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讲武堂的规划,秦良玉怼人
作者:昆吾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五年计划中的火器、百姓口粮、兵政都已经定下了,现在说说第四项,税收的问题。”
    见崇祯提问,郭允厚立刻道:“陛下,刚刚臣和诸位同僚算了笔账,天启七年陕西田赋是三百六十万石,
    但因为旱灾,朝廷下旨百姓三年不征赋,那么按两千八百万的计算,缺口五百六十万石,
    去掉地主富商的,按亩交半斗,则需要释放五十万顷左右的军屯,所以,今年的目标有些吃力,
    但随着宗室、士绅和军屯手里的良田释放出来,最终的能达到四千五百万石到五千万石左右。”
    五千万石,相比之前的每年在两千三百石到两千七百万石,几乎翻了一倍。
    如果之前朝廷有这个田赋,也不至于欠饷,出现哗变、逃卒、叛卒的问题了,更不至于让辽东失守。
    “以上四项没有问题了吧?”
    群臣齐齐摇头,大的方向定下了,剩下的就是制定细节,制定的过程中再有问题时再反馈。
    见众人没问题后,崇祯继续道:“那就再看看第五项内容。”
    提到第五项的时候,众人眉头微皱。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能提升大明国力的话,那第五项就有些难懂了。
    成立大明工业研究院、大明岐黄研究院和军校。
    似乎是看出了众人的疑惑,崇祯慢慢道:“工业研究院,你们可以理解为,一切能以机械完成的,都可以称之为工业,目的是提高效率。
    工业研究院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各式机械,如农具、冶炼工具、通行工具、自行兵车、活台架炮、活钳擒钟等等。”
    “诸位眼光放长远一些,假设以现在的农具,人均翻一遍地,需要八天,如果有新的工具,翻一遍需要六天,甚至四天,这意味着什么?
    你们不要小瞧两天,一个人两天,大明所有百姓都省了两天呢?
    用这两天去打个短工行不行?这还仅仅是农具。
    例如马车,现在日行六十里路,那能不能对马车改进一些,同样一匹马,一天能走八十、甚至一百里路呢,
    一天多出二十里,一个月多出六百里,北京城到南京是两千余里,
    如果改进了马车,以前需要走三十五天,改进后只需要走二十五天,少了十天的时间,节省了盘缠、时间等等,
    朕只是举个例子,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各式机械,提升我们的效率,朕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众人面露思索之色,眼中满满的疑惑,想问什么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崇祯也没有多解释,这背后牵扯到很多的经济学、社会学、效率管理学等等的事情,他一时半会是解释不清楚的。
    “工业研究院的事情,现在只是一个概念,等王徵来北京城后我们再找他详细商谈!”
    “岐黄研究院的事情也暂时先放一放,我们先讲军校!”
    孙承宗略一思索,沉声道:“陛下,军校从字面理解是不是就是培养军士的学院?”
    “是!也不是!”
    崇祯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
    “朕问你们,裁撤和并卫所后,那些依附卫所的卫学怎么办?”
    “卫学?”
    孙承宗愣住了,其余众人也都错愕了。
    刚刚商讨整顿兵政,合并卫所,竟然把依附卫所的卫学给忽略了。
    所谓的卫学就是各地卫所承办的学院,既然是卫所所办,那自然只是教导卫所子弟的学院了,例如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太祖办卫学的初衷是让武将能‘识道理,收敛暴戾之气,而识忠君之体’,
    想法是好,但最后走偏了,教授礼、射、书、数4科。
    还是以儒学为主,军事知识倒成了辅助。
    “朕所说的军校……算了,改成讲武堂吧,听着顺耳一些。
    讲武堂下设巡英司,专职从全国各地寻找天赋好的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进入讲武堂接受军事教育,
    目的是培养指挥型将领,主要学习兵法、策问、地理、算学等,辅学礼、武等课程。
    学习时间初步定为六年,考核合格过后进入卫所担任小旗,三个月考核一次,合格则晋升上一级。”
    众人对视一样,解释看出心中的惊讶之色。
    也能明白崇祯的想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孩子进入演武堂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军事教学,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以后进入军中,这批人叛变的可能性极小,而且都听命皇权,甚至是皇帝。
    当这批人在现在的武官选拔体系中占据相当的一部分后,皇帝就再也不用担心军队叛变的事情了。
    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人可能不如军中野蛮成长的将领灵活多变,但胜在能批量出来。
    而且所学比较系统,稍加磨炼,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型武官,能不能成长为高级将领,成为指挥使,甚至总兵,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了。
    “讲武堂,朕是这么打算的,诸位怎么看?”
    面对崇祯的反问,众人有些沉默。
    彻底掌控兵权,这对文官来说算是一种‘威胁’,可这种事情,他们却没有丝毫反对的理由。
    礼部尚书刘宗周沉声道:“陛下,臣认为此事或许不妥,已经有武科了,还有基层选拔、世袭、文官蒙荫四种方式了,再增加讲武堂意义不大。”
    不待崇祯回应,忠贞侯秦良玉出声了:“刘大人,本侯觉得你说的有些问题。”
    “你们文官的培养方式中,官方的有县学,还有国子监以及翰林院,
    民间还有东林书院这种民办的书院培养,我们武官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培养体系呢?”
    “忠贞侯,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培养方式虽然多,但只有科举一条路走,
    而武官有四条路,再加上演武堂就有五条路了。”
    秦良玉听这话瞬间就站了起来:“五条路很多吗?你自己看看有几条路是为平民百姓准备的?
    武科需要练武和兵法、策问,你觉得普通百姓有几家能练武还是能搞得定兵法?
    武将世袭是他们祖先拿命拼来的,本侯认了。
    那文官蒙荫是什么意思?
    普通百姓最后也只能进入军武,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拿命奔个前程,
    现在多一条给百姓的路有什么不好?
    你要是觉得多了,你可以向陛下奏请,将文官蒙荫给取消了。”
    刘宗周被秦良玉一番话给怼的胡子乱颤:“你、你……你在质疑太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