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苏武精神,刘邦骂战,朱棣西征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当苏武再度看到长安城的时候,他的心情无以言表。
    十九年前,苏武带着常惠等人离开长安时,他是真的没想过,自己竟然会在这么久之后才能重归长安。
    走的时候上百号人,而回归之时,只剩十人。
    看着越来越近的长安城,苏武突然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家中的兄弟都已经死了,也不知道那些姑嫂侄儿,他们是如何支撑到现在的?
    他们如果见到了苏武,会不会责怪他这么多年来始终毫无音讯?
    近乡情怯。
    常惠等人,大抵也和苏武一般想法,越是靠近长安,反而变得越发局促起来。
    “那里,是来迎接苏大人的人!”
    苏武抬头看去,果然看到在城门外的驿站处,一群大汉的官员正在等候。
    这些人当然都是在等待苏武归来的。
    出使匈奴时,苏武就已经是“比两千石”的大汉中郎将了。
    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副部级官职,享受正部级待遇”。
    那可是十九年前的事情!
    两千石,是大汉公认的“高官重臣”门槛。
    这也是为何历代单于都舍不得杀苏武,极力拉拢他投降的原因。
    像这样的大臣归来,有人迎接理所当然。
    苏武刚刚下马,一个熟悉的温和声音就传入耳中。
    “子卿兄,好久不见。”
    苏武身体一震,抬头迎上了霍光的视线。
    “子孟,呃,大司马!”
    苏武赶忙下马,对霍光拱手为礼。
    霍光上前两步,握住了苏武的手,拦住了苏武打算弯下来的腰。
    “子卿兄,你我二十年不见,还需要这些繁文缛节吗?”
    “走,随我入宫,陛下已经等不及要见你了。”
    看着比二十年前成熟许多的霍光,苏武心中也不由感慨万千。
    苏武和霍去病是同龄人,比霍光要大一些。
    当年大家都是侍中,但苏武的排名是比霍光要更靠前的。
    不曾想,一别二十载归来,当年那个沉静温和的小兄弟,如今已经是大汉首席执政大臣了。
    霍光微笑道:
    “子卿兄,你的家人如今都很好。”
    顿了顿,霍光略微有些歉疚地开口:
    “长君和孺卿两位的事情,光虽也在场,但委实做不得什么,还请子卿兄见谅。”
    苏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霍光的意思。
    “我亦随侍先帝多年,自然知道大司马的难处。”
    在那位大帝面前,谁都只是一颗棋子罢了。
    突然,外面一阵喧闹。
    “苏大人!”
    “欢迎苏大人归来!”
    苏武愣了一下,打开了马车的车窗。
    大街的两旁,挤满了无数百姓。
    人们热情欢呼,对着苏武招手示意。
    苏武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霍光温和地笑着,注视着这一切。
    镜头一转,苏武跪在了小皇帝刘弗陵的面前。
    “罪臣苏武无能,困于匈奴十九年,今得归来,向陛下请罪!”
    说话时,苏武忍不住哽咽,难以成言。
    在苏武身后,常惠等九人亦同时跪地。
    少年皇帝刘弗陵看着苏武,脸上也是止不住的赞赏。
    “苏卿言重了!汝等陷于匈奴十九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实乃大汉一等一的忠臣,何罪之有?”
    “来人啊,给苏卿等赐座!”
    苏武坐下后,将这些年的经历一一道来。
    大汉君臣听完,又是震撼,又是感慨。
    桑弘羊叹息道:
    “苏大人能在北海独自一人牧羊十九年,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场群臣,同样赞誉声一片。
    刘弗陵同样动容,赞叹不已。
    “苏卿坚贞不屈,真大汉之楷模也!”
    四十年的汉匈战争,许多匈奴人投降大汉,也有很多大汉人投降了匈奴。
    唯有苏武,能在死亡的威胁下绝不屈服,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漫长的时光。
    这是何等让人感动的精神!
    刘弗陵看向一旁的霍光,道:
    “大司马,你觉得,朕该如何奖赏苏卿的忠义?”
    霍光起身,弯腰恭敬作答:
    “陛下,臣以为,可晋苏卿为二千石,赐下田地、宅邸等物。”
    “常惠等八人,同样有功于国,也当各有封赏。”
    刘弗陵点了点头,道:
    “好,那就由大司马拟旨吧。”
    【刘弗陵封苏武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随苏武归汉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镜头一转,苏武来到了一座刚刚建成不久的祭庙中。
    他颤抖着身体,一步步走入庙宇大堂。
    正中央,挂着一幅画像,正是大汉上一任皇帝刘彻。
    苏武俯身拜倒,嚎啕大哭。
    “陛下,臣……回来了!”
