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拉踩?(33)
作者:油炸大金   我没想做演员最新章节     
    第580章 拉踩?(33)
    沈良主动过来,跟一帮人拍了几张大合影,顺便问了句:“…你们吃了没?”
    “…还没!”
    “…看完电影,过来领汉堡还有可乐…奶茶吧,可乐太冰了…”
    说着话,沈良喊来工作人员,让他统计一下人数,然后订餐…
    “良哥,两千多人呢…”
    “咋了,怕我请不起?”
    “不是,我是怕做不过来!”
    “那就多找几家…”
    沈良冲影迷们笑了笑,转身去了放映厅…
    江雪还有一群影迷也跟着跑了进去…
    6号厅。
    沈良先去的8号厅…
    ……
    《峰爆》这个电影就一条主线,炸隧道!当然,进入正题之前,先来了三分钟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下铁道兵的工作。
    让观众初步了解铁路工作的艰辛,了解一下背景知识,建立理解基础。
    对了,记录的是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
    这是公认最难修的道路,你砸多少钱也没办法加快掘进、工期漫漫看不到尽头的绝望…
    然后进入正题,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群山簇拥,或许是因为修筑铁路而孕育兴起的县城里。
    一共居住着16万人!
    然后地震了!引发了山体滑坡…
    最开始想的是炸山保隧道,此时还不知塌方会朝向县城方向…
    然后得知了一旦山被炸,县城就完了——沈良饰演的洪翼舟去监测数据遇险时,刚好撞上看见了牛冠山裂缝,并且用无人机收集了数据…
    一旦隧道被炸,县城就危险了!
    然后决定炸隧道保县城…
    与此同时县城紧急疏散
    关于炸隧道的决定,拍了十分钟!
    因为这条铁路修了差不多七年,之前技术研究和设计还不知道总共做了多少年。摸索前进,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修到了最后一公里。
    然后为了保住县城,准备炸了它!
    看着隧道如孩子一样成长完工,施工人员的不舍不甘到咬牙接受,也有“成功率太低,万一炸了白炸怎么办?”“修的那么结实能炸开吗?”“县城的人还等隧道通车后发家致富”的忧虑和考量…
    最终是“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的紧急疏散。
    情绪转换的相当不错,节奏也很舒服!
    这时,洪翼舟在飞机上了解到了撤离困难和炸隧道计划。
    他提出了新的计划,在云荡山旁边的牛冠山上放炸药,把这个山炸碎,挡在县城和云荡山之间,阻挡会摧毁县城的山体滑坡。这个计划成功率90%!
    但去执行的爆破人员因为山体角度和山体太软,无法登录定位,也没法投送炸弹到小山的裂缝里。
    然后,洪翼舟要求前往,因为他是登山优秀选手!
    上级领导批准了这個计划,当然并没有中断炸隧道的计划…
    有备无患!
    结果就是洪翼舟完成任务,但没有力气了…
    高难度攀岩和600公斤炸药搬运,都是强体力运动;
    完成炸药投放任务,在极端的情感崩溃和体力透支下,洪翼舟不可能有力气!然后就是杨梓跟他的对话,弥留之际,洪翼舟背诵起了《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但你别忘了这段话的后半段是‘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姐姐,我没劲了…”
    没有用,他力竭了!
    随着一声爆炸…银幕大亮,然后是旁白:“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洪翼舟…”
    电影最后,隧道通车,小县城成了网红县城…
    字幕出现:谨以此片致敬所有铁路工人!剧情、特效、演员表现都很不错,是一部八分电影,不过江雪想骂娘…
    导演是不是有病,为什么要安排洪翼舟死亡?英雄必须要死吗?好人平安,英雄活着接受掌声,不行吗?
    ……
    《峰爆》剧组走进六号厅,主持人先说了几句开场白,然后现场提问。
    第一个问题就是‘洪翼舟的结局…’
    “这个是我的决定,导演一直想让洪翼舟活下来,我们本来的剧情是营救人员的直升机开到半山腰,洪翼舟纵身一跃,最终平安归来…但这个太动作片了…我没法接受这样不合逻辑的剧情。”
    李俊点头:“我看美国大片,汤姆克鲁斯经常这么干,我就劝沈良,你要相信你就是汤姆克鲁斯!但他不听我的!”
    “我都跟你说了,那是伊森·亨特,是汤姆克鲁斯演的角色,不是汤姆克鲁斯本人!而且《碟中谍》是动作片,咱们这是基于现实逻辑的灾难片,你不能在最后一刻搞混搭,100分钟的电影,前面95分钟都是现实主义,最后五分钟,你来个了个超级英雄似的自救…会让观众失望的!”
    李俊:“我俩因为这个吵了一架,后来,他举了个例子,我才不说话了!”
    “什么例子?”
    李俊把话题抛给沈良:“…伱说!”
    “我说就我说!”沈良解释:“就是景哥的电影《攀登者》,那电影我没看,因为预告有一幕吴景手持两把冰凿飞跃一道山谷裂缝的画面…我实在想不通,《攀登者》到底是武侠还是剧情片…他都这么厉害了,干嘛还要训练,直接飞上去不就行了?我问过景哥,他说这段他也不想拍,但制片人任先生说了:“鲁迅笔下有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艺术夸张~还举例‘有篇描写英国登山运动员马洛里的传记里写,在8000米的高峰上,一阵狂风袭来,他和伙伴像纸片一样被吹走了。这就说明8000米大风口的风是巨大的,你吴景一跃而起,应该就属于‘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一直记得这个事,引以为戒!就是电影可以艺术夸张,但不能脱离逻辑的夸张!”
    顿了顿,沈良补充一句:“另外,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提问的媒体眼睛一亮,这是拉踩啊,立刻问:“所以,咱们有学习《攀登者》?”
    “嗯,前车之鉴我们当然要引以为戒…”
    “那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沈良来了兴趣,果断道;“多了去了,我们的制片人很尊重我们,不会参与剧本改动…”
    老傅听不下去了:“咳咳,下一个问题…”
    你得给上影留点面子,毕竟是兄弟单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