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袁继咸与吕大器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最新章节     
    “王承恩,宣李阁老觐见。”崇祯没有立刻下达抓捕命令,而是打算先把这件事告诉李邦华。
    “遵旨。”
    王承恩走后,崇祯想了想对李若琏说道:“朕和你商量件事,如何?”
    李若琏受宠若惊的跪地:“臣不敢当,陛下直接吩咐即可。”
    “李阁老是当朝首辅,又是兵部尚书!金之俊任兵部侍郎一职,是李阁老的手下。”
    “金之俊投敌卖国的事一旦宣扬出去,李阁老必定会背上治下不严,失职失察的罪名,朕虽然可以保他平安无事,但终究有损李阁老的威名。”
    “这不是朕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朕打算让你把这件天大的功劳让给李阁老,好使他将功抵过!如何?”
    李若琏跪在地上怔了怔,犹豫片刻后领旨。
    看着李若琏的表现,崇祯满意的点点头。这位大明锦衣卫都指挥使果然是深明大义之人,这份天大的功劳说让就让,换做别人绝对不可能的事。
    锦衣卫的差事交给他就对了。
    “稍后去内帑领一万两银子,算是朕对你的补偿。”崇祯恩威并施道。
    “多谢陛下圣意,臣...臣那里还有很多银子,不缺钱。”李若琏激动的差点哭了。
    锦衣卫是皇帝的私军,皇帝想怎么样便怎样,别说功劳让给别人,就是让他背黑锅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而眼前这位大明天子,不但用商量的语气和他说这件事,甚至打算用钱买这份功劳。
    在那一刻,他有种与皇帝平视的感觉。
    惶恐,简直惶恐。
    “这是朕赏给你的,莫要推脱。再说有了这些银子你也可以让家人过过好日子,同时不被那些言官弹劾。”崇祯的话不容置疑。
    李若琏无奈领命,随后站在一旁等待李邦华。
    李邦华进门后先是一愣,隐约间猜到了结果。
    “李邦华参见陛下!”
    不用崇祯吩咐,李若琏就把金之俊等人投敌卖国的行为说了出来。
    李邦华听后震惊的倒退好几步,如果没有王承恩的搀扶肯定会摔倒在地。他万万没想到,在衙门里任劳任怨的金之俊竟然会做出这种行为。
    “李指挥使,可...可有证据?”
    “有杨汝成的证词。”
    “哎!”李邦华气的顿足捶胸,紧接着他想到自己也有罪,急忙想崇祯请罪:“臣治下不严,请陛下治罪。”
    “此时与阁老无关,你没有罪,而且李若琏主动把这份功劳让给你,好使你将功抵过。”
    此话一出,李若琏诧异的看向崇祯。
    李邦华看到李若琏的表现后顿时明白了事情原委,他先是朝李若琏深施一礼,随后向崇祯跪地谢恩。
    “锦衣卫拿人,李阁老组织三法司会审,决不能放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这是朕的原则!”
    “遵旨!”二人领旨后离开乾清宫。
    等所有人离开后,崇祯再次打开大明地图,看着湖广和四川两地,沉默良久。
    ......
    是夜,九江府一个房间里灯火通明。
    大明江西、湖广,安庆,应天总督袁继咸,和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相对而坐。
    二人看着眼前的圣旨呆呆发愣。
    尤其是袁继咸,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再次问吕大器:“吕兄,我没看错吧?陛下让我向左良玉借兵五万,如果不借就设计除掉他们父子?”
    半年前,他亲自前往芜湖劝说左良玉收复武昌。半年后朝廷一道圣旨就要他借兵,对方不借就除掉他们父子,简直不可思议!
    吕大器点点头,虽然没说话,但表情和袁继咸一样复杂。
    崇祯十六年他任江、湖、安、应总督期间,与左良玉合并对抗张献忠,曾经的战友马上就要成为敌人。
    令人唏嘘不已。
    良久,吕大器说道:“圣旨里写的很明白,朝廷让他进京勤王,他左良玉先时候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给朝廷,等朝廷收到他的计划时已经将流贼击退了。”
    “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左良玉不懂?”
    “左良玉拥兵自重,拒不勤王,死罪中的死罪!再加上他屡次抢夺漕运粮船和盐船,劫掠百姓,比流贼还流贼。”
    “尤其是武昌,张献忠攻陷武昌时左良玉号称二十万兵马,这些人一触即溃立刻逃往芜湖!若不是袁兄你极力劝说,他左良玉岂会在张献忠离开武昌后反攻武昌?”
    “所以说啊,他该死,而且...”说到这,吕大器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目露凶光:“他必须死!”
    袁继咸一怔,随后不可知否的点点头。
    他们都带兵打过仗,如果遇到敌人总是逃跑,时间久了这些兵会在心里形成一个习惯:逃跑。
    战场上人员,装备都可以差,唯独气势不能差。
    否则必败无疑。
    左良玉哪怕有百万之众,跑习惯了也是乌合之众。
    “那就按照圣旨的意思办?”
    袁继咸是接任吕大器的职位,二人正在进行手续交接,所以有些事还是商量着办。毕竟九江的兵都是吕大器的老部下,他袁继咸短时间内还用不熟。
    “你敢违抗圣旨?”吕大器似笑非笑。
    “可是...”袁继咸有些为难,“我到底是借兵,还是直接除掉他们呢?圣旨上有两个选择。”
    吕大器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给他分析目前的局势:“现在太子爷在南京,武昌下游是九江,九江下游是安庆,安庆下游可就是南京了!”
    “一旦借兵不成,左良玉必定会起疑,如果他带兵顺江而下去往南京控制太子爷...陛下的谋略可就都白费了。”
    袁继咸听罢不再犹豫,拿出地图摆在面前的桌子上,与吕大器开始认真商议。
    “不能带大部队去,左良玉生性多疑,一旦发现我们带兵前往武昌,肯定会有所准备。”
    “那怎么办?总不能喊他出来单挑吧?”(单挑这个词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
    吕大器和袁继咸同时沉默了。
    想杀一个戒心很重的人太难了,尤其是左良玉这种老家伙。
    突然!
    吕大器一拍脑门,脸上的阴霾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笑容:“听闻太子爷带来一千多锦衣卫,都是京师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