    【苏武持节不屈,不畏强权,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他是华夏文明爱国精神的最好体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先有张骞,再有苏武。这两位伟大的汉朝外交官,都在华夏文明的外交史上写下了独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由感慨。
    【秦始皇嬴政:汉武大帝,果然了不得啊。】
    【汉高祖刘邦:你说啥呢,这明明要归功于朕建立了大汉!】
    【汉武帝刘彻:呃……高祖皇帝说得对。】
    【宋太祖赵匡胤:拉倒吧你刘邦,就你那个时代培养出什么好的臣子来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不知道啊,领导不行小】
    【宋太祖赵匡胤:兵当然也不行!就你那个水平,能有个韩信萧何都烧高香了,还搁这说什么张骞苏武!】
    刘邦看到这条弹幕,顿时勃然大怒。
    【汉高祖刘邦:你还有脸说朕?朕的大汉后代把匈奴给打赢了,你的后代呢?给金国皇帝下跪去了!】
    一场异常激烈的骂战顿时爆发。
    朱元璋有些无语地揉了揉太阳穴。
    “这个刘邦是真能吵啊,和谁都能吵起来。”
    朱高炽沉吟片刻,道:
    “按照史书记载,汉高祖好像确实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这家伙就和你那个爹一样,天天大着嗓门叽叽哇哇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长了一张嘴。”
    “对了,你爹现在死哪去了?”
    朱高炽呃了一下,开口道:
    “最近传回来的情报来看,应该是马上就要到撒尔马罕了。”
    君士坦丁堡。
    朱棣站在一辆敞篷汽车中,注视着面前的君士坦丁堡,呵了一声。
    “唉,堂堂的罗马帝国,就这?”
    在撒尔马罕城外,密密麻麻倒着无数东罗马帝国骑兵的尸体。
    高大的城墙上有多处倒塌,残垣断壁,极为凄惨。
    城中,无数浓烟滚滚而起,将半个天空都给遮蔽了。
    上千辆大明汽车刚刚驶离渡海的船只,朝着君士坦丁堡而去。
    张玉站在朱棣的身边,闻言笑道:
    “东罗马帝国还活在上个时代,对咱们大明来说,他们已经不构成什么威胁了。”
    朱棣唉了一声,有些无奈。
    “其实有些时候你说这机械化加上热兵器也挺不好的,走哪就横扫到哪里,基本没有苦战获胜的快感。”
    “张玉啊,下次本宫拿把狙击枪上前线耍耍?”
    张玉大惊失色,赶忙阻止道:
    “殿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狙击枪虽然射程挺远的,但还是有可能会被对方的强弩给命中。
    更何况,东罗马帝国也是有大炮的。
    蒙古帝国横扫世界,除了强悍的骑兵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蒙古帝国的攻城炮是当世最高水平。
    除了南宋那基本是古代防御力巅峰的城墙之外,无论是金国、西夏、大理还是中亚、西亚乃至东欧的诸多国家,他们的城墙在蒙古人的大炮面前都是渣渣。
    随着蒙古人的征伐,大炮也传入了欧洲各国。
    大炮的射程可比明军的狙击枪远多了!
    诚然,敌人发现朱棣身份并远程发炮命中的可能性相当低。
    但朱棣的身份摆在这里,张玉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朱棣去冒险的。
    朱棣大怒,对着张玉喝道:
    “你这混账东西,敢对大明太子吆五喝六?”
    张玉看了朱棣数秒,无可奈何地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圣旨。
    “殿下,这是陛下的旨意。”
    “上面明说了,若是在战斗结束之前,殿下进入战线一千步以内的地方,就会把我张玉一家全部斩首。”
    朱棣怒道:
    “张玉,你每次都拿这旨意出来,有意思吗?”
    张玉呃了一声,道:
    “其实臣也觉得挺没意思的,但这可是臣一家老小的性命啊。”
    “……无趣。”朱棣怏怏地放弃了和张玉继续争执的念头。
    不过等看到东罗马帝国的皇宫后,朱棣的心情又一次地兴奋了起来。
    “走走,我们看看这个所谓的东罗马帝国,究竟能给大明贡献哪些战利品?”
    张玉也来了精神,凑近朱棣轻声道:
    “殿下,据说这边的女子和西域那边类似,都是长得高鼻深目异域风情,您看……”
    朱棣嫌弃地摆了摆手,道:
    “这些女子体味太重,熏都要熏死咱了!”
    张玉沉默片刻,道:
    “臣还以为殿下憋了好几个月,已经需要释放了呢。”
    朱棣沉吟数秒,开口道:
    “等会咱挑几个,让城里的女仆把她们洗干净些,再弄个香水给她们洒上,再送过来给咱吧。”
    “嗯,几个估计也不太够,先来一百个吧。”
    张玉震惊地看着朱棣:
    “一百个?殿下,注意节制啊。”
    朱棣一巴掌拍在张玉的后脑勺上,没好气地开口道:
    “你在想什么东西?咱是要让兄弟们一起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