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慎重交待黄德功和孙应元一番,又给他们装备一百杆线膛枪五万发迷尼弹。
这样勇卫营就有一支一百五十人的线膛枪队,加上他们本身装备的鲁密铳等火器,勇卫营此时战力已经提升不少,守卫京师应该问题不大。
又得到一百杆线膛枪,黄德功和孙应元激动的都不知如何感谢皇太子,只能在心中暗暗发誓誓死效忠殿下效忠大明。
“小爷,皇爷召见!”
黄德功孙应元二人刚感恩戴德离开,王二喜急匆匆来到钟粹宫,皇帝老子召见朱慈烺。
朱慈烺知道皇帝老子什么意思,立即带着胡宝岳洋赶往乾清宫。
“参见父皇!”
“皇儿免礼!”
礼毕,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皇儿,昨夜之事处理的如何?父皇心里很是忐忑,如此多大臣和文人示威逼宫历史罕见,真不知史书该如何评价父皇!”
不得不说崇祯太在乎自己的脸面,历史上也是在太在乎别人看法和史书评价,最终自挂东南枝,导致汉人最后一个王朝灭亡。
如果他坚决南迁,大明至少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最坏情况也是和建奴划江而治,江南资本已经萌芽,随着工业革命开启,未来完全有实力挥师北上。
这次如果是一两个言官在国本问题上大放厥词,固执的崇祯皇帝肯定会大发雷霆之怒一杀了之,可面对群臣死谏他彻底束手无策。
朱慈烺无奈叹口气:
“父皇,你不能继续被文官集团谎言蒙蔽,他们这是在祸国殃民,完全是一群亡国之臣,不彻底摆平文官集团,任何救国措施都是无稽之谈,再有祸国之言杀之!”
崇祯瞪了朱慈烺一眼,刚想说逆子胡说八道,可想想昨晚之事,崇祯只能改口:
“朕问你如何处置那些死谏文官和监生?”
“父皇,监生翰林大规模对抗皇权与叛国无异,儿臣已经将他们抓进昭狱审问幕后指使之人,但多名文官事后自知罪孽深重纷纷选择自杀谢罪。
锦衣卫暗中调查后发现,这些人都是收刮民脂民膏的大贪官,儿臣不信,派锦衣卫抄家,竟然抄出两百多万两银子和无数田地房产,请父皇过目!”
朱慈烺说着,不顾崇祯震惊的表情,将两百三十多万两银子账本递给皇帝老子。
崇祯半信半疑接过账本,一看之下顿时大怒:
“这些贪官个个该杀,国朝如此贫困,他们竟然家产如此丰厚,父皇曾经号召他们捐银救国,他们没有一人捐银超过万两,朕要灭他们三族……”
“灭三族,比本宫还狠?”
朱慈烺闻言暗暗惊诧,贪官已经被他灭门,三族暂时免了,留些韭菜以后再割吧,于是拱手为贪官求情:
“父皇息怒,贪官已经被儿臣灭门,虽然罪大恶极,但儿臣认为罪不至灭三族!”
崇祯其实只是过过嘴瘾,他上位以来从未灭过别人三族,见太子为贪官求情,崇祯还很意外,逆子大发善心是件好事!
“皇儿,此次事件处理的很好,朕心甚慰,想要什么奖赏,但讲无妨!”
“谢父皇,儿臣和您一样缺银子,能否把贪官田产和房产充实到儿臣皇庄?另外恢复李若链和高文采的官职,他们在此次行动中居功至伟!”
崇祯闻言毫不犹豫准奏:
“准奏,朕再给你十万两银子扩建东宫卫队,得罪那么多人,必须有人保证皇儿安全!”
还给十万两银子原来崇祯并不小气,只是他没有钱!
朱慈烺已经截留那么多,当然不会在要父皇的银子:
“谢父皇好意,儿臣不要您的银子,那么多田产随时可以变成银子,让儿臣陪您一起去上朝如何。”
爷两个瓜分贪官污吏财产后,第一次没有分歧,开开心心去上朝。
朱慈烺担心崇祯多疑善变,后宫说一套,上朝时言官在叭叭一阵子,他很有可能再次改变原来的决定,于是想跟着他看看风景。
而此时大多文武已经等候在皇极殿,不过和往日相比今天明显冷清很多,许多所谓的言官清流和六科给事中竟然没有上朝。
别看这些人平时除了喷人不干正事,可他们从不缺席朝会,每天上朝非常积极,他们今天表现让一些正直大臣都感到惊讶。
而文官集团同样不解,六部九卿那些主官大多紧皱眉头,内阁首辅温体仁更是一脸阴云,他心里暗暗责怪言官清流不给力,刚有点成绩就开始骄傲。
锦衣卫昨晚干的确实漂亮,不但平息事端,还封锁了消息,一些官员派出探子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让文官失去情报来源。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匆匆赶往朝堂,对昨晚发生之事都丝毫不知情,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皇帝会动用武力一夜平息事端。
“陛下驾到!”
突然一声尖细的叫声传来,崇祯皇帝和杀星小太子同时亮相皇极殿。
群臣从未见过皇帝和太子同时上朝,急忙上前跪倒参拜:
“参见陛下”
崇祯皇帝一挥手:
“众卿,免礼平身!”
群臣: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参见殿下!”
“免礼平身!”
“谢千岁!”
参拜皇帝后,群臣又给皇太子见礼,随后回归朝班!
崇祯皇帝四平八稳在龙椅上落座,目光一扫群臣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那些厉害的嘴炮们几乎都看不到了。
群臣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无人奏本,这种现象在崇祯朝目前很罕见,没有言官清流斗嘴,让崇祯一时还有些不习惯。
他又看看逆子,只见朱慈烺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表情,表面看这逆子好像人畜无害。
崇祯暗暗叹口气,对王承恩一挥手:
“宣!”
王承恩躬身领旨,随后上前一步展开圣旨,其实是宗旨,根本没有通过内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世济高捷等言官御史贪污受贿,庇护贪官结党营私妄言国本,并煽动国子监翰林院文人示威逼宫其罪当诛。
朕欲灭其三族,但其人均已畏罪自杀,皇太子有好生之德,为其家族求情,免三族尽灭,但其家门不免,男丁伏法,女子送教坊司为奴。
国子监翰林院参与此次行动者,斩首恶。其余参与人员驱逐出国子监和翰林院,其人终身不得为官,家族三代禁止参加科考,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