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凌乱足迹
作者:刹车很及时   刑警日志最新章节     
    现在的天气温度较低,一般人外出都已经戴了手套,何况抛尸的凶手。

    昨天他们做现勘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指纹之类的证据。

    陆川昨天就在围墙外勘察过,对地面的情况有印象。

    所以,现在一眼就能看出地面的变化。

    杂乱的脚印深深印在积雪中,靠近围墙根有明显用力蹬踏的痕迹。

    拿出标尺,照相机,陆川开始拍照。

    很快,一组凌乱但是清晰的脚印就被提取完毕。

    “按照脚印的方向,对方是从西边过来,然后原路返回。”

    细致的说,足迹分析包含两个方面的领域,一是根据脚印的形状、大小、深浅分析脚印所有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特征。

    另一个方向就是足迹追踪,也叫做步法追踪,这是一种动态足迹分析方法。

    根据罪犯足迹形态特征和步法特征,结合调、访问,明罪犯的来去踪迹。

    步法追踪是一种经验科学,从民间“码踪”经验总结发展而来,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根据步法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鉴定技术。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足迹特点与行走规律,是很难改变的。

    比如外八字、内八字,再比如罗圈腿、X型腿。

    高超的足迹分析能从脚印的轻重、步态、步幅、虚边、压力、带土等情况,分析出人的性别、职业、身材、习惯、年龄、身体特征等。

    其中,最容易判断的是身高体重。

    通常来说,脚印长度等于身高的七分之一,当然这只是笼统的说法,具体的计算公式是身高等于脚印长度乘以6.876。

    而不同年龄段的作案嫌疑人,脚印也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

    比如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步子短,脚印瘦小,脚印之间的距离往往不规则,骨缝细小,脚印整体感较强,步行的路线往往弯曲。

    而青年犯罪嫌疑人多数情况下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走直线。

    中年犯罪嫌疑人又有不同的特点,走路稳、慢,脚印间的距离相较青年时代会变短。

    年迈的犯罪嫌疑人步幅变得更短,足迹中脚后跟的压力比脚掌重,骨缝变宽,脚印整体感会变的稀疏,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同时,如果现场犯罪嫌疑人步伐混乱,脚印间距离不匀,说明嫌疑人可能精疲力尽,或者已经受了伤。

    积雪上的脚印,虽然凌乱,但是后跟凹印很深,前掌浅,说明嫌疑人腰板挺直,体态很好。

    凶手第二次抛尸,虽然让办案的压力骤增,但是相应的,凶手也留下了更多的更明显的痕迹。

    “小陆,你先采集脚印,我给秦队汇报一下凶手足迹的方向,看看能不能做一些追踪。”

    “好的师父,我这采集完,我们对周围再进行一次勘察。”

    昨天上午案发后,现场方圆一公里内的所有物证都被采集回去。

    现在再走一遍,如果有发现,那就有跟凶手发生关联的可能。

    比如凶手抛尸后抽了一根烟,那就在好不过了。

    这就相当于嫌疑人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局子。

    但是,事与愿违,凶手显然没有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