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党锢之祸
延熹九年
南阳太守成瑨逮捕了与宦官关系很好的当地富商张汜,结果正遇上刘志宣布大赦。
成瑨的兄长就是亡于宦官之手,因此他对于宦官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于是他为了打击宦官,全然不顾朝廷法律,不仅杀了张汜本人,还杀了张汜的宗族以及宾客两百多人。
等这一切都成定论后,成瑨才向刘志上奏禀报。
与此同时,几乎在同一周,同样性质的案件也发生在汝南。
汝南太守刘质逮捕了小黄门赵津,然后也是不顾朝廷的赦令,先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
这体现了朝臣集团与宦官集团的争斗已经陷入了白热化阶段。
五常侍身为传递奏书的关键,自然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们将与之相关的所有案件都压了下来,集中到一起,几乎达到了七八件。
九月
然后他们联合起来,向刘志提出申诉,同时又鼓动张汜的妻子上书喊冤。
刘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未经请示,先斩后奏的案件,大怒:“这些人想干什么?他们不是最看重朝廷法律了吗?先斩后奏,好啊,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谋反了?是不是要自立了?”
在刘志看来,这些人不是在清除宦官,而是地方官吏公然对抗中央朝廷。
于是刘志立即下诏,将成瑨、刘质一并逮捕,按律处斩。
十月
侯览等人联合起来向刘志诬告太常卿李膺等人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
刘志早就对朝臣势大,宦官势微,权势不平衡感到不满,又加上之前成瑨、刘质的案件,认为这是削弱朝臣势力的最好机会。
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两百多个“党人”。他们中有的被抓,有的逃跑了。
刘志就下令对逃跑的党人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对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的挫折。
太常卿李膺等人被当场逮捕,当朝廷察究核实李膺的罪状时,要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案验,结果太尉陈蕃拒绝受理。
上书刘志:“现在考纠案验的,都是海内人们赞誉的忧心国事、忠诚无私的大臣。这样的人即使下传十世还是应该宽恕他们,难道罪名不明就应该逮捕拷打吗?”
便不肯在案卷上签名。
刘志听完更加愤怒,便下令把李膺等人关押到黄门北寺狱。
而另一边,玉真坊为了营救李膺等人,便不断将他们的罪名与宫中宦官子弟相连,一时间,大量的宦官子弟被牵扯出来。
眼见局势愈加的不受控制,侯览等人也怕自己被牵扯进来,便请求刘志按照天时大赦。
刘志见朝臣的势力被打击得差不多了,便适时下诏大赦天下,李膺等人也都被赦免出狱,免官回乡。
延熹十年
经过一年的大肆搜捕,朝臣的力量损失很多,很多重要的官职都沦落在依附于宦官的人手里,朝堂的势力一下子又趋向于平衡。
被同样牵连,免官回家的白亚看到了事情的转机,于是去信尚书霍谞:“如今我们被阉宦诬陷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了,我想陛下的愤怒应该平息了不少。
如果再持续下去,阉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尾大不掉,想必那也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如果这个时候上书请求赦免那些逃亡的党人,一定能够成功的。”
于是十月,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刘志才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对其实施终生禁锢。并且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永不录用。
此次事件被士人称之为“党锢”。
其实从顺帝以来,朝堂趋于一体后,他们就逐渐的以士人称呼自己,意为出仕的人,又是读书人。
而那些担当中央高官的人,被人尊称为士大夫。因此朝臣集团,也可以说是士大夫集团。
城门校尉窦武是窦皇后的父亲,是属于外戚。只是梁冀之后,刘志可能心里已经有了阴影,因此对于外戚的防范十分之重。
而窦武为了寻求出路,于是果断靠向了士大夫们,形成朝堂上,宦官同时对抗士大夫和外戚的局面。
永康元年(延熹十一年)
十二月
刘志于德阳前殿崩逝,无子,葬于宣陵。
鉴于刘志任上,虽然穷兵黩武,放任宦官与士大夫们争斗,但是却没有丢失一片土地,对于各个方向的蛮夷都是压制住的。
故而群臣上谥号“桓”,辟土服远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壮以有力曰桓。庙号更是不被群臣和诸王所提及。
由于桓帝无子,皇后窦妙临朝听政。窦妙晋位太后,以其父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
由于窦武与士大夫们良好的关系,所以对于窦武的推选,群臣并没有反对。
而自从刘志崩逝后,后宫的宦官们仿佛一夜之间失了声,不再复之前嚣张跋扈的样子,立即盘附上窦太后。
而窦太后正需要助力,于是两方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作。
为了选出下一任天子,窦武召见出身河间国宗室的侍御史刘鯈,问河间国宗室中的谁比较贤明。
