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对外情报工作一定要抓紧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拿出一张宣纸在桌子上铺平,示意刘时敏开始研墨,朱由校开始构思如何才能完整的将晋商的商业网络划拉到自己的碗里来。
    首先,锦衣卫的密探肯定是要渗透进去的。
    只有慢慢的摸到对方核心人物,尤其是那个青史留名的“范进都斗”的身边,才能掌握对方的商业秘密。
    其次,晋商的商路也要想方设法的利用起来。
    如果说大明的经济政策是脆弱的和春天的冰面一般,一脚踩上去就有可能踏空。
    那么蒙古人的经济政策,只能说约定于没有。
    自从和大明开了互市,察哈尔等部的蛮子就已经让驯的差不多了。
    可惜的是,历史上是让螨清摘了这个果子。
    最终,还要考虑到朝堂上的影响。
    晋商不单单是一群商人,这群人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庞大的政治团体。
    代表人物就是在张居正逝世后,接任了内阁首辅的张四维,这个首鼠两端的人。
    不过,此事要往前推到隆庆年间。
    自徐阶回乡后,高拱当政,和当时的兵部尚书王崇古一起弄了一件大事儿:奏准封横行塞外五十余年,威制草原诸部的俺答为顺义王,双方开了互市。
    然后,边关大同安稳了。
    这个王崇古是谁呢?他是张四维的舅舅。
    《明史》中记载,张四维家里是晋商的一员,非常的有钱,他家当年读书的时候,买书都是论车拉的。
    此外,因为王崇古和高拱的关系,张四维也和高拱有香火情。
    哎嘿,你就说晋商的这波秀不秀吧。
    “朕记得,韩辅,也是山西人吧?”
    提着笔,看着笔思索了半响,朱由校突然向刘时敏问道。
    “他是山西哪儿人来着?”
    “回皇上,蒲州的。”
    闻言,刘时敏当即回答道。
    皇帝问起来的时候,随时能答的上来,这都是他这个司礼监大珰应该有的职业素养。
    “万历皇爷爷时,内阁首辅张四维,是哪儿的人?”
    感觉自己的记忆有些混乱,朱由校又问出了一个名字。
    “这。”
    对于这个问题,刘时敏眨巴了下眼睛。
    这几十年前的人了,有些超纲。
    “奴婢让人去查查。”
    然而,还未待刘时敏走远,就听到正在堂中的骆思恭道。
    他六十四了,张四维当首辅的时候,正是他爹骆安任职的时候,所以他还记得。
    “微臣记得,张四维也是山西蒲州人。”
    “嗯?!”
    听到骆思恭的话,朱由校的瞳孔瞬间就缩小了。
    好家伙,弄了半天,晋商就在我身边?!
    “你方才说,那范家,是在天津买的粮,然后北运卖给建奴的?”
    手指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看着骆思恭问道。
    “回皇上,此事还未查实,但根据范进财的供状,他们的确是在天津卫买的漕运粮。”
    “朕记得前些年的漕运总督,是李三才吧,他是那年被罢官的?”
    “回皇上,是万历四十二年。”
    不知道皇帝脑子跳跃的在想什么,刘时敏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李成梁哪年死的?”
    “万历四十三年。”
    “建奴哪年造反的?”
    “万历四十六年。”
    “砰!”
    拿着笔的手狠狠的拍在桌子上,给自己溅了一身的墨渍,但朱由校却顾不上。
    在这一瞬间,朱由校就感觉自己的大脑飞速的运转了起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嘴里喃喃着,朱由校感觉自己将事情的脉络联接起来了。
    此刻,他终于明白万历前期,还在朝堂上存在感很强的晋党团体,到了天启、崇祯时期,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感情是和东林合流了啊。
    此刻,一条清楚的利益链条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万历四十二年之前,南方东林背后的商人,通过李三才漕运总督的身份,将漕粮运输至天津。
    而后再通过晋商将这批粮食运至辽东,卖给建奴。
    万历四十二年,朝中党争纷起,李三才在任上扛不住压力,被罢官回乡。
    而没了李三才提供的便利,晋商也就很难再从漕运北上的粮食中,分润出卖给建奴的部分。
    起码量相比于从前少了很多。
    而与此同时,李成梁的去世,也让辽东迎来了一波新的势力洗牌。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朝中的党争愈演愈烈,这条商路也渐渐受阻。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随着漕运总督的缺额,漕运北上的粮食,出现了数百万石滞留两淮无法北运,连京师都已经有种无法供给的趋势。
    赵于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任命为漕运总督。
    不然以万历那个性子,肯定不会派人的。
    此时,光靠着掠夺周边部落,已经不足以努尔哈赤再养活自己手下的人了。
    这才是努尔哈赤造反的真正原因。
    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给李成梁当了一辈子孙子的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敢扯旗造反。
    感情是饿的活不下去了。
    感觉自己抓住了一条紧要的线,朱由校缓缓的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好好好,忠臣,都是忠臣。”
    被自己脑海中的猜测气笑,朱由校坐在椅子上道了几句。
    “皇爷?”
