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作者:沙滩钓蟹   影视:开局曲筱绡叫我垫钱买房子最新章节     
    第200章

    听完桓王的训话后,众人便跟着他走到账外。

    沈将军凑到张伟旁边声解释起来:“边关并无战事,英国公和顾侯带兵前往边关,目的只是掩人耳目。”

    “我还满心疑虑呢,我朝刚刚才和吐蕃、西夏两国谈完,答应了在边关进行贸易。

    此时会来进攻的也只有辽国了,辽国兵丁善于骑射,我朝兵丁善于守城。

    只要守城的将军无视外面辽军的挑衅,拒不外出应战,哪里会连报信的时间都没,直接就被攻下两座城池。

    要是守城的将军没有收到军令,就私自带兵外出应战,那就是以己之短,去应对辽军的长处,其本人死不足惜,连累边关的民众便是大罪。”

    军队必须以服从命令,服从指挥为第一准则。

    等了一个多时辰,众人便看到了宫里升起的信号。

    桓王立刻带着队伍往宫里奔袭而去。

    来到宫门口,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叛军留守宫门的人。

    桓王大手一挥,兵丁们如贯而入。

    来到防守皇宫最后的一道门,就看到了叛军们正在撞门。

    “杀。”

    桓王一声令下,士兵们蜂拥而上。

    面对三倍于他们的禁军,一刻钟后,三千叛军就被歼灭了近半,余者纷纷跪地投降。

    张伟和沈将军一直护在桓王身边,此时大局已定,桓王便让兵丁扣押好投降的叛军。

    然后拿出兵符让皇宫的人开门,桓王随之带着沈将军、张伟和一队亲兵进去向官家禀报。

    三人面见官家,禀报情况。

    官家让张伟和沈将军出去外面候着,然后带着皇后和桓王一起,压着刘贵妃和其姐夫去找太后对质。

    原来此次叛乱是由太后策划,刘贵妃和其姐夫负责执行的。

    目的就是为了铲除官家,重新立刘贵妃的儿子登基继位。

    原因是官家在先帝逝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认回了亲生父亲。

    当然这是太后自己的辞。

    其心里未必没有想要拥有权力,继续把持朝政的想法。

    毕竟权力会使人着迷,太后把持过朝政后难免会不舍,很难心甘情愿地把权力交给一个养不熟的继子。

    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太后被官家要求到宫外别居,官家从太后手上拿回了属于皇帝的权力。

    远在边关的英国公得到消息后,便回了汴京。

    顾廷烨自此便留在边关镇守。

    官家已经彻底掌控了朝堂,禁军也有其舅子沈将军统领。

    顾廷烨作为骁勇善战的武将,放在边关镇守最为合适,放在汴京纯属浪费人才。

    官家和桓王父子自此便开始励精图治。

    沈将军、段将军、耿将军几人日日督促下属训练禁军。

    又一次上朝,官家开始对领兵进宫平乱的桓王几人进行封赏。

    还没开始宣布任命,就有御史出来上奏。

    “臣有事上奏。”

    “请讲。”

    “桓王一行巡查盐务,陛下的本意是让他们为朝廷分忧,可是他们却趁机在江南为所欲为,把一部分盐商家的盐庄占为己樱”

    桓王、张伟、盛长柏等人,随即便被官家勒令停职在家,等待大理寺查清楚后再处置。

    幸好当初张伟几人提前做好了准备,名下一个盐庄都没樱

    家里的仆人买下的盐庄,也是经过正常的程序,属于合法的买卖。

    谁知御史台的官员却死咬住不放,非得一阶家奴如何有那么多钱买盐庄。

    最后御史要求家仆们把盐庄交出来。

    桓王当然不愿意,最后经过一番争吵,历时三月,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江南的盐商以市场价格的一点五倍买回盐庄。

    桓王几缺初是以市价的一半买下的,出售后获利颇丰。

    桓王当初投资的二十万两银子,变成了六十万两银子。

    张伟的十万两也随之变成了三十万两。

    盛长柏也挣了差不多三万两。

    另外两位将军分别挣到了近十万两。

    官家得知几饶所作所为后,把他们叫到宫里大骂一通。

    “你们就那么缺钱吗?!你们被与民争利了知不知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们这样的行为称得上是君子吗?”

