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新一年辽国未定,千里驹王猛之谋
靖平十九年三月
王猛来到武次军营。
此处距离马訾水北岸防线仅仅二十里不到,是屯驻夏国征辽军的大本营。
此次王猛来到此处,是听取众将这几个月对辽国军队的情况汇报,以及辽国国内发生的变动。
并派人将大长公主白明玉,押解回他的封邑,没有诏令不得入京。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仔细品味着密奏上的意思,白潜让人将尚书左仆射郭由、度支尚书田俭二人叫来。
“很好,你且附耳过来。”
之后又在平定国内叛乱中多次立功,从而坐到了如今虎贲中郎将的位置。
好在夏帝白潜足够信任王猛,加之冉闵的战功已经很多了,所以一直压着朝中的声音。
“臣尚书省左仆射郭友/尚书省度支尚书田俭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
交由奉刀卫拷问,直至找出泄密者。
致使白明玉的军队长时间无法攻破,这使得郑德有了时间应对。
这封加急的密奏,来到了白潜的案前。
些许是白才亨感觉到了阳鉴的威胁,开始联合外戚崔氏,以及大长公主白明玉,以阳鉴擅权的理由,将其捕杀,一举收回皇权。
“本帅命你立即前往铁原郡,将这封书信告之白瑾,里面有本帅的密信。”
臣请陛下免去王猛大都督之职,另派他人担任这伐辽主帅。”
“你去将虎贲中郎将白秩召进宫来。”
“仇鉴。”
“奴婢在。”
阳鉴因功以太宰身份,兼领京城防务。
虽然早就知道了叛军首领白潮去世,但因为两国边境封锁,加之冬季传递情报不便,所以王猛还以为继位的是一直与他对峙的白才元。
由于是密奏,所以任何人无权查看,封印有丝毫破坏的痕迹,凡是接触过这封密奏的,都会被下狱。
“冉大将军年事已高,不适合在辽东苦寒之地久待,不可,田俭,你认为呢?”
“免礼,坐。”
可以预料到,白秩将是白氏中接替白河的下一代白氏名将。
“此前你二人上书,弹劾幽辽平三州大都督王猛的奏书,朕看了。”
“白才贞之所以不敢起兵,这是在顾忌我们啊。”
郭友二人离去后,白潜又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是想到了一个人。
原来,在靖平十五年时,白河就已经被敕封为高平公,以镇国大将军的身份,出镇开封,领镇守开封都督诸事,假黄钺,负责黄河南岸的防务。
他认为自己不日即刻平定京城叛乱,在夏军还没有回过神来之前,回师安平。
面对田俭提出的人选,白潜当即就否决了:
“孩儿愧不敢当,皇祖父又在取笑孙儿。”
“黑了,瘦了,这些年常年随大军出征,苦了你了。”
白秩挠着头笑道:
“孩儿不苦,都是为国家征战,为家族征战。”
“传令,命关云放松对马訾水的检查,允许一部分商人进入辽东通商,不过要收取一部分商税。
好在田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计算赋税,头脑相对灵活,知道白潜是不想要冉闵挂帅,所以并没有再提冉闵。
四月二十三日
在夏国大朝会上,郭友、田俭提出要替换掉伐辽主帅王猛,另选将领担任。
就这么完了?
结束完军议后的王猛,回到自己的营帐,找出笔墨,翻出专门用于上书的密奏,在上面洋洋洒洒,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想法。
没多久,白秩身着甲胃走入大殿,显然才从军营赶来。
“高平公若是走了,这河南之地,谁可镇之?”
之后白明玉又转而围攻郑府、太保府,意图除掉郑氏一族。
六月二十五日
想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大长公主白明玉,派出自己的三千鸳鸯卫,以及京郊的数千士兵,意图救出省醒宫中的废太子、海冥王白才元,意图发动政变。
作为自己今年是否出兵的标准。
见二人都已经落了座,白潜开口道:
白明玉也被郑德命人禁锢在了大长公主府。
这从上个月,朝廷派人劳军的使者,就可以看出。
结果白才亨一直都对白才元有戒心,害怕被其党羽救走,所以在省醒宫驻有重兵。
“卑职在。”
诏令还没有发出,辽东就传来王猛患病的消息。
“···故微臣以为,辽国之事,只可智取,而不能力取,万不可让大夏陷入于此,以至于效法东汉末年之凉州,成为大夏之泥潭。”
十分满意白秩做出的成绩,夸赞道:
“伱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从一个小小司马做起,仅仅五年时间,就能做到中郎将,白氏诸子中,也少有能及啊。
使者对他说的话,明里暗里都透露出,若再没有建功,恐怕就连白潜也保不了他。
甚至有大臣提议换大将军冉闵,代替王猛伐辽。
接连两個人选,都被白潜否决,郭友二人也不知道朝中还有谁可出任此职。
“冉晖!”