因为刘志是河间国一系的宗室,所以窦武想要扶持一位河间系的新帝。
刘鯈向窦武推荐了解渎亭侯刘宏。
窦武便向窦太后禀告,窦太后对于新帝是谁并不在意,反正只要没有元服,能够被自己控制就可以了,因为都不是自己的子嗣。
建宁元年
正月
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解渎亭侯刘宏登基。
当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时,大将军窦武率文武百官相迎。
次日
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追尊生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生母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而这个胡广就是当初被刘志免职的梁冀党羽那个胡广,是大将军窦武的人,今年已经八十多了,是真正的老臣,其一手章奏,更是大汉一绝。
此时大汉的中央局势是,内宫中,新帝刘宏初继位,所有大权都在窦太后手中。窦太后依仗着宦官集团,与外朝的群臣相对峙。而宦官集团则以王甫、曹节等五位中常侍为首。
由于刘志的崩逝,而刘宏是王甫和曹节去接的,所以此时的宦官集团以王甫和曹节为首,侯览的地位往后排了排。但是刘宏又没有亲政,所以这些宦官此时显得无比的低调。
而外朝,则是以大将军窦武为主,太傅陈蕃为辅,窦武属于外戚,陈蕃属士大夫,但是此时的外戚与士大夫的关系很好,总的来说,外朝呈现合作之势。
窦武在朝中有司徒胡广帮衬,也算是有所势力。但是成为大将军的时间毕竟太过于短了,所以窦武需要依靠太傅陈蕃来处理朝政。
因此陈蕃适时的,大量启用在党锢之祸时受处罚的士人,其中白亚被征召为太尉,袁盱为司空,九卿也多是党人。
在刘志时期,士大夫们遭受了宦官极大的侮辱和杀戮,如今宦官势微,岂不痛打落水狗。
于是以陈蕃、白亚、袁盱为首的士大夫,在府邸宴请大将军窦武,在宴会上,他们和窦武达成了共识,准备一举铲除为祸天下的侯览等阉宦,并为那些死在党锢的士人翻案。
至于窦武为何要答应,除了想要与士大夫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外,还对于宫中窦太后依靠那些宦官不满。
在窦武的看来,古往今来,身为外戚,与朝臣或者士大夫关系良好的人,最后都有不错的下场和名声,比如卫青、霍光、邓骘等。
而与士大夫关系不好的人,往往下场不是被抄家就是被斩首,比如梁冀、窦宪等人。
此外,明明自己是窦太后的父亲,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威势,还需要依附于那些无后的阉宦吗?
窦太后也是的,这些阉宦没有皇帝,什么也不是,而刘宏毕竟不是窦氏亲出,最后一定会与阉宦勾结起来,说不定梁冀的下场就是自己的下场。
如今自己与士大夫关系那么好,外朝团结一致,如果没有了阉宦的阻挡,自己就能成为第二个霍光。因此在窦武看来,窦太后就是妇人之仁。
八月
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正式开始了秘密铲除宦官。
然后为了进一步弹劾宦官,并罗列他们的罪名,他们准备抓获长乐尚书郑飒,想以郑飒为突破口,倒出曹节、王甫二人的罪责。
由于刘宏没有亲政,因此所有的政事都由窦太后也就是长乐宫处理。
等到窦武等人上奏的奏章传到长乐宫,负责传书的典中书者,发现了窦武等人参奏郑飒的文书,里面牵扯了许多长乐宫的属官,于是没有立即将奏书传到长乐宫,而是将这件事告诉了负责长乐宫保卫工作的长乐五官史朱瑀。
朱瑀也是宦官,自然知道长乐尚书郑飒是自己人,而且是核心成员,若是真的被窦武等人拿下,那自己等人一定逃脱不了。
于是他将此事通知了王甫、曹节等人,几人知道这是外朝要对自己等人动手了,为了保命,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就发动了政变。
九月七日
中常侍曹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从官史共普、张亮、中黄门王尊、长乐谒者腾是等十七人,
共同诈称刘志的诏令以中常侍兼任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带着长乐宫的卫士,带兵诛杀了陈蕃和窦武,以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并将他们全部灭族。
由于其余军队都在雒阳城外,所以窦武没有来得及调兵,被王甫等人得逞。
而他们还想带兵诛杀白亚时,一进入玉真坊,便受到了激烈的抵抗,长时间攻伐不下,他们害怕事泄,于是果断的撤军。
从名单上将白亚的名字抹除。
在刘宏的默许下,宦官们发动一场血腥的政变,外朝的几位主要大臣被屠戮一空,只有太尉白亚、司徒胡广、司空袁盱逃过一劫。
政变成功后,宦官们极度想要得到合法性,所以他们立即找到刘宏,请求归附。而刘宏也大度的接纳了他们。但是为了分他们的权,又增设了几个中常侍,中常侍的职位第一次突破了五位。
第二天,刘宏就以天子的身份下诏,将窦武和陈蕃等人打为谋逆,窦太后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还没有元服的刘宏,一下子就得到了全部的权力。
而王甫和曹节等人也因此得到封赐,其中曹节被升任为长乐卫尉,改封育阳侯,增加食邑三千户。
建宁二年
正月
白亚、袁盱、李膺等人被刘宏,以与窦武和陈蕃案件有关,罢免官职,其余与这场案件相关的士人也或被捕入狱,或逃亡。第二次党锢之乱爆发。
三月
刘宏尊慎园贵人董氏为孝仁皇后。
七月
在西北平定羌乱的段颎听说了朝堂发生的大变,吸取了之前被贬职的教训,为了彻底平定羌乱,不得不向宦官依附,被升任为破羌将军。
同月,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