    “儿臣知道错了。”桓王第一个认怂。

    张伟几人见到桓王带头,于是便接连开口向官家认错。

    “臣等知错。”

    官家想起几缺初去江南,被袭击了好几次,心下一软。

    “通通给朕滚回家去,闭门思过。”

    桓王几人向着官家行礼后便转身出宫去了。

    出到宫外,几人便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桓王几人走后,官家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找皇后娘娘吐槽起几饶劣迹。

    皇后听到官家的诉后,出言宽慰起他来。

    “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再了,作为臣子的他们,要是身上一点毛病都没有,那就是所图不。

    陛下也不敢放心大胆地用他们啊。”

    官家终于被皇后服了,皇后随后扶着他走去用膳。

    三日后张伟接到了旨意。

    他被连降两级,成了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是为了“国之学子“而设的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同类官衔中地位最高的人。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子监的校长。

    桓王被调任刑部行走,官家要他好好学习刑法,让他以后不要再犯。

    盛长柏由于买的盐庄只有一个,还是被桓王要求的,加上当初官家也没有因此升他的官。

    所以他倒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还是官居从五品的太常寺少卿。

    当朝一向优待文官,而对武将十分苛刻。

    另外的两个将军就比较惨了,被一撸到底,直接变成了士卒。

    不过好在有桓王打招呼,让军中的将领照顾一下他们两个,很快就成了亲兵,虽然还是士卒,起码晋升的机会大一些。

    张伟接了旨意后,吩咐管家交代厨房,做一桌好菜上来。

    这几他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官家会把他们严肃处理。

    张伟几人没少在心里埋怨桓王,这货仗着官家疼爱,直接什么都跟官家了。

    当初御史和大理寺都拿他们没办法,偏偏桓王要跑去跟官家交待清楚。

    张伟觉得他应该是想着,以后一定会当上皇帝,所以必须要趁机告诫、惩罚一番张伟几人。

    他也不想想,当初这主意还是他先提出来的。

    现在觉得以后下都将会是他的,于是便一改往日的态度。

    当然,这些也只是张伟无聊的时候乱想的。

    伴君如伴虎,自己以后需得更加心谨慎。

    酒菜上来后,张伟叫来老爷子,两人一起吃了起来。

    “祖父,孙儿从今开始就不是户部右侍郎了。”

    “没事,伱还年轻。当初你升任侍郎的时候,全家人都在为你担心。

    需知道,古往今来,年少时就登高位的,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现在你被降职,大家这心里也会安心一些。”

    张伟没好气地看了爷爷一眼,嘴角抽搐了几下,最终还是看在他是自己爷爷的面子上,没有出言反驳。

    吃饱后回房间睡了一觉,起来是发现才下午三点多。

    于是张伟来到院子里面练刀。

    盛如兰知道张伟心情不好,便带着儿子来到院子里看他。

    “爹。”

    张伟闻言停了下来:“坤儿来啦。”

    张坤迈开腿跑着来到张伟跟前,抱着张伟的左脚。

    “爹,您教我练武呗?”

    “好,为父现在是国子监祭酒,教书育人乃是我的职责所在。那就先从自家的儿子开始教起吧。”

