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维天有汉,紫微闪烁
建武三十年
自从上次匈奴联合鲜卑入侵辽东,被辽东太守祭肜击破,全军覆没后,鲜卑从此畏惧汉朝。
之后鲜卑遣使来到雒阳,表示愿意臣服大汉,并开始朝贡,刘秀遂在辽东设立鲜卑都护,处理鲜卑境内事务。
九月
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等率众鲜卑贵族来到雒阳向刘秀朝贺,表明鲜卑正式归附大汉。刘秀封于仇贲为鲜卑王,满头为归汉侯。
建武中元二年(建武三十三年)
东边有小国,跨洋而来,觐见天朝,刘秀接见东边小国使者,使者表示愿意成为汉朝的藩属国,世世代代为大汉称臣纳贡,请求汉皇赐名。
刘秀见其人矮,不过汉民脖颈,便以“倭”为民,遂赐“倭国”。并向倭人“赐以印绶”之事。
倭国使者喜不胜喜,又请求汉皇赐封,刘秀便赐封为“倭奴王”,并赐金印,上刻“汉委奴国王”。
等待倭国使者将金印奉回国内,交给倭国国王后,整个倭国因为得到了大国册封而举国大喜。
二月
汉帝刘秀在雒阳南宫前殿崩逝,享年六十二岁。
刘秀在逝世前留下遗诏:“朕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要俭省。各地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也不要徒损国力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三月
太子刘庄在高庙继位,群臣为刘秀上谥号“光武”,是为大汉光武皇帝。
光武帝于乱世中再兴大汉,其功可比高祖、武帝,故而在群臣和众诸侯王的共同决定下,立庙,上庙号“世祖”,全称是为大汉世祖光武皇帝。葬于原陵。
光武帝刘秀从南阳随兄起兵以来,久于戎马生涯,厌倦打仗,并且深知国家疲敝虚耗,很想卸去重担轻松一下。
于是在平定陇、蜀以后,不是形势紧迫,很少再谈用兵的事,将所有的心思全部都用到治国理政中去。
每日早晨上朝办公,日影西斜才停止。屡屡召集公卿、郎、将,讨论经书的道理,半夜才睡。
刘秀虽然击败了其他争夺天下的蛟龙,荣登大宝,但是行为举止却一直小心翼翼,只怕有所失误,对国家造成了什么不可挽救的危害。
所以他才能对政事有清明谨慎的认识,在他执政的三十二年里,总揽权纲,审时度力,所行所言竟全无过错。
对待跟随他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没有刻薄,反而为了保护他们,赐予了极大地殊荣。他深知治理国家需要靠文官,而不是武官,因此他让这些武官功臣卸下了职权,任命文官处理国政。
等到天下平定后,他下令收藏武器,精简士卒,马放南山。虽治国之道不能和古代圣贤相比,但毕竟也是偃武息戈,讲求文治。
他对待百姓如同春风那样温和,对待贪官污吏和不法豪强如同严冬那样冷冽,在他的治理下,豪强不敢肆意妄为,百姓得到修养保护,有才能的官吏得到提拔任用,没有德行的人被批评免职。
取得天下后,他没有随意的对周边的外族用兵,反而运用柔和的手段安抚他们,但是却并不是一味的退让。
异族若是入侵,他就将他们打得鼻青脸肿,异族要是想要交好,他就派出使者打消他们的顾虑,于是在这一系列恩威并施的手段下,自新莽以来脱离的周边异族都基本上重新回到了大汉的怀抱,只有西域,因为实力的原因,没有解决。
这就是平定乱世的天命之子,挽救华夏的不二之君,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再兴大汉的刘氏子弟,大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十月
白国传来讣告,白王白室薨逝,享年九十四岁,依据白国提供的谥号,同意上谥号为“光成”,是为白光成王,白国世子白琪继承王位,得到朝廷的同意,册封。
【世系】
武祖(享龄五十五):姒姓白氏罴【遗言】:武儿没想到吧,善待家臣。
襄祖(享龄六十三):姒姓白氏武【遗言】:桓儿加油!重视学堂传承。
桓祖(享龄四十一):姒姓白氏桓【遗言】:姬瑕你个坑货,你txx。
···
文定祖(享龄九十六):姒姓白氏贯【遗言】:王朝百年替,白氏万万年。
光成祖(享龄九十四):姒姓白氏室【遗言】:刘氏二兴,此天命也。
白室是白贯第二个儿子,与故世子,大汉宣国公白宣一母同胞。原定白宣将成为白国的继承者,但是白宣亡于追寻大道之路,白室不得不顶替白宣继承白国。
而白麒是白宣的嫡子,白室本就不愿意继承白国王位,喜欢研究数术之学,只是白宣早逝,故而被白贯拉上了王位。
在白氏子的眼中,家主之位,也就是白王之位,就如同一道枷锁,将其捆绑在白国,没有大事要事,不得出白国一步,甚至于白府、朝歌。
自从白室继位以来,这白府只出过三次,朝歌只出过两次,白国只出过一次,就是那次光武帝在邯郸的设宴。
所以白氏子并不像皇室子弟,那么渴望皇位一样渴望家主之位,因为不当白王,不当家主,仍然可以享受到白氏的荣耀,仍然可以实现心中的渴望。
因此白室没有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白宣的儿子。因为这王位和家主之位本来就属于白麒。
永平二年
