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军五部增加新兵二十五万之多,其中五万左右为屯田兵。
二十万护国军新兵要全部装备线膛枪,短时间很困难几乎做不到。
但兵仗局工匠目前已经达到两万之多,一年时间肯定能全部装备。
燧发枪没有膛线,打造起来相对简单,朱慈烺准备为屯田兵装备燧发枪。
即便给屯田兵装备燧发枪,也应该是当前世界上很先进的火器。
目前西方还未完全普及燧发枪,绝大多数国家依然为火绳枪。
离开雄军驻地,朱慈烺马不停蹄赶往兵仗局。
并带去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工匠们和科学家的年终奖励。
目前护国军各部都急需线膛枪,兵仗局一直在加班加点,工匠们很辛苦。
不过他们银子也赚的多,动作快技术好的师傅,一个月能挣到十两银子。
朱慈烺和驻防兵仗局千总打个招呼,并未让他通报直接进入兵仗局。
现在是兵仗局历史上最忙碌时刻,朱慈烺刚进入院子就听到铁器撞击的声音。
他在数十个车间门口各站了片刻,发现没有一个人话,工匠们都在全神贯注打造火器。
朱慈烺还能从很多工匠们脸上看到笑容,他满意点点头带着胡宝去了科学院。
科学院在兵仗局内部,距离兵仗局车间隔一个试验场。
在科学院大门外依然有一个百户兵力看守。
这里是大明火器设计和研制的地方,安全和保密都很重要。
百户看到皇太子到来,急忙率领麾下上前跪倒磕头:
“参加皇太子殿下!”
朱慈烺伸手扶起百户,又对其他士兵摆摆手:
“免礼平身,以后见本宫敬军礼即可,无需大礼!”
“谢殿下恩,末将马上去通报!”
“无妨,不要打扰他们,本宫进入看看!”
百户急忙敬礼:
“恭送殿下!”
朱慈烺先去看看赵元华,刚到门口就听到几个人在讨论什么。
朱慈烺立即放缓脚步轻轻走进门,结果发现赵元华,孙和鼎,孙和京等人正在商量什么。
几人很认真,对门外进来两个人,他们竟然没有丝毫发觉。
直到朱慈烺走到他们面前,他们才听到脚步声。
众人抬头发现居然是皇太子到来,急忙起身施礼:
“拜见殿下!”
朱慈烺摆手笑道:
“免礼,你们在讨论什么,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朱慈烺话间,目光看到一支他先前给的样品后装枪零件。
此时那支后装枪已经被几人拆的七零八落,看来几人已经琢磨时间不短了。
听到皇太子询问,几人相互对视一眼脸上都有些尴尬,赵元华拱手道:
“殿下,我们在讨论这支后装枪,以目前科学院和兵仗局的能力可以打造出来,可暂时无法解决发射问题……”
孙和鼎道:
“因为是后装火铳,点火和子弹应该和线膛枪有所不同,不知殿下是否有子弹样品?”
赵元华和孙和鼎话时,另外三人都瞪眼看着朱慈烺,他很希望皇太子能拿出子弹来研究研究!
不要认为赵元华他们不行,有样品还造不出后装枪。
子弹,黄火药,底火问题都必须解决才能成为真正后装枪。
特别是底火最难,历史上从前装枪过度到后装枪差不多用了三百年才解决。
前装步枪装填弹药时必须将枪管竖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操作动作大,很容易暴露目标。
后装步枪装弹速度和发射速度都大为加快,而且使用也更加方便。
装弹时不必竖起枪身,士兵可以在跪、卧、匍匐时装填弹药,完全吊打前装枪。
朱慈烺拿出十颗子弹放在桌子上:
“这是后装火铳的子弹,三位一体,弹头发射药底火都集中在一颗子弹上,将子弹填装进后膛,只需击针一撞瞬间击发……”
“子弹?三位一体,后装……”
赵元华,孙和鼎兄弟惊呼着起身,几乎同时上前抓起一颗子弹……
朱慈烺没有打扰他们,放下一张子弹制造工艺图纸和底火配方悄悄离开。
宋应星一直在研究蒸汽机,实在琢磨不透就停下来编写工开物。
进入皇家科学院后,他每都是上午研究蒸汽机,下午编写工开物。
而毕懋康的目标则盯在火炮上,如今大明炼钢技术已经有所成熟。
毕懋康研制多种大炮已经在实验中,因为钢铁的运用和黄色火药的研制,火炮在重量和射程上都有很大提升。
孙和斗已经把手榴弹研制出来,并且使的是用黄火药,可是同样被底火难倒。
手榴弹内部包裹的便是手榴弹的击针,当安全销被拔出且手榴弹被抛出时。
收紧的弹簧开始复位并带动卡榫将保险握腐开,同时由于弹簧的作用击针猛烈撞击底火。
底火中包含有对冲击敏感的材料,受到撞击或摩擦便会被点燃。
连接底火的引信是一种特殊化学材料,可以产生延迟爆炸的作用。
引信会大致燃烧4-5秒后到达另一赌雷管,雷管最终被引信点燃爆炸,进而导致弹体内部装填的高能炸药剧烈燃烧。
高爆炸药的燃烧在弹体内部形成大量高压气体,随着高压气体的不断膨胀又对弹体外壳施加了巨大压力,并最终导致弹体破碎。
由于弹体上有预制的凹槽和凸起,弹体外壳开始沿着凹槽碎裂成数百个弹片。
四散的弹片被高速抛射并最终击中目标,速度甚至接近三倍音速。这就是大部分手榴弹爆炸的全过程。
孙和斗研制的是国内常见的那种简易木柄手榴弹,但点火爆炸装置都相似。
这种造价低比较简单,扔出去的距离更远,工艺图纸也是朱慈烺给他的。
朱慈烺了解一下情况后,给孙和斗指了一条路,让他去大哥那里看看。
赵元华孙和鼎他们正在研究子弹,等孙和鼎他们研制出底火,手榴弹点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慈烺离开前给几位科学家开个会,决定给工匠们每人五两银子奖励,并给他们放假三。
工匠们加班加点太累,朱慈烺想让他们休息三,三后干劲会更足。
可是几位科学家却都是相互一笑,院长毕懋康拱手道:
“殿下,他们能放一假就不错了,这些工匠尝到甜头后根本不愿意放假。
每都是强行把他们赶走,第二一大早又来了,臣活了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敬业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