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重修《大明会典》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方才,朕说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放下手中的册子,朱由校看着众人继续道。
    “那么,朝廷要维护公权,各个衙门的职能都需要明确,这点上,朕在翻阅了良久的《大明会典》后,有很多的疑问。”
    “各家典籍中,对职业的分工为士农工商。”
    “其中,六部里,吏、户、工三部份管士农工三类,但商这个行业,却一直没有一个专管的衙门,让朕很是疑惑。”
    “而且《大明会典》中,对各个衙门的职责、职能、权利都没有明确的描述。”
    看着在场众人,朱由校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所以,朕想要趁着顺天府新政施行的过程中,发现、讨论,而后重新修撰《大明会典》,尤其是《诸司执掌》,要将如何维护大明的公权、私权进行详细的阐述。”
    “应当如此。”
    听到了皇帝的话,毕自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考虑的是,大明官员的职权混乱,若是能够重修《大明会典》对此进行规范,对他执行新政很有帮助。
    “臣赞同。”
    这时,吏部尚书周应秋、工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袁世振等人,也纷纷开口赞同了皇帝的决定。
    “孙爱卿?”
    看向唯一不出声的孙如游,朱由校好奇的问到。
    “爱卿可是有所疑虑?”
    “回陛下。”
    眼神闪烁一下,孙如游开口道。
    “如今礼部、翰林院、詹士府事务繁忙,恐怕抽调不抽人手负责此事。”
    “孙爱卿多虑了。”
    闻言,朱由校皮笑肉不笑的开口到。
    “既然是重修《大明会典》,尤其是要着重修撰《诸司执掌》,那么朝廷上下各衙门就都要参与其中,不能只让礼部、翰林院负责。”
    “臣赞同陛下的想法。”
    看着皇帝,孙如游心中一凌,当即躬身到。
    “嗯。”
    见到六部尚书都同意了,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朕要说的第二件事情,和孙传庭与杨嗣昌有关系。”
    伸手指了指现场的两个“小官”,朱由校开口道。
    “你们两人要重点对转运司和边境对蒙古之事进行总结,写封奏章之后,送上来让朕先看看。”
    “臣等遵旨。”
    闻言,两人同时对皇帝拱手应道。
    此刻,他们两人终于明白了,皇帝压在二人肩膀上的担子。
    “今天的事,我总觉得陛下话里有话。”
    回京的路上,毕自严与袁世振两人同乘一辆马车,说着话。
    “我也有同感,但还没领悟到陛下说的那些话深处的含义。”
    闻言,毕自严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过,他此刻的思考的中心明显放在今天皇帝说的那些话上,没往深处想其中的内容。
    从皇帝先前说货币之事,毕自严就有种感觉,皇帝的这些话,恐怕其中是有一套体系的。
    但不知为何,皇帝一直扣扣索索的,没有将全部的内容都说出来。
    而与此相同的,是厚着脸皮与周应秋同乘一车的孙如游。
    “陛下聪慧,太聪慧了。”
    看着身前的周应秋,此刻的孙如游,居然身体都在颤抖。
    “陛下聪慧,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
    此刻的周应秋,对孙如游在恐惧什么,明显不知道。
    他就没有以往各党之间的狗斗思维。
    “能辅此君治国,你我日后必留名青史啊。”
    “你。。。哎。”
    看着一脸对皇帝崇敬之情的周应秋,孙如游嘴张了张,所有的话都被噎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
    周应秋在被皇帝直接提拔为吏部尚书前,一直都没被深度牵扯进大明的党争中。
    因为朝中没靠山,他自万历二十三年中举后,先在都察院观政治,然后就连干三任知县。