    看到皇帝的情绪有些不对,刘时敏适时的出声道。
    “无事,朕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
    对刘时敏挥了挥手,朱由校开始思索起来,如何在这繁杂的关系网中,谋取利益。
    “骆思恭,朕让人将锦衣卫拆分了,从今天起,对外刺探情报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抬起头,朱由校看向骆思恭到。
    “稍后回去,你就与许显纯交接一下,今后京里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专心管京外的吧。”
    对于皇帝对锦衣卫要拆分,骆思恭早有预料。
    他们骆家从骆胜跟着嘉靖进京那天开始,就深耕锦衣卫,内部的势力根本就不是许显纯一时间能清除完了的。
    虽然他人在辽东,但没少从皇帝对锦衣卫的众多安排中,发现皇帝有拆分锦衣卫的意图。
    不过,现在还能握有锦衣卫的部分权柄,骆思恭当然是满意的。
    在他最初的设想中,他去辽东,恐怕就是骆家离开锦衣卫的开始。
    “臣领旨谢恩。”
    现在听到了皇帝的最终落锤,骆思恭当即俯首道。
    “不要觉得这是朕不信任你。”
    看着骆思恭,朱由校用手指了指对方。
    “你的担子,要比以前要更重。”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请陛下吩咐。”
    听到皇帝的话,骆思恭也不犹豫,当即拱手道。
    “近下来,你要带着人对蒙古、对建奴,乃至于对倭国,展开渗透,弄到他们的情报。”
    “想要做成这个事情,虽然听起来很是困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很是容易。”
    “你上前来,今天朕就教你两种方法。”
    “臣恭听陛下圣训。”
    闻言,骆思恭连忙上前,在皇帝的龙书案前站定。
    “黑刀子,白刀子,能捅死人的就是好刀子,对于商人,你不要抱有门户之见,这个团体,你要好好的利用起来。”
    “就比如你现在发现的这个勾结建奴,贩卖物资的团体,找几个商人,想方设法的打入他们中间。”
    “根据你得到的口供,这个团体已经存在了数十年,那么他们肯定有塞外的详细路线图,对于山川河流,一定非常的了解,对于蒙古各部主帐的位置,也一定清楚。”
    “这个东西,对于我大明将来攻略草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一定要相仿设法的给朕掏出来。”
    “臣遵旨。”
    闻言,骆思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皇帝的话点醒了他。
    此前,他一直想着怎么派细作到建奴的领地上搞情报,忽略了这群商人。
    现在皇帝一说,他就反应过来,这些商人能和蒙古、建奴做生意,尤其是走私生意,是一定有到对方地头上的路线图的!
    熊廷弼万历四十七年就到了辽东,对于走私商人的打击非常严厉,但是这些商人依旧往那边运输物资,就说明,那个范进财招供出的那条路,不是唯一的一条!
    “你这次报上来的这八家商人,朕要杀他们三族。”
    “但是对于他们手下的那些个小掌柜,朕允许你保下一些人,收为己用,但也要给宫里交一份名册。”
    “此外,你还需要对这些商人的行事风格,进行学习,进行模仿,学习他们与蒙古人、与建奴做生意。”
    “同时,也要对一些个心向王化的异族人,进行招安,进行拉拢,培养出一些虽然看起来是外族人,但却心向大明的人才出来。”
    “微臣明白了。”
    听着皇帝对于细作行当的设计与规划,骆思恭点了点头。
    这些内容,都是他以前没有想过的。
    “目前朕的内帑也不宽裕,就先给你十万枚银币,作为先期的资金,朕也允许锦衣卫经营自己的产业赚钱。”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这话,骆思恭连忙拱手谢恩道。
    他可是知道亲军四卫军法中的一条严格规定:军队不许经商!
    现在皇帝允许锦衣卫经商,也是一种特例了。
    “朕让人弄的那个兴旺银号,稍后你也可以派几个人进去,尝试的看能不能通过那个刘正阳,在那个晋通商会上挖开一个口子,派人潜进去。”
    “是!”
    闻言,骆思恭又是忙不迭的点头。
    又和骆思恭说了一堆对于细作工作的内容后,朱由校才意尽阑珊的让对方拿了从内帑拿钱的条子离开。
    “皇爷,更衣吧。”
    骆思恭方才离开,刘时敏从外间端着一盆水,来到朱由校的身前道。
    皇帝的脸上、衣服上可还有着墨渍呢。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接过刘时敏递来的毛巾擦了下脸。
    看着毛巾上的黑渍,朱由校突然出声道。
    “派人去问魏忠贤,东厂有没有在骆思恭的身边安排钉子,如果有,就算了。”
    “如果没有,就派几个人去。”
    ps:这章应在上一章前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