参军冉晖点了点头,确认了自己的话语。
“皇儿快起来,近前来让朕看看。”
另外,告诉他,斟酌好这其中的度量,别真的给本帅将马訾水丢了。”
点了点头,白潜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反问道:
“那你们以为,朝中除了王猛,何人可担当此重任?”
三八.六.一六四.二四六
“等等,你说辽国继位的是白才亨,不是白才元,也不是白才贞?”
身为夏国第一封疆大吏,身兼幽辽平三州军事的大都督,王猛不可能将所有注意力都倾注在辽国。
最终郑德在白才亨处,得到完全授权后,调集重兵,将白明玉的数千叛军压下来。
连续几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但还是因为朝鲜兵军事素养低,没有突破马訾水。
因为崔安东长时间驻守安平,防备夏国,所以朝中掌握大权的便成了太保郑德。
白秩是白潜的孙子,是白然的二子,白稳的胞弟,因为屡立军功,现任虎贲中郎将、亭侯,掌管禁卫军中的三千虎贲骑。
“臣告退。”
又有郑太后撑腰,使得朝中的郑氏子弟及其党羽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大长公主一派的大臣在苦苦支撑。
“好,去吧。”
这场政变因此失败。
“朕这里有一个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臣等愚钝,请陛下责罚。”
几方博弈下,白潜以虎贲中郎将白秩为北中郎将,全权接替王猛的职权。
“是。”
郭友紧跟着田俭起身附议。
“哈哈哈。”
“臣等谨遵圣命。”
依朕来看,今后大夏的顶梁柱,白氏的千里驹,非你莫属啊。”
白明玉实在看不下去白才亨如此昏庸,国家都快要到郑氏手中了。
“臣虎贲中郎将白秩,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爷孙俩窃窃私语了好一阵,最后白秩一脸坚定道:
不过王猛何许人也,两年来耗费无数钱粮,却没有完成朝廷的任务,自然清楚天子的难处。
郭友不假思索的回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大将军冉闵有平定青豫之功,其才可担此重任。”
“陛下,臣以为高平公白河可担当此任。”
王猛又话锋一转,对一旁的传令官吩咐道:
但清醒没多久,以为大权在握的白才亨又陷入了享乐之中。
而此时,驻守安平的崔安东得到了夏国换帅的消息,得知新主帅是一个不满三十的毛头小子,便起了轻视。
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结果自己的幻想还没有结束,就得知自己的妹妹,辽国皇后崔氏,被郑太后暗害,以参与废太子谋反案,打入冷宫。
他自二十岁从白宗结业开始,是白氏诸子中少有的投身军旅者,距今短短五年的时间,几乎参加了夏国对外的大战。
而邺城,则是因为位格提升为陪都,作为半个京城,再由白河都督已经不合适了,故而开始转由太子白然镇守,或时而由白王白稳镇守。
只留下部将崔承领一万人,驻守安平。
由于连续两年没有平定辽国,朝廷内部许多大臣已经对王猛表示了不满。
六月
辽国国内因为白才亨不理朝政,造成阳鉴、吕爽、郑德三方开始争权夺利。
接受了王猛递过来的密信,冉晖转身离开军帐。
敲打着帅案,王猛好笑道:
“唉,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朕自己斟酌了,你们只需要在朝会上提出此事就好。”
王猛又详细问了问,得知白才元被白才亨软禁在辽京,白才贞既然偃兵息鼓,容忍白才亨这个不如他的弟弟登基。
中常侍仇鉴,是白潜任命的第二个中常侍,为了顶替邓煊不在时的作用。
六月二十九日
在郑德的不断蛊惑下,白才亨派人前往省醒宫毒杀了废太子白才元。
不过崔安东坚信,要不了多久,自己就将踏过马訾水,攻取夏国辽州。
“请皇祖父放心,孙儿定会牢记您的话,绝不会露出破绽。”
用匕首挑开封印,白潜细细阅读着王猛对如今辽东局势的看法。
四月二十日
七月十日
崔安东部与郑德部在清宁城对战,双方近十万大军,杀得是你来我往。
“只要祖父吩咐,孙儿就算拼尽全力,也会完成,绝不会让祖父失望。”
“臣附议。”
先是阳鉴联合郑德,以及郑太后,栽赃吕爽谋反,除掉了吕爽,两人平分了辽京与汉州的兵权。
吩咐完后,王猛直接解散了军议,让一众将领摸不着头脑,他们不是来开伐辽军事会议的吗?
听到皇儿的称呼,白秩也一扫之前的严肃,笑着上前,任由白潜端详。
并免去王猛征北将军一职,拜为国尉,但仍旧保留其幽辽平三州都督之职,待到回京再免去。
崔安东大怒,不顾手下阻止,决议发兵讨伐,入京勤王。
“陛下,王猛受命伐辽,两年之间,耗费无算,然辽国不仅没有被平定,反倒损兵折将,枉顾圣恩。
虽说不如夏军精锐,但双方都是半斤八两。
最终,崔军还是凭借常年驻守边疆的经验,胜过了郑军,数万大军顷刻间来到辽京城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