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两个方向说完,你们能走了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看着皇帝的后军都督府正军和当地守备军两相联合的军制,熊廷弼将自己袖子中的一道奏本往深处推了推。
    他本想再向皇帝要点儿权力,好对辽东都司进行一个大范围的整顿,调整军事部署,但现在看来,不用他自己提,这活儿也要落在他的脑袋上了。
    “陛下,如此大改,恐怕会在朝野间引起非议。”
    站在皇帝的身后,礼部尚书孙如游小声的道。
    “陛下锐意图新之志,臣等素知,然天下臣民不知道,常有人言,祖宗之制不可废,如此大动干戈,恐致人心浮动。”
    这就是小心的提醒皇帝,别跑的太急,摔着了。
    “大明的军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听出了孙如游话中的意思,朱由校摇了摇头道。
    “趁着现在辽东刚打了胜仗,各地客军还未回返,抓紧先对辽东下手,等到辽东改完,山沟沟里的建奴也剿的差不多了,也就能对其他各镇动手了。”
    “陛下决心已定,臣本不应多言。”
    听到皇帝表决心的话,毕自言这时插嘴道。
    “但臣想问,后军都督府的行衙,放在何处?”
    “先放在沈阳,至于日后。”
    闻言,朱由校眯着眼睛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点。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看着皇帝指着的那个位置,在场众人,除了兵部尚书黄克瓒,其他人纷纷就是一惊。
    因为皇帝指着的是大宁,日后这地方叫承德。
    “臣赞同。”
    “我大明若是可以收复大宁卫,则燕山之北,进可以此为矛,威慑蒙古诸部,退也可据城而守,御敌于边墙之外。”
    看着皇帝指出的位置,工部尚书徐光启第一个表态道。
    “但目前。。。”
    “收复大宁的话,话说的过早了。”
    对于徐光启的但,朱由校摆了摆手。
    老徐头的战略眼光还是足够的,但可惜不是时候。
    “想要收复大宁,就先要完成辽东改制,将后军都督府的战力拉起来,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人手,开拓辽东的土地,积攒粮草。”
    “而且,对于蒙古人也不一定非要用武力征讨,用软刀子也可以兵不血刃的达成目的。”
    朱由校算是给在场众人吃了个定心丸。
    他这个皇帝没疯,这才刚刚打胜一场建奴,就飘的打算再打蒙古人了。
    “如今,朝廷的要做的就两件事。”
    重新将众人的目光带到身前的舆图上,朱由校轻声到。
    “第一件事情,就是新政,说新,也没多么的新颖,大体上就是沿着昔年张太岳的路,重新再走一遍。”
    “如今,顺天府在搞新政,天津府那边,袁师也在搞,辽东那边也要搞起来,朝廷的官员补上了,能管住境内的人了,百姓也就能少受些大户的苛待,好过些。”
    “第二件事情,就是军改,这件事情,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很多事情都要看熊爱卿给朕的回信,心里才能有个底。”
    说着,朱由校看向熊廷弼问道。
    “孙传庭带着那支豹韬卫,不错吧。”
    “回陛下,不能说是不错,是相当之强,有昔年戚少保之遗风。”
    听到皇帝的话,熊廷弼顿时就来了精神。
    他是军旅之人,在军事上有自己的见解。
    而且近距离的看过豹韬卫的作战模式,很是让他感受到触动。
    “豹韬卫的作战方式,多马匹、多车营、多火器、多工具、多操练、多粮饷。”
    看着皇帝,熊廷弼掰着手指头,给在场众人讲解起了豹韬卫的战场表现。
    “孙传庭第一次协防抚顺之时,臣心中是有担忧的,毕竟这是一支新设之军,其中大多都是没上过战阵的新兵。”
    “但孙中郎将用现实告诉臣,臣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随着熊廷弼的述说,在场众人仿佛被带回了叶赫战场之上。
    豹韬卫加广宁抽调出的兵马,能正面硬撼建奴精兵,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战术,靠的是装备,靠的是皇帝的支持。
    新式的火器、新式的组织度、新式的作战方式,以及足够的后勤补给,这些都是皇帝所带来的的。
    有了这些,豹韬卫带着广宁卫的精兵,打的那是相当的彪悍,几乎到了悍不畏死的地步。
    没有皇帝带来的这支豹韬卫,熊廷弼就只能把建奴慢慢的往死里拖了。
    “孙传庭的能力,是可以的。”
    听完了熊廷弼的述说,朱由校点头赞道。
    “而且这个孙传庭还是个进士,朕对他还有些其他的期待,要等时间来证明。”
    “现在,豹韬卫已经用一场大胜来证明了,编练新军,是可行的。但豹韬卫耗费钱粮之多,也不是其他各军能比的。”
    说着,朱由校看了眼在场的众人,又给泼了盆冷水。
    “平时,养豹韬卫一卫,算上军械、粮饷损耗,每月就需五万枚银币,从孙传庭率军出广宁,再到叶赫一战,按照京城物价计,就从朕的内帑里掏了三十万枚银币,用来给供给军需。”
    “所以,朕才会想着重立后军都督府,编练部份精兵。”
    “陛下睿见。”
    闻言,毕自严拱手到。
    “今岁税收还未入京,若是叶赫再不能取胜,臣就只能奏请陛下,息兵罢战,但万幸胜了。”
    “此番叶赫之战,不管是豹韬卫还是其他诸军,该赏就赏,不要吝啬。”
    知道毕自言主持的国帑的确是穷,所以才说这话,但朱由校还是挥手道。
    “银子这东西,不花在将士身上,是留着将来给敌人做赔款,还是留着给贪官增家底?”