    搁知县任上卷了十年之后,万历三十三年后,才被调入京城,任职吏部验封司主事。
    然后,从万历三十三年到万历四十一年,他又将吏部验封、考功、文选三司,干了个遍,可谓是大明一块砖,那里缺人就往那里搬。
    万历四十年九月,周应秋升文选司郎中(正五品),然后第二年,他就被东林御史魏云中弹劾【引进匪人,流毒天下】,只能以养病为名滚蛋回家。
    一直到了万历四十五年,叶向高滚蛋,方从哲上位后,才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里,将周应秋重新起复,任职太常寺添注少卿,而后升右佥都御史,任南赣巡抚。
    没有任职高层的经验,就导致了周应秋很难混进东林亦或齐楚浙党的高层,让他对文官与皇帝的争权夺利缺少一个明确的认识。
    皇帝想要重修《大明会典》,别人不知道,但一辈子都泡在翰林院中的孙如游,对于此书的作用是再清楚不过。
    《大明会典》,就是大明皇权和臣权相争的一个缩影。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大明会典》就是党纲+宪法+民法典加上一大堆东西。
    清楚了《大明会典》,也就清楚了大明皇权和臣权的争斗。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诸司职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十门,共十卷,明确了大明朝廷各衙门的职权。
    明英宗天顺二年,夺门之变朱叫门还没在皇位上做稳,内阁首辅徐有贞阁臣进言,比照《诸司职掌》因革损益类编新书。
    然而“未及成帙耳”,朱叫门就嘎了,他儿子宪宗上位。
    作为一个挽大厦于将倾之际的皇帝,面对要续编《诸司职掌》,或另编一书与《诸司职掌》并行,这种朝臣想要从法律上从自己手中夺权的行为,当然是不允许的。
    为此,即便在成化六年和成化十年,先后有朝臣群起两次上奏请修,进行汇编,但朱见深都是不予理睬。
    第一版《大明会典》的正是开始编纂,是在明笑宗朱祐樘的弘治十年。
    明笑宗的成分,懂得都懂。
    所以,从弘治十年三月开始,大学士徐溥、刘健等人开始进行系统性纂修,终于在弘治十五年修成,赐书名为《大明会典》。
    然而“可惜”的是,这版《大明会典》还没来得及颁布,弘治就嘎了,正德上位。
    正德是个什么人,懂的也都懂。
    面对文人们拿出来的充满问题的《大明会典》,正德命令大学士李东阳等人进行重校,正德六年由司礼监刻印颁行,世称《正德会典》。
    这版《正德会典》颁布后,正德在专权的路上一路狂奔,各种欺负文官,所以他就落水了。
    正德落水,嘉靖入关之后,事情有了小小的变化。
    作为一个权谋点满的皇帝,嘉靖对于文官们想要重修《大明会典》想的是什么,那是相当的清楚。为此,嘉靖八年(1529年),他令人将从弘治十五年至嘉靖七年中续定的事例,进行编纂之后,以类附入《正德会典》。
    等到隆庆驾崩,张居正当政的第三年,张居正开始主持重修《大明会典》,想要以此将自己变法的政策保持下去。
    但可惜的是,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痔疮术后感染病逝,万历开始清算张居正。
    而《大明会典》的编纂权,也落入了内阁首辅张四维的手中。
    张四维这个清算张居正的主力军是个什么成分,想来不需多言。
    为此,修成的《万历重修会典》,或者说《大明会典》根本就无法满足张居正生前保证自己变法得以保存的想法。
    如今,朱由校提出要重修《大明会典》,这明摆着是要从法律意义上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
    对于这一举动,孙如游心里那可谓是非常的不舒服。
    看着眼前不明白其中的轻重,孙如游嘴嚅动了几下,话还是没能说出口。
    主要是,他此时不知道这个话该怎么说。
    以往编纂《大明会典》都是翰林们的事情,现在皇帝要将各部都拉进来,他和周应秋说不能重修。。。
    恐怕周应秋就会记恨上他。
    “。。。”
    看着死皮赖脸的上了自己的马车,但此时却什么都不说的孙如游,周应秋的脑门上冒出了几个问号。
    作小睡状的靠在车厢上,眯起了眼睛,周应秋看着孙如游开始了琢磨。
    这个孙尚书,想做什么呢?
