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满目疮痍恶漫行,江东猛虎入世来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380章 满目疮痍恶漫行,江东猛虎入世来
    三月五日
    刘协在董军的护送下,入住长安未央宫。
    而董卓则留在雒阳的毕圭苑中,指挥着留下来的数万董军,对抗关东联军。
    由于是强迫迁都,因此董卓直接动用大量的军队驱赶雒阳居民,这导致了大批百姓在路途中丧命。
    甚至四朝老臣白亚,也因为恶劣的迁徙条件,加上付之一炬的玉真坊,接受不了内外的双重打击,在路途中逝世。
    不仅如此,兰台(大汉的图书馆)的藏书也在途中,因为时间以及董军毫不怜惜的动作,在途中损失大半。
    在焚烧雒阳的宫殿、官府、民宅时,董军趁机搜刮财物,不仅如此,董卓还指示吕布带兵大肆的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以获取珍宝。
    使得运往长安的车辆,有大半上面都装着金银珠宝,其中全是董卓的,甚至有为了装载财宝,而将马车中的典籍倾倒的事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混乱的状态下,雒阳白氏在城东的历代有名大臣公卿的陵墓却少有被挖掘的。
    除了吕布刻意的保护之外,还有就是在几个不信邪的士卒挖掘了一两个后,发现里面全是竹简和陶器,连个光都看不到。
    于是凡是墓碑刻着白的陵墓,都被董军的士兵公认为穷鬼,得到的收获,甚至都抵不上自己挖掘的力气。
    有那功夫,挖几个野坟,都比挖个白氏大墓赚钱,紧接着,在之后修缮雒阳群墓之时,一个奇特的景象出现了。
    满是坑洞的墓地群里,凡是上面有白的字,都特立独行的完好无损,其余的都被掀了棺椁,墓地内的财物一洗而空。
    哪怕是帝王之墓都逃脱不了。这故事,更是被土夫子里口口相传,行业里甚至有一句代代相传的口号“宁掘一座无名坟,不开一座白氏墓。”
    因为这都是血的教训,费劲巴拉,冒着极大地风险,盗了一座白氏墓,里面就只有拿不出手的竹简和布帛,唯一个值点钱的就只有一块玉。
    不管是白氏的大墓小坟,只要里面埋葬着氏白的人,哪怕是普通百姓,也会有一块玉,哪怕是玉渣渣。
    而这块玉也只能在棺椁里,墓主人身边发现。小的玉渣不值钱,大的玉佩等玉制品,凡是进入墓的,都是特定的样式。
    只要你敢出手,就代表着你掘了人白氏祖宗的坟,不管是天涯海角,都会遭到天下所有白氏人的通缉。
    除非你躲到了一个深山老林,或者说是无人区,只要是伱在人类社会,就会有被白氏发现的风险。
    三月十八日
    进入关中后,眼见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自从曹操大败后,关东联军就更加驻兵不前。
    唯一一个有些志气,想要冲进雒阳的,就是南边的孙坚,但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数千人,就算加上袁术,到那时袁术的想法与关东众诸侯差不多。
    对孙坚的支持也是一下一下的,这让孙坚不能完全投入到战斗中,生怕哪一天,袁术断了他的粮草。
    因为他是劳师远征,自己的领地长沙郡,距离此时的位置太远了,粮草全赖袁术的供给。
    因此孙坚只能止步于梁县东,与董卓部将胡轸相对峙。
    既然后路无忧,关东联军也威胁不了自己了,董卓就准备在其他地方做文章。
    眼见自己给袁绍、袁术二人发出的最后通牒,这两人都没有回应,董卓就直接在长安将太傅袁隗、司徒袁盱灭族。
    袁绍、袁术二人听说后,十分悲痛,当场命令全军穿上白布,为在长安遇难的亲人服丧,并重新声明了自己反对董卓的决心。
    而董卓斩杀袁氏二族的举动,以及袁绍、袁术的一番慷概激昂的演讲,也使得二袁尽收士林之心。
    天下人都将二袁视为反董的先锋,纷纷称赞他们,使得一时间二袁的声望,超过了白氏,甚至超过了刘氏。
    有人认为,当今天下,只有袁绍和袁术,才能拯救大汉,匡扶天下,平定乱世,于是络绎不绝的士人投向了他们二人。
    特别是身为盟主的袁绍,投效他的士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袁氏一时间成为天下世家之首。而此时的白氏却默不作声。
    六月
    长安朝廷派出韩融为首的使者团,分为两路,试图劝袁绍、袁术罢兵,二袁不听。反而将使团成员尽数斩杀,意为在长安被杀的亲人复仇。
    使团中,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十一月
    董卓趁着黄河结冰,渡过孟津,击败了在河内屯兵的河内太守王匡军。这使得关东联军更加不敢前进,一直在荥阳屯驻。
    南边战场,因为自己手中没有什么好的军事将领,袁术不得不全力支持孙坚的战事,并通过孙坚,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对大汉的忠心。
    于是为了支持他,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再加上新任的荆州牧刘表宣布支持联军。
    因此同月,孙坚领着豫州军和荆州军北上,但是在梁东,被董卓派出的徐荣部击败,退回鲁阳。
    因为董卓一直亲自在雒阳指挥战事,长安的所有事务都交由女婿李儒决定,所以过了整整一年,关东联军还止步于关外。
    十二月
    董卓听说孙坚又想整军来攻,便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
    此时孙坚正在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
    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等到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慢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