    “臣谨遵陛下训斥。”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言当即俯首做小,而后看着皇帝道。
    “但今年的税收还没有上来,臣能不能向内帑拆借一些?待日后税收进京,再还给陛下。”
    “滑头。”
    听到毕自严要银子的话,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
    “辽东打了胜仗,朕高兴,给诸军的犒赏,就不从国帑出了,朕从内帑拿银币出来。”
    “臣等谢陛下隆恩。”
    听到皇帝又从内帑里拿银币出来,众人纷纷拱手谢到。
    国帑艰难,能少出一分是一分。
    至于说内帑空了后咋办?
    加税呗,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
    “后军都督府要重刻印信,兵部今后也只负责守备军的统辖,分寸你们要把握好,朕不希望听到什么狗生角,且数有光怪的话。”
    “臣遵旨。”
    闻言,兵部尚书黄克瓒连忙起身应到。
    这就是明晃晃的警告,别特么再给老子整一些个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出来。
    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这是北宋仁宗赵祯之时,欧阳修等一批文人,扳倒枢密使,涅面将军狄青的话。
    精兵的调配权不给兵部,这是皇帝已经下定决心的事情,谁都改变不了。
    “对了,孙师。”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仿佛是突然想起,对孙承宗道。
    “朕一直听说,因为高淮乱辽,建奴做乱,致使辽东人心向背,如今如何了?”“回陛下。”
    听到皇帝的问题,孙承宗连忙拱手道。
    “如今随着辽东组织屯田,人心渐定。”
    搞军事,孙承宗的军事能力也就是个修碉堡往前推的能力,少有的主动出击,还让人把侧翼给抽空,吃了个大败。
    但搞民政,孙承宗是合格的,起码能一步一步的稳住人心,恢复生产。
    “嗯。”
    听到孙承宗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前些日子,东厂来报,说南直隶有个东林书院,居然敢盗用金丝楠木,朕就东厂将他们给抄了。”
    皇帝的话一出口,整个万寿殿都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东林书院的案子,是皇帝亲口定下的,再加上现在熊廷弼班师回朝,更给皇帝添了一丝威势。
    这个时候说东林书院的事儿,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个前内阁辅臣刘一燝,一个前大理寺卿邹元标,致仕之后,居然不老老实实回乡养老,跑到个敢用金丝楠木的地方讲学,是想做什么,结党造反吗?”
    “所以,朕就让人抄了他们的十族。”
    抄十族的命令是通过东厂下去的,所以现在内阁还不知道南直隶已经开始掀屋顶了。
    “陛下!”
    闻言,刚从辽东回来的孙承宗惊讶的看着皇帝。
    “放心,朕不是什么夏桀殷纣,没有让全都杀了。”
    抬起一只手,止住了孙承宗想说的话,朱由校接着道。
    “创立东林书院的那八个人,死了挫骨扬灰,活着的凌迟处死。”
    “而他们的族人,悉数流放辽东。”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看向孙承宗道。
    “辽东一直缺人传播教化,这些人,孙师一定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明白吗?”
