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改变
外面的战争没有影响到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港口依然热闹,东方和黑海的商船络绎不绝。一起向这位众城之女皇表示敬意。
“大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再过段时间国库又要空了。”
巴蒂斯特向李斯特林抱怨,除了军费和日常开销,建设耶路撒冷还得花一大笔钱。巴蒂斯特从来没有这么压力大过。
“再等等吧,根据消息,巴伐利亚已经和帝国议和,其他国家估计快了。而且运河恢复通航,收入很快就上去了。”
帝国越来越大的疆域增加了行政成本,南方衙门和北方衙门增加人员,省份再次增加,还有各种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要钱,如果不是东方和印度的金银运到,还不知道多么窘迫。”
李斯特林自然知道财政艰难,但自从税役合一政策实行后税收预计大幅度增长。年底国库可以宽裕点。
“再忍忍吧,等陛下得胜回来,就可以松口气了。”
宰相只能这么安慰,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稳定国家。不要有任何危害社会的事情发生。
“话说回来,顿涅茨克那里不仅适合种地,还有不少矿藏,实在是个好地方。再过十年,这里就会变得不同。”
————————————
岛上的所有事情均由梅森家族负责处理,还好陛下仁慈,免除这个地方五年的税收,他们才有时间去发展这个地方。
“这是上帝送给罗马的礼物,北方衙门已经组织远征队,准备跨过顿河探索。顺利的话,伏尔加河也是帝国的了。”
罗马的扩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还有修筑堡垒,建造新的火炮部队。不少人报名投入到行伍之中,这比考试升官还要快,只需要在战场上活着回来而且立下大功就行。
“愿上帝保佑!”
如果说想要拥有自己的一份产业,那就去海外殖民地或者北方开垦,吃几年苦就能获得一片土地或者工坊,然后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北方的乌克兰地方成为最重要的地方,大量的移民开垦这片处女地,粮食、矿产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帝国的其他地方。这样的宝藏地方竟然被蒙古人和立陶宛占据了二百年,而且还没有得到开发。这就是给他们送礼物呢。
圣安德烈堡,帝国最南端,经过开垦,这里已经初具规模,每年会出口原木、丁香等东西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且航路已经熟悉,来往商船也逐渐增多,他们不仅是带着货物,还有新的移民。
“大人,新的一批移民到了”
“嗯,带他们去登记。”
由于安德鲁被调任为达尔马提亚的高官,所以这里的事情由他的副手来处理。
和其他殖民地一样,这里也是以出口蔗糖为主要财政来源,大量的甘蔗种植园拔地而起,引起了劳动力短缺,就从内陆中抓来一些人当做奴隶给他们工作。
内陆地区的原住民忍不了,发动了几次进攻,但都被击退,倒是圣安德烈堡的人发动了一次远征,将2000多人变成奴隶,被放到种植园工作。
靠着对奴隶的压榨,第二年开始财政就扭亏为盈,并不断投入到移民扩张工作中来。因为自己的殖民地在最南端,梅森家族对南部航线上的殖民地都有涉及,包括航运、垦荒、种植等产业。
约翰的银行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东方殖民地的投资和建设。并从当地土著中获取象牙等东西运回销售,而付出的代价只是几桶酒和其他的便宜东西。
而安德鲁和东印度公司董事的女儿结婚又获得了前往印度贸易的方便,但商品只能卖给东印度公司,家族的目标开始转向波斯湾,从南岸收购珍珠再出售给欧洲。
贸易得到的金钱约翰做主将一部分作为贷款给政府,一部分作为捐款皇室,还让自己的妻子进皇宫多跟皇后太后说说话,与皇室打好关系。
依靠皇帝来发家果然快,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也是,约翰本人也从罗马驻佛罗伦萨大使改为托斯卡纳总督了。
坐在佛罗伦萨议会里,约翰整個人都是神清气爽的。虽然有些人恨不得他去死吧,好在马上就抓起来,下面的财产也开始清点入库。
“我的统治仰仗着皇帝,皇帝的意志贯彻着我的方针,上帝也不能更改。”
约翰依靠着罗马惯例来改造着这里,在他看来,佛罗伦萨衰落的原因就是政治生活占太多了,人们不能安心生产,整天想着议会辩论,甚至还用多数暴力通过不利法案,这种所谓的皿煮,就是根本的原因。
议会被关闭,改成了秘书室,负责给总督提供建议。还有执政官、正义旗手全部废除,改成罗马式的政府机构。
这么粗糙的手法引来了当地人的抗议,但约翰还是不变政策,大不了就像威尼斯那样,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而托斯卡纳加入罗马的好处开始显现,首先是大量的棉花羊毛进入,工坊开始以最快的速度生产,而且成本更低。当然,有一部分的纺织工场被约翰吃了下去。
生产出来商品后,就开始向罗马帝国内部出售,庞大的市场让托斯卡纳的销路通畅,虽然要面对塞萨洛尼基和其他地方的竞争,但比之前还是好太多。
约翰终于报了仇,他将大部分佛罗伦萨的家族打入大牢。包括奥比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等在当地有根基的家族。剩下的家族也是人人自危,根本不敢给他们求情。
只要皇帝不放弃,家族能够屹立不倒,最有权势的家族他可不敢当,保不齐哪天命就没了,但最富裕的家族还是可以的。
并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名声,约翰承包了佛罗伦萨的著名地标圣母百花圣堂的建设工作。还自掏腰包修建一个社区免费给100户穷人居住,加上佛罗伦萨经济复苏,民众抗议声比之前小了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