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二十年后
作者:明镜要高悬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最新章节     
    第581章二十年后
    不过事到如此,他不想退休,也只有这个办法,由燕王出面,能让他更进一步。
    “好兄弟,这次多谢你了。”宋田只好道。
    “哈哈哈,你我兄弟,何须客气。”
    此次朝廷在高丽和东瀛设省,两个省面积都比较大,后面要和大宋学,设州府和县。
    接着两地百姓交叉迁移。
    高丽人往日本迁,日本人往高丽迁,两地的贵族王族,要往远东迁。
    这样十几二十几年后,当地学汉字说汉语,慢慢都能变成宋人。
    这工程非常巨大,还得一步步来,先消他们兵权,然后再逐一对付各地蕃国,估计需要几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能完成。
    就看当地百姓会不会起来反抗。
    十月中旬,大宋使者谢堂,把耻辱的国书送到北条时赖桌上。
    当时北条时赖看的差点吐血,想拍案而起,举兵再战。
    但想到如今全国兵马几乎尽丧,宋军把两三万降兵推入大海,震惊全国,北条时赖知道,现在没有人愿意再和宋人开战了。
    宋军开始的条件很好,主要也是瓦解各地蕃国。
    第一条是幕府无条件投降,还权于本国大王后生草,幕府勋贵武将们,全部出家当和尚,其余各地藩王保持原样,留在自己封国内。
    这条件让其他蕃国看到,还是相当高兴,反正对付是幕府,和他们没关系,大伙举双手赞成。
    这也是日本国内老套路,战败的出家当和尚,相当于下野,证明宋人以后也不会追究他们。
    不过日本人显然不了解赵与芮的套路,很多年后,他们会发现,历史性的文件,没有现实性的意义。
    这一条还算好,北条时赖也能接受,只是下野而已,又不要他的命。
    第二条就过份了。
    把西某寺桔子,送到临安城。
    桔子是谁?
    前大王后差鹅的皇妃,现在大王后生草的亲母。
    桔子十八岁入宫,因风姿温雅,大王对她有特殊恩宠。
    桔子长的比较漂亮,宠冠后宫,到现在不过二十六岁,正当风华。
    她似乎也很爱夫君,历史上后差鹅死后,她也直接落发当了尼姑。
    北条时赖看到这里,差点跳起来。
    后差鹅还没死呢,赵与芮你要不要脸?
    但后差鹅只当了几天大王就退位,目前不是大王,大王是他儿子后生草。
    而北条时赖又不是后生草老爹,更不是桔子老公,当然做不了主,他强忍怒气,继续往下看。
    日本国不立大王,为大宋附地,降为国公。
    以后后生草不叫王了,叫东瀛公,世袭罔替,由大宋朝廷养着。
    北条时赖当然不满,但这也不是他能做主的,得后生草同意才行。
    他认为上面两条,后生草和后差鹅都不会同意。
    后差鹅现在虽然不是大王,但也有权决定。
    再看后面,那是一条比一条耻辱。
    东瀛诸蕃地不得有军队,全部解散,宋廷会和各蕃国做生意,提升大家收入。
    百姓会有部份迁移,缓解地方粮食压力。
    这点北条时赖认为,就是想消减他们人口,不是为了缓减粮食压力,毕竟日本很少发生粮食危机。
    然后是京都每年要上交宋廷多少税赋,多少物资等,宋廷相应会有多少回赠等,反正肯定是是京都吃大亏,要付出大量财物,但这对战败国来说,也没办法。
    种种条目全是不合理的屈辱条议。
    北条时赖没有签字,无声表示了抗议。
    他也很有骨气,第二天有人发现,他在府中剖腹自杀。
    他宁可死,也不愿意签这种投降书。
    幕府由北条时赖的叔祖北条重时签了字,然后随宋使一起前往京都。
    谢堂到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前大王后差鹅。
    后差鹅现在落发为僧,在寺庙呢。
    他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先拜见了桔子。
    也不知他和桔子说了什么,很快,桔子去见后差鹅,劝说签字投降,把她送往临安。
    后差鹅勃然大怒:“我尚在世,送你去宋国,有何面目,见历代祖宗?”