    而胡珍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
    初平二年
    二月
    孙坚再次率豫州军向梁东进发,想从梁东,辗转攻打雒阳,直逼雒阳的董卓本部。
    不料被徐荣包围,豫州兵全军溃败,孙坚只得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但是孙坚虽然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并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进占了太谷阳人,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
    阳人位于梁县北,此举是将梁县断绝。董卓听闻,急忙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
    胡珍与吕布多有不合,这次居然是胡珍位于自己之上,吕布是一万个不愿意胡珍胜利,希望胡珍被孙坚打败,获罪于董卓。
    于是吕布暗自使坏下,不让胡珍的军队休息,使得他们一路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加上是在夜间,又没有任何工事防御。
    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黑夜中,将士们不明真假,扰乱奔逃,弃盔甲,失鞍马,十分狼狈。
    城中的孙坚见此,果断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督华雄也被斩杀。只有吕布早有准备,提前带着自己的部曲跑了。
    阳人一战胜利,雒阳就近在咫尺,而这一战也让孙坚彻底名扬天下,他本想继续进军。
    但是袁术听从了手下人的挑拨,认为若是被孙坚占据了雒阳,就将难以抑制。如同除却一狼,又增一虎。
    于是袁术果真就怀疑起了孙坚来,拒绝给孙坚运送军粮。
    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孙坚驻地阳人距离袁术所居鲁阳一百多里,为了胜利,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
    对袁术道:“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岂不是徒为仇者快乎?”
    袁术有些羞愧,不能自安,当场下令给孙坚部调拨军粮,孙坚得到结果后,立即回营准备攻势。
    眼见孙坚即将兵临雒阳,而董卓大部分兵马都在东面防备酸枣联军,根本来不及调拨。
    只得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许诺只要是孙坚开列的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就答应保举任用他们。
    但是遭到了孙坚的言辞拒绝:“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当关东联军还在旋门关外迟迟不前,河内联军被董军打得大败而归时,孙坚这一支偏师,居然能够击败董卓军,眼看就拿下了雒阳,这不得不令天下人为此侧目。
    董卓看着无功而返的李傕,感叹道:“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
    想当初,我与孙坚同在西北抵御凉州叛军,我曾请示张温,希望率部驻扎在后,为周慎作后续部队,以备万一,但是张温不听啊。
    我当时便上书,说明形势利弊,并预料周慎一定不会成功。最后却反被派去讨伐先零叛羌,他以为这样一来,西土就可一举扫平了。真是可笑至极。
    我明知道此事不会成功,但又无法阻止。只好领兵出发,不过,我留了一手,提前安排好了接应的军队,这使得六路大军都大败而回,只有我全须而归。
    而孙坚当时跟着周慎,听说也曾向周慎献计,愿意自己率兵一万,先到金城,而让周慎引兵二万驻扎在后,以为接应。
    边章城中的粮食并不多,需要到外面运粮进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周慎后续大军,因此一定不敢轻易与孙坚交战,而孙坚的兵又足以断绝他们运粮的道路。
    当时,如果采用了孙坚之计,或许能够平定凉州,可惜周慎小儿,智短计浅,未用其计。
    张温不用我的计谋,周慎又不听孙坚的建议,结果终于导致了征西大军的失败。
    当时,孙坚只是小小的一个佐军司马,见解竟然与我大致相同,可见其人确有过人之处,其才可用啊!”
    董卓的手下刘艾在一旁恭维道:“孙坚虽然时出奇计,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听说他在美阳亭北,率领一千多人与敌合战,差一点丢了命呢!”
    董卓嗤笑道:“你懂个屁,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乌合之众,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不可完全以成败论。不过,这回他跟从诸袁小儿,倒真是自寻死路了!”
    说完还肯定道:“这天下有威望,有能力的就只有白典、二袁、刘表、孙坚几人,只要除掉了他们,天下自然就会服从我!”
    二袁、孙坚自不必多说,刘表占据荆州,是孙坚背后除了袁术外的大支柱。
    而白典在与曹操一同失败后,加上没有加入酸枣联军,没了后续粮草支援,也不得不引兵而回。
    不过他在汜水与曹操同董军的一战,还是收获了不少的声誉,被天下人誉为大汉的支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