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明政事的日常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第225章 大明政事的日常
    新政这个事情,别的地方或许敢搞花花头子,玩阳奉阴违什么的。
    但是,顺天府绝对不敢。
    皇帝就在顺天府,又有锦衣卫为耳目。
    这种地方搞事儿,纯粹就是脑袋放脖子上太痒了。
    皇帝的诏书下到顺天府衙门,顺天府衙门发公文到下面县衙,县衙再发公文到乡衙。
    这么一个流程走下来,新政推行的很是顺利。
    随着朝廷新设的乡官到位,开始重新丈量田亩。
    而在清丈过程中,如投献什么的,都不是个问题。
    皇帝下诏了,卫所田谁种的归谁。
    至于说那些投献到大户门下的田亩,大户有良心了,给人退还了。
    大户没良心了,那这田就真成大户了。
    对于想着偷税漏税的玩意儿,朱由校是一点儿惯着的想法都没有。
    将田地投献到他人名下,用来偷税漏税的那天起,你就应该有这个觉悟。
    大明的田亩,卫所田占三成,自耕农占三成,剩下的都是皇亲国戚和巨商富贾。
    这轮改制,目的是弄清税基,而不是拉拢民心。
    对于下面的人是怎么做的,朱由校这个皇帝并不关心,那是臣子的事。
    他为臣子们提供了自己的帮助,给了权力,只看结果。
    而随着虎贲卫重新回京,顺天府的新政推行的也是异常的顺利。
    “末将此番出京,共剿灭贼匪七伙,捉拿流寇四股,捕获无业流民七百六十九人,向陛下缴旨。”
    西苑校场之上,当着已经归来的众军士,以曹文诏为首的虎贲卫将领,正在向朱由校这个皇帝进行着军事汇报。
    仔细的听完了曹文诏对一路上的叙述后,朱由校挥了挥手道。
    “朕知道了,将赏银给有功之人发下去吧。”
    “待事后,本次出京城士卒,轮番放假三日,以做犒赏。”
    “末将谢陛下隆恩。”
    曹文诏一拱手,就向高台下走去。
    随着曹文诏的离开,本次跟随曹文诏离京的军士中,立功之人纷纷前去领取赏银。
    也就四五十个人,这次军事行动,说是出城剿匪,实际上就一次和武装迅游差不多,根本就没打上仗。
    主要目的,还是看看军队成色,不要连家门口都没离开,就大明军镇的故态萌发,搞个臭事出来。
    一步一步走到高台的边上,看着下方正在训练的留守士卒。
    对于这次剿匪的结果,朱由校这个皇帝很是满意。
    战斗力强不强先不说,起码军纪严整,没发生什么杀良冒功之事。
    就目前而言,这就足够了。
    就在虎贲卫归京当日,顺天府衙门中。
    董应举正在主持一场例会。
    每月十五,顺天府就会召集如今已有的四个知县,对新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能拿出解决办法的,自己解决。
    拿不出解决办法的,由董应举上奏皇帝,由皇帝来给出解决办法。
    站在窗外,听屋内几人的讨论,听了一会儿后,周应秋皱着眉头离开了顺天府衙。
    坐在马车上,又回头再看了眼顺天府衙,周应秋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董应举的能力,还是差了些,手腕,魄力都有不足。
    让这么个人主持政改,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这么想了一路,当周应秋回到吏部衙门,时间已经过了午时。
    “将今日的公文都给本官拿来。”
    “是!”
    听到周应秋的话,立刻就有文书前去搬运需要周应秋批示的公文。
    而与此同时,宝泉局的正院中,正有一个个身着公服的衙役们,检查着一个个大箱子中的银元。
    “这是天启元年四月,最后的一批银币了。因为南直隶兑银要将五月份的额度多给一些,所以这批就暂缓至了现在,待清点完毕后,烦请毕正卿用印。”
    手中拿着一份堪合,待毕自严在骑缝处盖上度支司的大印后,赵晗伸手擦了下自己额头上的汗水。
    看着一箱箱的银元从宝泉局的库房中搬出,撞上马车,驶出宝泉局的大门。
    赵晗心中的紧张才算是松懈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南海子的工地之上。
    一个个被发配来此劳改的官员们,刚结束了半日的休憩,正要开始做工。
    抬头看了眼天上毒辣的太阳,周顺昌搬起一块砖,艰难的走在去目的地的路上。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累倒了,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就是如今顺天府每日都会发生的一幕。
    如果说京城的政事,就跟被猫咪抓过的毛线团一般,难以理清。
    那么辽东的事儿,就只剩下只抓乱毛线的猫了。
    辽东,或者说辽东都司的情况,不堪,太不堪了。
    以往的都司军政管理政策,太过于粗放。
    没有文官进行文化建设的辽东,此时也就比建州女真那边的野人地区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处于一个要黄册有百户所,要鱼鳞册有千户所的一个状态。
    手指在眼前的舆图上摸索,孙承宗感觉自己的头发又白了一缕。
    “没人可用啊。”
    修路,修渠,屯田,设官四项,就忙的他前后脚打架。
    前番,皇帝下诏,宁远、广宁两府,海、盖、复、金四卫废卫设府。
    宁远、广宁、义州三卫,合为了宁锦府,海州卫、盖州卫两卫改成了海州府、盖州府,复州卫、金州卫合二为一,成了旅顺府。
    而且,现在随着抚顺关的收复,沈阳不能说多安全,但辽阳肯定是安全了。
    这辽阳的官府搭建也要孙承宗去做。
    辽东建奴的问题,要靠朝廷去解决。
    但辽东今后的问题,却不能全靠朝廷去解决。
    万幸,四府之地军事改革的担子在杨镐的肩上,主管人是熊廷弼。
    他孙承宗只要完成政事的部分就可以了。
    而且,随着熊廷弼如今大军撤回沈阳,开始进行整编,他所承受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辽阳由张诠任知府,广宁由孙传庭任知府,这剩下的两个知府还未有定论。”
    孙承宗的身前,有一张纸,是如今辽东衙门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构成。
    靠着这张纸,孙承宗控制着辽东大大小小的事务。
    但孙承宗觉得,这张纸上的名字再翻上一倍,他都不一定能将这辽东上下处理的井井有条。
    朝廷得到一个合格的官员,太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