    说罢冲出房间,要去找自己封存的剑,并声称,愿举国之兵,再战宋人。
    桔子哭着抱着他双腿:“举国上下,已经无精兵。”
    “各地蕃国也不会帮我们。”
    “大王,请为天下百姓,降了吧。”
    “赵与芮的使者究竟对你说了什么?”后差鹅怒道。
    桔子只是哭,并不回答。
    元贞十八年十一月,后生草代表日本大王签下降书,送母亲桔子去临安以为人质。
    桔子离开的第二天,后差鹅在庙中自裁。
    元贞十九年,宋军攻灭日本。
    元贞二十一年,宋军攻灭阿巴斯等诸国。
    元贞二十二年,宋军攻灭德里苏丹国。
    宋军三线开战,最早先打德里苏丹,但用了六七年才彻底征服。
    元贞二十六年,宋军第一艘蒸汽船只问世,但当时非常小,也只能在内湖运输少量物货,因速度奇快,被用来当通信船。
    元贞二十七年,大宋无线电局成立,无线电正式利用。
    同年,宋军集合二十万民夫,开挖苏伊士运河,成为后世暴君赵与芮的又一次功绩。
    原历史,在十九世纪由法国人开干,前后用了十一年,死了十二万民夫。
    现在由宋军开干,负责这项巨大工程的,正是大宋最仁慈的皇长子,赵祺。
    元贞二十八年,宋军在后世澳州的第一个大澳城建立。
    元贞二十九年,蒙哥惧怕宋军兵锋,迁都凶牙利首都布达城,并立国为蒙,称大蒙。
    元贞三十年,大宋迁都燕京,原京师临安为陪都。
    元贞三十五年,大宋第一条临安到建康的铁路建成。
    元贞四十年,大宋第一条蒸汽战船问世,船速得到极大的提升。
    此时大宋的国土,包括后世整个亚洲,整远东,部份非洲加奥大利亚、新西蓝等大洋州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巨大无比的皇朝,并控制着马六甲,白令海峡,原波斯湾,和正在建设中的苏伊士运河。
    这一年,赵与芮六十五岁,大宋全国人口,超六亿,占据全世界gdp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元贞四十年年,十二月。
    陪都临安城,皇城。
    上午八点,刚起身的赵与芮想从床上跳下来。
    猛然发现自己动作慢了很多。
    他一时呆呆的坐在床榻边,双目有点失神。
    “陛下。”边上已经满头白发的内侍省一把手胡松看到赵与芮在发呆,不由吓了一跳,赶紧小声的叫了声。
    “啊。”赵与芮恍然大悟,他看了眼胡松,当年跟着他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宦官,如今也已经满头白发。
    “胡松,把镜子拿来。”赵与芮笑道,说罢站起身,双手伸开。
    胡松赶紧转身,拿了面镜子,四周几个宫女这时上前帮赵与芮穿衣服。
    胡松把镜子放在赵与芮脸前面,赵与芮一边让宫女帮他穿衣服,一边照镜子:“朕的白头发,好像没有你多啊,胡松你这几年白的好快?”