此时距离汉帝刘庄登基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刘庄为人喜爱儒学,而且,由于刘秀的常年教导,对于防备外戚乱政和地方豪强方面,深受他的影响。
因此刘庄继位后,在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大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外,一改往日刘秀对待外戚宽容的态度,凡是有违背汉律的,不管他是谁的亲戚,哪怕是自己的亲戚,也不会放纵。
刘庄遵从光武帝的遗命画二十八将于云台,其中以太傅邓禹为首,有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白和、祭遵等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的二十八人。
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只因为他是自己皇后的父亲,这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信号,自己就是要限制和约束外戚。
为了掌控朝政,刘庄一上位就将三方集团势力的代表收入朝中,任命代表功勋集团的邓禹为太傅;下诏召来胞弟,代表宗室集团的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提拔代表官僚集团的前朝老臣,尚书令白黎为太尉。
如今的朝政不是如同前汉一样,皇帝之下,就是三公,三公把持朝政,而是皇帝通过尚书台统领外朝,尚书台有关于外朝所有衙署的曹尚书。
而外朝则是以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往往让太傅录尚书事,参与内朝决策。
但是太傅并没有统辖三公的权利,主要是为了向皇帝讲述经术,而刘庄犹爱儒学。
而任命邓禹为太傅,是为了安抚功勋集团而已,因为邓禹并没有被录尚书事。
外朝以太尉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以司徒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以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不过若是没有被录尚书事,三公与花瓶无异。
六月
刘庄西巡视察,到长安,祭祀高帝庙及十一陵。遍览客舍,召集郡县官员,慰劳犒赏作乐。
九月
刘庄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仿照周礼,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等到与众儒学大师讨论完备,下诏:“有司等即刻参照《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等古籍恢复冕旒制度。”
十月
有司将制度上书,刘庄审阅后同意,确定了冕旒的规制:冕板皆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冕板顶部为玄黑色,冕板里部为朱绿色,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天子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的颜色作组缨。
三公诸侯为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为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用其绶的颜色作组缨,旁垂黈纩。祭祀天地、宗庙、明堂时,则戴上冕旒。
早在光武帝时冕旒制度就有所恢复的征兆。
光武帝在邯郸宴请白光成王时,为了在传承悠久的白国面前,体现皇室威严,故而对于宴会和着装的设计,多采用古制,甚至在秦之后第一次使用了天子十二旒的冕旒。
如今,刘庄将其确定为制度,使得汉家的制度更加的完善。
十一月
刘庄派出使者以猪羊二牲祭祀萧何、霍光,表明对二位辅佐大汉的功臣的敬意。
同月,刘庄车架巡幸道河东,对所经过地方二千石县令、县长以下至于掾史分别赏赐。白国世子白绪代表白国,带着礼物前来朝见,刘庄很是高兴,赐予了白国,皇室所用的青铜乐器一套。
十二月
开国功臣司空窦融的亲属,护羌校尉窦林被刘庄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
然后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并将窦融罢官。
太后阴丽华的亲族,九卿之一的少府卿阴就之子阴丰,宠妾灭妻,杀害其妻子郦邑公主。刘庄大怒,不顾外戚的身份,下令严查阴丰诸事。
最后阴丰以及他的宠妾被处死,少府卿阴就自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