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议会堂诸白齐聚,修族谱重订族别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734章 议会堂诸白齐聚,修族谱重订族别
    太行山深处,白原,承天府,议会堂
    议会堂位于承天府内靠西的地方,是一处比白庙、祖庙小一半的微型宫殿。
    与两庙等建筑四四方方不同,议会堂整体呈现圆型,内有二十八根百年巨树所制成的承重柱。
    白其亮穿过门口站岗的族卫,随着人流踏入大堂。
    里面人头涌动,相互交头接耳,如此多人聚集之下,却不感觉闷热,大概是大堂各处留出的对流孔与几处天窗吧。
    “其亮兄,你看,中间那是不是家族重宝,血脉青铜树?”
    在大堂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白其亮与刚认识的同州族兄弟白正才一坐定,就听到他的惊呼。
    顺着他指向看,大堂正中间,一株槐树状,枝丫丰盈,百鸟百态的青铜树巍然而立。
    夹杂着正中央的天窗投下的日光,闪耀得熠熠生辉。
    “你说,他像不像白原中心的那颗大槐树?”
    磨蹭着下巴,白其亮若有所思道。
    白正才一拍大腿,如梦初醒道:“正是啊,观其纹理,与那株大槐树一般无二,真乃重宝啊。”
    就在二人交谈时,一声清脆的青铜钟响起,众人知道,族会就要召开了,于是都正襟危坐起来。
    不管他们在当地是农人、小厮、豪商,还是官员、小吏、兵卒,此时都不重要了,他们如今只有一个身份,白氏子孙。
    “噔噔噔。”一连串拐杖击在地板上的声音从门口响起。
    众人望去,家主白宸在白汉的搀扶下,一手杵着桃木鸠杖,缓步走来。
    身后白氏五老,五房主,嫡脉诸子紧随。
    面南方向的众白氏子弟最先看见,当今起身恭迎。
    因为这处位置坐的都是汝宁国公世子、阳国公、淇国公、徐国公世子以及其余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在身的白氏贵子。
    以及河北、辽东、朝鲜等地区出身的白氏子。
    面东处,则是坐着关中、巴蜀、滇黔地区、凉陇、西域等地前来的白氏子。
    面西处则是函谷关以东,黄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诸州县出身。
    面北处,则是巫山以东长江流域,岭南,海外诸地出身。
    来到中心青铜树旁,白宸等人对着四方族人躬身行礼,然后登上面南处一座高台。
    “我等见过家主。”
    “诸位有礼了,请坐。”
    随着白宸坐定,众人也纷纷坐下。
    “诸位,自从靖平四年潜祖于淇城召开大族会以来,已经过去了百余年,这百余年的时间,白氏经历了数不尽的困难。”
    “北夏鼎盛,白氏称尊,再而白秩背宗,屠戮宗室,最后北夏运终,白氏不王。”
    “各位族人也因为种种原因与主家断了联系,以至于各自为政,白氏之名不显于天下,而落于五姓七望。”
    “幸有续祖中兴,承天再命,历夏末、北周、隋唐,白氏因此再兴,其中坎坷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也因为家族内乱纷纷,致使族心不稳,许多白氏子弟竟然已经忘却了先祖之志,以至于自毁三宝,堕入邪道。”
    “幸赖当今唐廷在家族的帮助下定鼎天下,由此大统,百姓安居,声名远传海外四方,在此国家兴盛之际。”
    “我决定在祖山白原祭祖,并借此召开天下白氏族会,以聚白氏之心。”
    “今参会诸族除却我嫡脉主宗,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二家,然历代家主谱录记载,天下白氏共发出有两千九百六十一份三宝,故而应该有两千九百六十一家白氏分支。”
    “从本家主向天下宣布要开族会以来,已有三年,无论是极北之草原雪岭,还是极南之高林孤岛,亦或者是遥远的西域,都应该有时间赶到。”
    “然抵达白原的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可见其余诸家不是绝嗣就是已经不再承认白氏身份,亦或者不再遵从我家主一脉的命令,数宗忘典。”
    “既然如此,本家主宣布,今日起,除了与会的这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外,其余姓白之人将不再承认他们为白氏之人,宗族府会将其除名销谱,不享受白氏一应责任、权利。”
    听到白宸直接开除了没有前来的其余白氏之人的族籍,在场的众人都十分庆幸自己哪怕是凑路费也赶来了。
    “我等谨遵家主之命。”
    见众人都没有不同意的,白宸便让与会书记员将其记录成册。
    自此,天下白氏将只剩下这一宗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其余白姓之人,将不再视为白氏子。
    不管怎么样,不同从主家命令的,白宸没有必要再为他们废心神,今后死活与白氏无关。
    “既然诸位无异议,我将开始下一个议题,即分宗立堂。”
    白宸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分宗立堂?何为分宗立堂?”
    “肃静!”“啪!”一声响亮的鞭挞声将大堂中的议论声打散。
    “诸位,这分宗立堂,就由晚辈来给诸位族叔族伯解释吧。”
    因为精力有限,加上年纪大了,白宸就将解释“分宗立堂”的事情交给了年纪二十岁的白汉,以为历练。
    在场至少都是各地分支的宗族掌权人,或在各自家族内部有威望之人,所以几乎都是三十岁往上的人。
    比如白其亮,便是徐州七里亭白氏里的族老,是几个族老中年纪最小的,年四十二。
    而像白汉这种不满三十的白氏年轻人,在场与会的只有三个。
    一個是白汉,身为白宸的嫡孙,白遐的嫡子,虽然年龄最小,但身份、才学、胆识,都不逊于在场的其他族人。
    另一个便是与会书记员,名为白福,是白宸的记室随身书记,负责记录有白宸参与的家族会议,以及一些重要的言行。
    这与专门为皇帝记录起居的史官有异曲同工之妙。
    等到白宸百年之后,家族会以白福所记录的家主随身录为蓝本,加上白宸自己编写的一些备忘录,编撰成家主手札。
    但它并不会存放于瀚海藏书谷,而是由下一任家主,亲自存放于家族最重要、最隐秘的密库之中。
    此密库仅有家主一人知道,里面存放着自白罴以来,白氏历任家主的心得手札以及一些不能够让家族族人看到的密书。
    为的就是防止天赐玉圭突然有一天消失,白氏家主仍旧能够凭借此密库,继承历任家主的智慧。
    最后一个便是执掌肃静鞭的执鞭人,名为白儒辰,卫州淇县人,是旁系子弟,乃松溪书院当今最年轻的夫子,善治《礼记》,以刚直循礼著称。
    昨日的祭祖大典一应礼乐都是出自他的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