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飞车试乘
作者:汀州十月   系统:我在沙漠开客栈最新章节     
    飞行器准备在本省本月投放试用这件事是提前定好的,张鹿笙已经跟林渔说过,只是他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是的,把林老板硬控在原地的,就是因为他上交设计图而生产复刻出的低配版“飞行器”。
    当然,现在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版本不叫这个名字,看站台上的名字叫公共飞车,在大家嘴里的名字就变成了简化版的“飞车”。
    可能是因为要用作公共交通的关系,它的外形设计上并不如原版那么流畅酷炫、未来感十足,而是综合美观和实用性、去掉了驾驶位,合理布置了多个连排及靠窗座位,更像是一种没有顶棚的空中公交车。
    飞车基站整体形状是一种极具未来感的椭圆形,像个开口朝上的椭圆半球,银灰色的外壁弧线流畅简洁,侧边靠近上车点的地方有几级台阶,两侧有方便人上下的扶手。
    可能是考虑到飞车到驾驶特性并不需要用轮子在地面行走,所以它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也很小,整个下半部分都是一个圆润的蛋形,只在接触地面的那一点有一个小平面,所以基站的面积也不是很大,就坐落在原本的公交车站旁边。
    乘客们有序排队上车后,一层透明的护罩在飞车四周升起后又在最高点合拢,像个超大号的肥皂泡笼罩住所有人。
    在保护罩闭合的刹那,外界嘈杂的车辆、人声、喧哗声都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车内新鲜流动的空气和柔和的音乐,仿佛瞬间置身雨后的森林草地旁,车内所有人几乎同时深深吸了一口气。
    明明只有一层薄薄的几乎看不见的东西存在,却瞬间把里外隔成了完完全全不同的2个世界,让人叹为观止。
    有第一次乘坐的游客好奇心起触碰那层防护罩,手就好像陷入了某种柔韧的胶质里。按一按qq弹弹、韧性很足的样子,却始终无法再朝外多伸出几厘米。
    等所有乘客落座后,广播响起——
    “尊敬的乘客们,大家好!欢迎乘坐编号x005路公共飞车,本次车辆开往[鹤鸣山大峡谷服务中心],请您注意行车方向,以免上错车……请您在行车过程中系好安全带,下一站:[xxx小学]……”
    飞车的播报格式与声音和当地公交车上的播报如出一辙,但和公交车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里的座位和乘客是一一对应的,没有站票。
    面对新事物,大家还是很愿意遵守规则的,于是都很自觉地根据语音提示把安全带系好。
    车外没赶上这一辆的、围观吃瓜的都能透过保护罩清清楚楚的看见这一切,只是听不见声音。
    林渔一家也是如此。
    但别人是互相讨论拍照吃瓜,想赶紧排队下一代轮体验体验,林老板却是有点儿惊喜、有点惊讶、顺便还有那么点儿隐晦的小自豪,扭头跟自家爹妈小声道:“耽搁了这一会儿,再去酒店就太忙叨了,咱们先去机场吧,去vip休息室休息一下,我路上跟你们说。”
    “行,听你安排。”
    一家三口从小广场掉头,准备打车直奔机场。等车的功夫,林渔挑着部分能说的跟自家爸妈说了下,当然是简化并修改了部分事实的版本。
    只让他们知道这新飞车的出现跟自己“有点儿”关系,研发之初贡献了一份力量。
    但老两口仍然很高兴,林妈兴致勃勃:“真好!能在这种事上出力气太有意义了,以后要是有机会也带着我和你爸去参与参与,哪怕我们去当义工也行。”
    已经开始期盼着自家儿子下次干大事的样子。
    上了车,林渔在副驾跟司机说话,林爸林妈在后座拿着手机刷视频,头凑在一起叽叽咕咕的讨论着,时不时还来个点赞收藏转发啥的,一家三口各有各的忙碌。
    别怀疑林渔怎么知道爹妈在干啥的,他后脑勺没长眼睛,是亲耳听见的……
    林渔不知道别家爸妈或者老人是不是这样,但他家的就是这样——
    玩儿一些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之类的时候,进行什么操作嘴上都会读出来。
    比如“诶,这个有意思,点个小红心”、“这个人家是怎么做的,面和的这么稀还能成型,下次我也试试,收藏一下”或者“哈哈哈哈哈真有意思,发给小渔看看……”诸如此类的。
    前头两位一个开车一个戴耳机刷手机,岁月静好,后面两个边讨论边刷视频也挺热闹。
    窗外景色快速掠过,在车内投下斑驳跃动的光影。
    这个时间段不是新省的旅游旺季,游客来往比较少,市区内道路通畅也不怎么堵车。机场位置距离市中心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路上风景从高楼到平层再到一望无际的枯黄草场,空旷无遮挡的视野让阳光开始放肆,嗖的从玻璃窗外闯了进来,车内一亮。
    正好林渔看手机看的眼睛发晕,干脆关掉放兜里,远眺窗外拯救一下刚好没多久的视力。
    “小渔,快看我发你的消息,那个视频链接。”林妈突然从后面拍拍他的肩膀,催他看自己刚发现的视频。
    林渔只能又把手机掏出来,找到母亲大人置顶的聊天框,点开链接是门户网站首页刚刚上传的一条视频,新鲜热乎的2分钟前:{快来围观最牛公交车!}——
    配的视频就是刚才林渔他们见过的那辆飞车的样子,只是拍摄角度明显是从内到外的视角,环拍了一圈乘客们的后脑勺和车内环境后,镜头又凑到车窗边拍摄窗外景色跟下方情况。
    自上而下俯瞰,视角绝佳。
    汽车像一个个缩小版玩具车似的在车道上汇聚成车流,缓缓移动的模样像是在玩儿某种模拟游戏第一视角的既视感。
    以往只能仰视的高耸摩天大楼此刻近在眼前,和镜头几乎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甚至一闪而过还能看见里面办公的白领和在窗户前吊着擦玻璃的蜘蛛人……
    “……从我们上车的地方到这里已经过了50公里,但时间只花了10分钟不到,而且风景超好,完全不堵车,这个视角……就是恐高的友友们需要慎重~”
    视频配音这么说着,镜头展现的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