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一动,一只体型甚至比海神盔虾还大出几分的巨虫摆动着五对桨状划水足与宽而扁平的扇状尾部,从摇曳的海林檎簇群上方游过,又一次投下一片阴影。
巨虫的本体上还能看出些羽翅鲎的特征。但其宽阔的身躯,没有尾刺也没有弧形凹陷的扇状尾部与更为发达的桨状划水足让它看起来又与后世志留纪的翼肢鲎类有几分相似。
但其又具有从未在任何板足鲎类身上出现过的特征。例如头部下方生着的三对仿佛缩小版羽翅鲎镰肢,还向下垂着长长须状物的附肢,硬要说的话,与蟹体鲎的头部附肢有些相似,但向下垂的须状物,却从未有任何近亲具有类似的结构。
不必说,这只“缝合怪”板足鲎类,自然是林易利用母巢的基因编辑能力所创造出的。
仅表面上,它就用通过三叶虫基因实现的更多附肢特化出了整整五对划水足与三对摄食附肢,摄食附肢上,还加装了海神盔虾基因序列中获取的滤食结构,让其能通过摄食浮游生物满足营养物质需求。
而这也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在它比寻常板足鲎类更厚的体腔内部,林易还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嵌入了此前一些来自房角石的基因片段。
虽然作为原始的头足类,房角石身上并不具备后世头足类的很多“黑科技”,如变色能力,喷射墨汁,以及无脊椎动物中最发达的大脑。
但它的基因序列,仍然提供了些实用的片段,让林易得以创造出这只巨虫。
首先是头足类的喷水推进系统,这套由喷管与水囊组成的结构被林易安装在了新模版的书鳃附近。
由于其体型够大,巨虫体内两侧分别具有一套这样的喷水推进系统,与两侧成对的书鳃配合。流动的水流能让书鳃更高效的获取水中的氧气。
同时,书鳃的结构也做了少量调整,让其可以以特定的幅度扇动,进一步加快吸入水流的被喷出的速度与喷水推进系统的持续时间,原理有些类似喷气式发动机的压气机结构,只是少了燃烧这一过程。
当然,与喷水推进系统共同构成了角石类成功秘诀的另一个结构林易也没有放过,那就是角石空心壳体内的气室。
气室的结构有些类似鱼类的鱼鳔,但更为复杂。气室间由隔膜隔开,还有输气管相连,让角石可以控制向壳体内注水或排水来控制沉浮。
此结构被后世的鹦鹉螺完整的保留下来,也被仿生学技术运用在水密舱与潜艇压载舱上。
作为节肢类,将角石壳体相关的基因片段嵌入基因序列中有些困难,但林易还是另辟蹊径,用体内的囊状结构作为气室,由被包裹入体内的,经过改造的书鳃作为隔膜,让这只体型比肩海神盔虾的巨大板足鲎类个体能轻松漂浮在水中。
这两套来自房角石的结构,让它理论上具有远渡重洋,探索更为开阔的外海的能力。
设想中,它将作为巢群开拓更为广阔领地的先锋,将虿族,也就是林易意识的掌控范围扩张到更遥远的地方。
因此,以这个全新模版产出的个体被林易称为开拓母虿。而这个“母”字,就说明了它庞大身躯中其它部分的功能。
本身,林易是想直接将母巢的基因序列反向嵌入羽翅鲎基因序列中,打造一個移动的母巢。
但将母巢基因序列反向整合,对他现在的基因编辑能力来说过于超前,最终只得采用折中的方法,即将羽翅鲎和短翅鲎的基因序列完整的整合进其体内,再强化其繁殖结构,让开拓母虿能产下能发育为工虿与兵虿的卵。
林易为开拓母虿嵌入了孤雌生殖的基因片段,这个片段来自于一种不知名的牙形动物,也不知是什么压力让这些渺小的生灵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但对林易来说,这个能力正好方便他控制个体直接“暴兵”。
卵巢的基因片段则来自于海神盔虾。这些采用以数量取胜繁殖策略的滤食巨虫有着惊人的产卵量,这正是准备暴兵的林易所需要的。
同时,现在,工虿与兵虿依然具有曾经最初的羽翅鲎个体具有的能力,即化蛹将自身结构溶解,发育成一座全新的母巢。这意味着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开拓母虿完全可以沿途播撒母巢的“种子”。
同时,同样的基因片段也存在于开拓母虿自身的基因序列中。必要时,开拓母虿庞大的身躯自身也能结蛹,化身为一座母巢。
且由于蛹化前的营养物质充足,该母巢一破蛹便将具有较大的,足以直接产出成体兵虿与工虿的体型,以及完备的海林檎簇群结构。
庞大的体型让开拓母虿注定无法与此前的羽翅鲎模版或短翅鲎模版那样被母巢用蛹化的方式直接产出成体,只能以卵的形式被产出。
于是,林易将其卵的大小编辑为了兵虿,也就是巨型羽翅鲎个体的大小,呈现椭圆形,让其能从母巢表面的孔洞中产出,且一出生就具有一定的体型。
同时,开拓母虿的外骨骼中,还包含钙质成分,类似甲胄鱼体外包裹的骨板与后世的王八壳子,让它的外骨骼能随着体型的增长一同成长,而无需频繁蜕皮。
最后,林易还编辑了开拓母虿生长速度的基因片段,以让其能迅速长大。
而即使如此,直到现在,第一只开拓母虿才真正被完全催熟。今天,便是其正式起航,向着未知的远洋进发的日子。
对林易来说,这大概是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虿族第一次跨出诞生的内湾与温暖的浅海,迈向远洋,探索这片未知的奥陶纪海洋。
思索间,开拓母虿五对桨状的宽扁划水足摆动起来,庞大的身躯斩开波浪,无数工虿与兵虿紧随其后,一道道大大小小的身影头也不回的游出了内湾,承载着希望,向着那一片深蓝的远洋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