在做的事情,他做不来,同样让阎少匠去掌管生意,阎少匠也不如马十三。”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是一门学问,而且是需要适时调整的。”陆德明缓缓说道:“就比方说匡衡与石显,若是汉元帝能够明察他们在朝堂的作为,做出相应的应对,或许结局就大不一样了呢?”
    李承乾是大唐太子,未来会继位成为大唐的皇帝,陆德明也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来给太子上课。
    旁边的李恪和李泰是封王,将来是要到封地上去,治理封地,这些,他们也理应学习。
    一个贤明的封王,在封地上,也是能够造福一方百姓的。
    “读书读的好,不一定做官做的好,比如说我。”陆德明笑着说道:“就算是做了官,心思也在读书上面。”
    “而有的人,钻研读书,目的只是为了做官,做了官之后,所学的圣贤道理,就全都抛之脑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钻研,经营,能够更往上一步。”
    “若是能造福百姓还则罢了,可若是人爬上去了,只是为了让自己手握更多的权利,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那这样的官员,便是朝廷之祸,天下之祸。”
    “陆先生说的不错,你们看我,我就不想做官,因为我知道我不是那块料,也就不去参与朝政了,省的满嘴放炮,祸国殃民。”李复笑道:“有时候啊,有自知之明,是很难得的,所以你们王叔我,品质美好,道德优良,整个人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伟大又正直。”
    “人这一辈子所求是什么呢?各有不相同,你们阿耶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唐人丁兴旺,四方攘夷,开创一个太平盛世,朝中官员呢,有的是追随着你们阿耶,与你们阿耶的志向相同,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治理国家,处理朝政,有的人呢,是为了家族兴盛,为家族增添更多的势力,有的则是求发达,各不相同。
    朝廷这么多的官员,有的是靠着家族荫蔽,做了官。
    有的呢,则是自己有能耐,敢拼敢打,一步步爬上来的。
    不管是如何成为朝廷官员的,他们的目的,也无非就是如此了。”
    “像你们陆老师,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做了官,也难逃一些私心,陆老头,你说是不是?”李复笑眯眯的看着陆德明。
    “这是自然。”陆德明坦然承认:“人都是有私心的,哪怕是圣人,也有,不然收那么多弟子作甚,圣人最大的私心,便是想要将自己的思想和学识,传达四方,教化更多弟子,因此孔夫子曾说,有教无类。”
    “书籍与知识的传承,只是靠着一张嘴和坚定的意志是完不成的,我做官,在国子监,能够看到更多的珍贵书籍,不乏绝世孤本,能在国子监接触到更多的学生,传授他们知识,做了官,甚至能够让自家的孩子,也能有个轻松的读书环境,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孤傲清高,使着自己的性子,不去做官呢?”陆德明笑呵呵的说着:“借用怀仁曾说过的,人可以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恃才傲物,要不得,须知这世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咱们所想不到的,未曾见过的。”
    “只有上一代人走的高,下一代人从一生下来就能尽量看的远一些。”
    “匡衡之事,有可取之处,便是他读书的心性坚韧,以及初期入朝为官,为国为民的想法,至于后来,被权势所迷了眼,则是需咱们警惕与反省,坚守住自己的内心,能够坚守住初心不忘本分的人,才是最值得钦佩的。”
    树荫底下,陆德明讲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偶尔李复插科打诨,让气氛更轻松一些,让老陆的思绪更发散一些。
    聊着聊着,就已经到了傍晚时分,这才惊觉,时间竟然过的这般快,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破天荒的今日阎立德回来的早,抱着一大堆的图纸,回来之后饭也顾不上吃就要找李复商议。
    李复这会儿正陪着孩子们吃晚饭呢。
    阎立德则是被老赵给拦下了。
    “阎少匠,郎君正在与几位小殿下用晚饭,大人的话,晚饭早吃一些晚吃一些无妨,但是孩子们经不住饿啊,如今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饿的快。”老赵笑道:“阎少匠您也是刚刚才从工地上回来,不妨先喝口茶,吃点饭垫垫肚子,好好喘口气,等过了这顿饭点,若是有什么要与郎君商议的,即便是秉烛夜谈,也有的是时间,又何必仓促着,急于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