    “陛下,这。。。”
    看着皇帝,孙承宗嘴唇嚅动几下,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京城皇帝针对东林的政治追杀,他还没到京城呢,就有人将求救信送到了他这里来。
    今日,他本打算在私下里,和皇帝说几句好话,看能不能将一些人救下来。
    但听皇帝现在的这话,明显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而那句缺人,则是明摆着告诉自己,别多言,多言连你一块儿收拾了。
    创建东林书院的人,以及高攀龙、刘一燝、邹元标死定了,他们的亲族、师徒都得塞进去,一个也逃不了。
    “臣遵旨。”
    自己昔年弟子那熟悉的面孔,此刻却给了孙承宗一种强烈的陌生感。
    这种感觉,历史上被魏忠贤逼迫着离开了朝堂的孙承宗,也曾体会过。
    看着放下茶杯的皇帝,孙承宗叹了口气。
    “朕的两件事情说完了,除了辽东回来的军将们,剩下的都回去吧。”
    弹了弹衣袖,朱由校直接不客气的送客。
    “臣等告退。”
    见状,毕自严也不意外,带着六部尚书与孙承宗起身行礼后,离开了大殿。
    “宣辽东众将入殿!”
    待到皇帝又去放了次水,随着太监一声尖锐的通秉声,以戚金为首的众将,纷纷被带入了大殿。
    “臣等恭请圣安。”
    进入大殿后,一群将领纷纷跪地行礼道。
    这次回来的众多将领,都没见到过皇帝,也就听上次回来的那些人说过一嘴皇帝亲和,但还是有些紧张。
    “朕不是下过诏令吗,军中之人,一律免跪拜之礼,怎么,没传到辽东去?”
    从椅子上站起,朱由校上前将第一个人扶起来,同时语气有些“不善”的看向身侧的熊廷弼问道。
    “回陛下,熊经略已告诉我等,但此次乃是臣等第一次面圣,理当大礼相拜。”
    不待熊廷弼回答,被朱由校扶起来的戚金就连忙说道。
    “只此一次,后不许了。”
    指了指戚金,朱由校才转头看向熊廷弼道。
    “熊爱卿不给朕介绍介绍?”
    “陛下容禀。”
    闻言,熊廷弼连忙上前,开始给皇帝介绍。
    “这位,是沈阳总兵戚金,乃是戚继光戚少保的侄子。”
    “你就是戚金啊。”
    闻言,朱由校惊奇的看着这个面向颇为儒雅,一点儿都不像个将领的老者。
    “未能生见戚少保,今日见将军,可解朕一憾事啊。”
    “臣有负叔父英明,不敢当陛下如此夸赞。”
    感觉到了皇帝的善意,戚金连忙拱手到。
    带着皇帝来到后一人面前,熊廷弼到。
    “这一位,是四川都司总兵,童仲揆。”
    “童将军镇守四川多年,朕也是早有耳闻。”
    看着童仲揆,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童仲揆的年龄,比戚金要小一些,但也有五十六了,算是末年。
    “这两位,是酋阳土司冉天龙、冉跃龙兄弟。”
    “朕知道。”
    闻言,朱由校顿时高兴的到。
    “据战报,你们所率土司兵马,善山间行走,常袭敌后,更兼叶赫大战,绕击敌后,可是为我大明立下了大功啊。”
    听到皇帝的夸赞,两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哥们儿,顿时脸色通红,说不出话来。
    “这两位,是四川都司佥书张神武和永宁参将周敦吉,张神武是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武举状元。”
    带着皇帝来到一对浑身遒劲肌肉的中年壮汉身前,熊廷弼介绍道。
    “而周敦吉。”
    “朕知道,他二人和永宁那边的土司奢家相处的很不愉快。”
    不待熊廷弼说完,朱由校就笑眯眯的看着周敦吉道。
    “臣有罪。”
    听到皇帝的话,张神武和周敦吉连忙拱手道。
    “罪不罪的,要看那个姓奢的忠与不忠,他若是不忠,你们何罪之有。”
    闻言,朱由校摇头道。
    “陛下,难不成奢家反了?”
    听到皇帝的话,围在他身边的一众人纷纷惊道。
    这次熊廷弼回来,除了留守叶赫的秦家兄弟外,四川、云南的客军都带回来了,而在场的都是在川中多年的人,对那边是个啥情况,心知肚明。
    “还没反,但朕琢磨着也快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