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平安入京,名动四方
作者:华山和尚   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最新章节     
    “大皇子殿下,卑职护驾来迟,还望殿下恕罪。”
    红甲卫统领毕恭毕敬的朝刘辩拱手行礼道。
    语气恭敬,言辞诚恳。
    然而此刻的刘辩哪里想要治她的罪,高兴封赏他还来不及呢!
    毕竟能让自己等人逃过这一死劫。
    “哪里哪里,将军护驾有功,回京后吾必会向父皇请奏重赏大家。”
    刘辩连忙抬手示意红甲卫起身,不必行如此大礼。
    “多谢殿下了,不过殿下,吾等乃是大将军麾下的亲军,所以……”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了。
    就是我等只尊崇大将军的号令,也就是咱们是自己人,不用与陛下请奏。
    “也好,对了,不知尔等为何会来魏县找吾?可是京师出了什么事情??!”
    刘辩问道。
    “殿下,陛下知晓您出洛阳后,勃然大怒,命大将军在三日内召回殿下,不然便严惩大将军。”
    “故而大将军命我等尽快找到殿下,并安全带殿下回京,却不想居然刚才遇到了那样的事儿……”
    “幸亏卑职没有来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红甲卫统领抱拳郑重道。
    刘辩亦是心有余悸的点点头。
    不过现在好了。
    有了红甲卫的护送,之后的旅途就会平安许多。
    量一些宵小也不敢出来惹事。
    京师洛阳。
    北宫。
    中常侍封胥居住的府邸内。
    有两位身着华贵异服的白净脸、无须颜的中年男子正相对坐着。
    而在他们面前正跪着一位身着黑衣的阴柔男子。
    “主人,我等失手了……”
    封胥闻言后,正端起的茶杯顿时被其怒砸在地。
    指着下方的阴柔男子勃然大骂道:
    “废物!!废物!!一群废物!!咱家平日里赏尔等这么多银两算是喂了狗了,这点儿小事儿都办不成,还能指望尔等做些什么!!??”
    封胥现在很气愤。
    不只是他很气愤,一旁的徐奉同样很气愤。
    甚至想砍死下方阴柔男子的心都有了。
    从阴柔男子的口中已经得知了,刘辩当真抓到了张角弟子唐周。
    一旦唐周被带到圣上面前举报太平道将要谋反。
    那他们这些年给太平道的投资恐怕都要打水漂了,那可是上百万银两啊!!
    甚至他们自己还有面临五马分尸的可怕严刑的下场。
    毕竟勾结反贼,罪不可恕啊!!
    用的也是大汉最严格的刑法。
    封胥焦急的在华贵的大堂之中来回踱步,思考着接下来应该如何行事,才能够亡羊补牢……
    阴柔男子似乎也知晓了事情的严峻性,皱着眉思索着该如何为主子分忧。
    徐奉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拍手尖叫道:“封兄,当务之急,我等还是要将处在京师内的教徒隐藏起来,不然万一真被那乳臭未干的小子抓到了,我等可就真的要没命了。”
    “对对对!”
    封胥点头应道。
    连忙向地上跪着的阴柔男子呵斥道:
    “还不快去通知马元义等人,这次事情要是再完不成,尔等便跟随我们一起没命吧!”
    “诺!属下此次必定完成主子交代的任务。”
    “哼!滚吧!”
    封胥昂着头喝道。
    一日之后。
    刘辩一行人便回到了京师。
    他们此次回来用的是千里宝驹,速度极快,可日行千里,持久不绝。
    “殿下,这洛阳不愧为帝都啊!竟然如此繁华壮观!”
    唐周惊叹道,脸上满是好奇之色。
    这话落入刘辩耳中却别有一番味道。
    别看洛阳城现在如此风光,是大汉的帝都,受万人敬仰。
    可是熟悉历史的刘辩知晓,没过几年,这座繁华壮阔的帝都洛阳就会因为魔王董卓的一把火而变成了一座废墟,一座死城。
    哎……
    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啊!
    唐周此刻在享受洛阳城的美好风光,可自己已经在想到日后悲惨死寂的洛阳城了。
    “殿下,我等是直接入宫,还是先去见大将军?”
    红甲卫统领询问道。
    刘辩不假思索回道:“先去大将军府邸。”
    “诺!”
    行走在道路上,耳边不断传来百姓的谈话声。
    “兄台,听说了吗!数日前在魏郡魏县有一千年难遇的大才子作出一首《无题》,名动四方啊!!”
    “什么有题无题的,这什么破题目啊!算诗吗?”
    听众看客露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整张脸上就写着两字“就这!!?”
    “就这?”
    唐周听闻后也是不屑一笑:
    “这不扯淡嘛,还无题呢!算什么名诗,殿下,某觉得作出此诗的诗人多半脑子有点不好使。”
    高顺使劲儿咳嗽,奈何唐周越说越得劲儿。
    刘辩就一直微笑的全程听着。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当初随意作出的一首无题居然能名动四方,连帝都洛阳都听闻到了此事。
    那人见众人都是这幅表情,脸上顿时露出一副诡异的笑容,随即鄙夷喝道:
    “当初叫你们多读书,你们非要去喂猪。”
    “我来给你们复述一遍《无题》这首诗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一出,众人皆陷入了一种悲伤难以述说的情绪之中。
    不知沉寂了多久,一人突然拍掌大声夸赞道:
    “世间竟有如此绝诗,某服了,作出此诗的诗人究竟是谁?若有机会,某必要登门拜访一番。”
    “不错,此子竟有如此才华,想必必是名家之后,或是拜师高人。”
    “快啊,说出此人名讳,让我等好生敬仰一番啊!”
    “此人名为刘辩……”
    那人颇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大汉却是有一位名为刘辩的人,而且身份极高,绝非普通百姓所能企及。
    他就是大汉的大皇子刘辩。
    可是大皇子刘辩如今不过十二三岁,众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首诗与刘辩联系起来的。
    可是这名讳是天地所呈现的。
    因为《无题》这首诗当初得到了天地的认可,成为了千古名诗。
    而作为作出此诗的诗人也被天地呈现出来,传遍到四方书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