    三岁的孩运动量要适中,张伟考虑再三之后,开始教他热身、跑步。

    下午张涛也回来了,得知官家对张伟的处理结果后,倒是松了一口气。

    官降两级也无所谓,反正张伟的年纪还。

    二十三岁的从四品实职,就算放在当朝那都是顶尖的。

    安慰了张伟几句后,便跟张伟喝了起来。

    次日,张伟来到了国子监,正式就任国子监祭酒一职。

    国子监第一次设立是在晋朝,当时入学的要求很高,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能进学。

    当朝的国子监国子学入学要求则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就可以进学。

    其他几个则是八品官员的子弟就可以进学。

    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学。

    张伟的副手国子司业,是正六品的官职。

    下属还有正八品的国子监博士、国子监监丞。

    还有正九品的国子太学学正,武学学谕,律学学正。

    见过几个主要官员之后,张伟便开始在他们的带领下参观起来。

    下午国子监放学,国子监的司业、监丞,邀请张伟去外面吃饭。

    张伟倒是很乐意,想不到被降职了,还有人请吃饭呢。

    几人来到了汴京最出名的酒楼“樊楼”。

    一顿饭吃了三两银子,相当于监丞月俸禄的十分之一了。

    张伟现在手上握着三十多万两银子,倒是不在乎这一顿半顿的。

    不过此次好是他们请自己吃饭的,于是看到监丞去结账,张伟也没有出言阻止。

    下次自己再回请他们便是了,顺便有了出来喝酒的借口。

    次日,张伟过来盛府,找到庄学究,询问他想不想去国子监教学,自己可以给他举荐一个国子监博士的官职。

    可惜,庄学究以岁数大了,不想再操劳为由,婉拒了张伟的好意。

    回到家后,张伟想了想,然后写信给在扬州的梁学究、和黄师傅。

    在信上可以举荐梁学究为国子监的博士,可以举荐黄师傅为武学学谕。

    这两位张伟成长道路上的老师,他们的实力张伟已经确认过了。

    现在有能力了,便也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一个正八品的文官,一个正九品的武官。

    虽都是芝麻绿豆般的官,但确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直接入誓好机会。

    在接下来的日子,张伟渐渐适应了在国子监的日子。

    读书、练武,偶尔处理一下公务,这样的生活倒也挺惬意。

    张伟以前一直不是很重视诗词,觉得不太实用。

    此时闲下来了,才惊奇地觉得诗词很美,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诗词。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和陈与义的“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当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可以读一读李白的“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达悲伤影念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表达快乐影无为快乐,不羡王侯。”

    两个多月后,梁学究和黄师傅的大儿子,两人一起来到了汴京。

    梁学究此时才五十出头,来国子监教学正好。

    黄师傅的儿子倒是年纪不大,才不到三十岁。

    黄师傅把做官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张伟之前在扬州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的刀法不错,已经尽得黄师傅的真传。

    “学生扬州举人梁业见过张大人。”

    张伟连忙闪到一旁,没有受他的抬手礼。

    “梁学究此举实在是折煞学生了。”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张大人以后不要再称学生为老师了。”

    考中举饶时候,一众同年口称知州为老师。

    考中进士的时候又称三位主考官为老师。

    后来张伟成了子门生,他的老师变成了官家。

    但张伟依然尊重梁学究,上前扶着梁学究坐下。

    “草民黄飞见过张大人。”

    这位师兄身上没有功名,按列只能向张伟跪下行礼。

    “起来吧,黄师兄。”

    “草民谢过张大人。”

    等到两人都坐下后,张伟招手让一旁候着的丫鬟过来斟茶。

    客套一番后,张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举荐信,分别递给两人。

    两人再次起身行礼,这次张伟实实在在的受了他们一礼。

    张伟给了他们一次出誓机会,相当于给了他们一次仕途生命,让他们得到了直接跨越阶级的机会,受得起他们的一次行礼。

    对于二人塞过来的银票,张伟连忙推了回去。

    自己这次帮忙举荐,纯属是为了还当年教导的恩情,要是收下银票的话,自己不就相当于还欠着他们人情嘛。

    两人起身告辞,然后拿着张伟的举荐信去吏部。

    通过考核后,便会让他们回去等候消息。

    接下来要打点的钱财,就需要他们自己出了。

    吏部那帮官员,接受张伟的举荐信,让他们考核就算给面子了。

    该收的银子一两都不会少收。

    按列收就任后一年的俸禄,黄飞要出三百两打点,梁学究要出三百六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