    胡松笑道:“陛下是真龙天子,青春不老,微臣岂能和陛下比――”
    “老了,动作慢了,不服老也不行啊。”赵与芮长叹道。
    胡松赶紧又说了几句好话,不过他也知道赵与芮性格,赵与芮不吃这套,自然也不敢多说。
    就在这时,赵与芮感觉到有人好像在不知不觉的触碰自己。
    他低头看去,就见一个约十六七岁左右的小宫女,在帮他穿衣袍时,若即若离的用手碰着赵与芮。
    大概发现赵与芮在看她,小宫女脸上顿时变的通红。
    身边四个宫女环绕,鼻尖隐隐能闻到她们淡淡的体香,那种青春的气息,让赵与芮突然间有些心神恍惚。
    “青春真好。”赵与芮暗暗叹道。
    他再次低头看了下那小宫女,小宫女紧张的在帮他穿衣服,可能因为皇帝在看她,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这小宫女胆子不小?赵与芮当然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小宫女叫丁兰,十三岁入宫,已经十七岁了。
    这年纪在以前的南宋都算老年女人,赵与芮当皇帝的最近十年都在提倡晚婚晚育,并在学校中招收了大量的女学生,但民间可没这么容易接受。
    很多富人和官勋的女儿们可能接受了新教育比较多,或许不急着嫁人,但普通百姓还是会尽早出嫁。
    按大宋皇宫规定,还是赵与芮后来订下的,宫女二十岁可以出宫,二十岁显然太老了。
    丁兰当然希望自己能永远留在宫中,像她这种二十岁出宫后,嫁人很容易,有皇宫背景,大伙都想睡睡皇城里的女人,但想嫁个好人家可不容易。
    “丁兰老家哪的?”赵与芮这时问道。
    丁兰闻言立刻站起身,小声道:“回陛下,奴婢老家定海。”
    “哦,那是朕以前外判的地方,那算半个老乡啊。”
    丁兰顿时脸露喜色。
    赵与芮好声和她说了几句,一会功夫,终于衣服穿好了。
    这会正是在进入冬季,天比较冷,赵与芮这几年怕伤风感冒,穿的还算比较保暖。
    片刻后,赵与芮带着胡松,两个小宦官大摇大摆往垂拱殿去。
    胡松跟在后面半步,小声问:“陛下中午,要侍寝吗?”刚才赵与芮和丁兰的互动,胡松当然看在眼里,他佩服丁兰胆子大,加上赵与芮还主动和丁兰说话,以为赵与芮想添妃子。
    “不用。”赵与芮摇头:“都还小,不要害她们了,朕这副样――哎”要是年轻二十岁,还得睡一睡才好。
    胡松无言以对,退身到后,他小心跟在赵与芮身后,想着今天官家已经说了几次自己老了,看来官家似乎有什么打算?
    等赵与芮到了垂拱殿时,现场已经有几名官员在等着他。
    赵与芮的大宋朝学明朝,临安设陪都,还有八部。
    因为大宋现在不止六个部,先后添加了好多部,京师有十几个。
    临安放了八个,每部有一个尚书,两个主事,共三个官员,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个官员。
    这些人当然没啥事,主要还是负责帮皇帝处理事务,陪着皇帝。
    今天现场有临安户部尚书江镐,运输部尚书陈继周等,八个尚书有四个在场。
    皇帝在临安的期间,他们八个尚书每两天一班,一天来四人。
    赵与芮进来时,就见桌上摆着好多文书,四位尚书正在批改文书,批好的则画了线,放在另一侧。
    见皇帝进来,四人赶紧起身,纷纷拜见。
    “免礼免礼,你们忙们的。”
    赵与芮坐下后,随手拿起几份奏折,一边看一边道:“这几天可有什么大事?”
    “首辅真志道请辞,内阁请示陛下。”边上一个年约三十岁的青年道。
    赵与芮转头,看到是吏部尚书文云孙。
    文云孙就是后世的文天祥。
    文云孙原本中了进士之后才改名,但大宋在赵与芮改制下,文云孙一直没中。
    后来还是赵与芮想到文天祥这个人,通过打听之后,才找到文云孙,给他破格重用。
    八年前文云孙到临安某县先做主薄,然后迁知县,做了几年后,赵与芮发现他还是有点能力,后迁临安八部,先做主事,再做尚书,磨练磨练。
    这边的尚书,当然不能和燕京的比。
    首辅真志道是真德秀的儿子,今年也年纪大了,所以请辞退休。
    “真志道几岁了?”赵与芮问。
    “六十五了。”有人回应。
    “内阁可有拟推首辅人选?”
    “推了四个。”
    “四个?”哈哈,赵与芮笑了。
    这些年他一直放权,主要是让内阁处理全国事务,每年有一大半时间在临安,有时还会出去闲逛,甚至还悄悄去过大员和高丽等地。
    没想这么十几年下来,内阁都分成四派了?
    当然,他们有推荐的权力,最终决定还得看赵与芮。
    赵与芮拿过四人名单,一个个看过去。
    余如孙、吕师夔、赵、史介青。
    余如孙是余儿子,余已经在两年前病故。
    吕师夔是吕文德儿子,吕文德还没死,但已经退休在家,身体也不好,长居临安,并没有去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