    一直等到马车驶进了永定门,周应秋都快睡着了,孙如游也没开口说话。
    看了眼死活不开口的孙如游,周应秋冲车外开口道。
    “载我去顺天府衙门,我要寻周知府议事。”
    说着,周应秋看向孙如游问道。
    “不知孙尚书是。。。”
    “将我放在正阳门外即可。”
    此时,孙如游终于从自己内心的挣扎中回过神来,对周应秋道。
    顺天府衙门在北门安定门南边,他要是让带了过去,怎么回衙门都成了个问题。
    “好。”
    闻言,周应秋点了点头。
    “先去正阳门,而后我们从崇文门进城。”
    对着外面,周应秋开口吩咐道。
    “。。。”
    看着眼前的周应秋,孙如游脑袋上浮现出几抹黑线。
    周应秋要去北面,进正阳门走御街过东长安街,再走崇文门里街,这条路宽敞开阔,是最方便的一条路。
    但现在周应秋要从正阳门绕道去崇文门进内城,这态度就是要和他撇清关系啊。
    保持着诡异的对视,一直到马车将孙如游放在了正阳门外,周应秋默不作声的看着对方一步一步走进了正阳门。
    “东家,现在就去顺天府衙门吗?”
    看着沉默不语的周应秋,车夫开口问道。
    “走吧。”
    转身回了车中,周应秋挥了挥手。
    随着六部尚书回到京中,皇帝打算要重修《大明会典》的消息,理所当然的传了出去。
    下午时分,还没放衙,但从周嘉谟手中接任了继续修实录任务的翰林大学时韩爌却是满脸的痛苦。
    “会,他太会了。”
    从文书的口中听说了皇帝要各衙门合作,一起重修《大明会典》的消息后,韩爌人都麻了。
    这种想要做一件事情时,先小范围商讨,形成一个政策后,使用政治正确的风力进行推动,让别人在不知不觉就上了他们的贼船,这种办法不是他们东林,他们清流最为擅长的吗?为什么现在皇帝能会这种通过政治正确推动风力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方法啊。
    “韩公,现在不是皇帝会不会的问题。”
    看着脸色难看的韩爌,孙居相不由的出声道。
    “而是这个《大明会典》要怎么修,谁来作为总裁官。”
    “那还用说,肯定是毕自严啊。”
    闻言,韩爌不屑的撇了撇嘴角。
    想要变法能站得住脚,就肯定是需要一个章程的。
    前些日子,他就听说毕自严等人和顺天府官员们讨论了新政得失。
    今天皇帝毕自严上午还在和他们在文华殿进行年终大议,下午就传出了要重修《大明会典》的消息。
    今日很明显这是皇帝又一次在给毕自严站台。
    “重修《大明会典》,事干重大,这种事情若是落得奸党手中,那不致使朝纲败坏,人心不古?”
    看着韩爌,孙居相开口到。
    “韩公您此时就应该挺身而出,当这个总裁官啊。”
    “我从内阁辅臣变成翰林大学士,刘一燝更是因为大逆不道的在东林书院讲学,而被斩首示众。”
    看着孙居相,韩爌不由的开口嘲讽道。
    “你这个时候想蹿腾让我去当这个总裁官,你是有多想让我死?”
    斜眼看着孙居相,韩爌差点儿就骂上一声傻叉。
    孙居相是山西沁水人,韩爌是山西蒲州人,若不是看在同为晋党的份上,韩爌大耳刮子抽丫的心都有了。
    “重修《大明实录》之事,背后是皇帝在主持,这件事上捣鬼不用皇帝出手,朝堂上的那些个实权官们就能将我们给活撕了。”
    “那件事别掺和。”
    在椅子上坐下,韩爌对孙居相嘱咐道。
    “行。”
    听到韩爌的话,孙居相只能憋屈的点了点头,应声道。
    “年后向顺义王买马之事,你们太仆寺准备的如何了?”
    孙居相是太仆寺少卿,分管宣府、大同对顺义王土默特部的赏银买马之事。
    “朝廷的本金已经准备好了,都是银币。”
    听到韩爌说到重要的事,孙居相当即开口道。
    “现在银币是值钱物什,私下里给我们都留着。”
    闻言,韩爌眼珠子转动了几下后,开口到。
    “另外,你派人联络一下顺义王那边,我们有些事情要和他们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