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偏心难免
作者:红烧豆腐干   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最新章节     
    有一种人,他一旦要认真做起事来,便很有几分废寝忘食的性子,一旦动笔就收都收不住。
    周半夏回到西厢房,想了想还是选择去书房待着。
    是的,她是省蜡烛钱,肯定不是为了陪书呆子。
    让麦黄早点去歇着,周半夏轻手轻脚的进了西厢房,瞥了眼埋首于案前的顾文轩,便转到炕桌上那侧。
    再悄摸着脱下绣花鞋,上炕,她也看起了顾文轩特意用镇纸压住的一卷铺开的关于新庄子布局的设计图。
    顾文轩很细心的将刚添了几笔的修改之后第一张图纸就摆在第一张,周半夏无须打断他温书便可见一斑。
    再从第一张开始,将几张图纸给翻了个翻,她基本上是明白顾文轩修改图纸之后的想法了,也拿起了毛笔。
    麦黄“阳奉阴违”的从灶房端着果盘再返回西厢房的时候,她就发现她家小姐也跟姑爷一样用功上了。
    她家小姐就在写写画画的,连她进屋都不知,她把果盘放在边上,她家小姐倒是抬头笑笑了又忙上了。
    见周半夏并不是干什么体力活,麦黄谨记周墨兰的吩咐,让她家小姐动笔着,估算着时辰到时再提醒她家小姐要歇着了。
    周半夏是不知麦黄今晚还想给她玩阳奉阴违这一套了,当然,即使知道了,她也不奇怪。
    不说小丫头许是感怀于她重用她一家人得以衣食无忧,她兰姨就待她如珠似宝,生怕她在夫家受委屈了。
    不到一定程度忠心于她的人手,在她有孕期间,她兰姨是绝无可能派到她身边的,什么都不比她心情好坏不重要。
    胎教并不是后世才有,世家对于有喜的儿媳孙媳的心情可有好,会不会影响到胎儿的研究并不比后世落后几分。
    古人认为就认为妇人妊娠期间,母子一体,母亲的心理状况与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
    因此要保证母亲情绪稳定,这就必须要孕妇做到心无杂念与心气平和,还要做到“饥饱适中”。
    和后世差不多,骨肉也认为过饱会增加胃部负担压迫胎儿的生长,而过饥则会造成胎儿的营养不良。
    除此,不食邪味,即不吃类似辛酸苦辣等刺激性过重的犯忌之食,如今她就开始不能吃辣椒了。
    如《千金方·养胎》里就特别提到了“居处简静”,自古以来更有世家的孕妇还有乐师为其奏乐。
    这些应该就是后世胎教音乐理念的由来,她兰姨如今就已经恨不得给她调教出一个善琴的大丫鬟。
    要不是她坚持身边不用能歌善舞的小妖精,且答应了胎儿满三个月之后自己会开始拿起乐谱,呵呵。
    她一个农家女,还是当过丫鬟的农家女,要不是有自知之明,真要被兰姨带坏了,把自己当世家女了。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就像钱夫人所言的,女儿家不怕笨,不怕蠢,就怕太聪明,心太大,手伸得太长,不复初心。
    不是她叔父婶娘说她是周家大小姐就是名门贵女的,本质上而言,她就是山沟沟里出来的周半夏。
    周半夏将其中两张造纸坊的规划图给卷起用红绸缎系好放到一旁,以待明儿再下发给顾大昌操办。
    接着,她又将古家庄村口的规划图摊开,懒得动用算盘,周半夏开始核算起如采纳顾文轩建议。
    村口建筑不好用青砖瓦房建设豆腐坊和榨油坊的情况下,一溜采用土坯瓦房的话,大致所需开销。
    核算出来一个大致费用,再将设置在清河村河西和往北村之间的养殖场也给重新核算一下所需大致开销。
    算是基本上做到如顾文轩所设想的,以及要是依照她爹所提议的,两者之间的利弊之处,心里有了个确实的想法。
    随后,借着砚台里面还没有干的墨汁,周半夏开始选了支毛笔,开始用簪花小字写起了策划书。
    一时之间,书房里面更为静寂,除了他们两口子偶尔翻动纸张的声响以外,也就喘气声了。
    对面东厢房。
    马大娘见两个大外孙皆已入睡,婆子送进来的夜宵也是按照月子餐的丝毫没有怠慢她闺女,伺候着她闺女使用了。
    随后,许是担心她家虎妞吃的没滋没味的,婆子送来的是她的宵夜就特意摆在小厅的桌上了。
    不得不说顾家这伙食比她家还用心,不管是有孕吃的,做月子吃的,还是客人吃的,真真是不带重样的。
    但临睡之前,马大娘想瞅了瞅一去不复回的亲家母刘氏有没有心大的将诸事交给下人,自管自己回房安心睡了没。
    待闺女吃完宵夜,连姑爷也在对屋北间陪大晚上躺下了,闺女坐月子不好开窗,马大娘便出了南屋去了小厅。
    瞅了瞅上房。
    上房倒是还亮着烛光。
    瞅着亲家两口子倒不像是洗洗就睡了,亲家母也不像是临睡之前也不来瞅一眼儿媳孙子,来跟她打声招呼的样子。
    再有,对面的西厢房。
    南屋黑灯瞎火的,倒是北屋还亮着灯,窗后坐着的好像就是六郎那孩子还在用功呢,那六郎媳妇呢?
    “一准还在北屋陪六郎。”见马大娘转回房求解,马珊语气很肯定,“要是南屋亮着灯火,三丫倒是可能回房歇着了。
    人说六郎中了小三元都是三丫的功劳,其实压根没说错,早前六郎和大江温书到啥啥时候,三丫就都等着的。
    我婆婆一再让她早点歇着去,她嘴上说的好好的答应了,可每回都是等回屋了就一个人在南屋等着。”
    正房东里间,刘氏还不知亲家母惦记着看她临睡之前会不会去关心一下大儿媳和小孙子,她正忙着呢。
    事关一年一度的皮草买卖,她两口子也想给儿女攒些家底的好不好,总不能什么都让老儿子小两口吃亏。
    三丫是孝顺,也是够大气厚道的,但短期还好,日子长了,是不是会让二郎虎妞觉得理所当然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她也不是突然一下子发觉自己还有个小家,不能让孩子爹毫无底线的供养一大家子。
    索性,趁着顾二柱出远门之前,刘氏就让老闺女打着算盘的,她自己在一旁提笔,再记下老闺女报出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