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赵宋末路
作者:任鸟飞   仙侠版水浒最新章节     
    …
    青城,斋宫。
    被刘慧娘、贾夫人、陈丽卿、花宝燕、扈三娘、琼英、宿金娘、庞秋霞、梁红玉、晏贞姑、徐青娘、汪恭人、耶律答里孛等女围在中间的江鸿飞,将宋臣张邦昌、耿南仲、聂昌、李若水、冯澥等人叫了过来。
    看着江鸿飞不仅左拥右抱,身边还有五百环肥燕瘦的女亲卫守护,张邦昌等人心想:“这大元皇帝得多好女色啊,这个场合,他身边竟然还如此多的莺莺燕燕?”
    其实,张邦昌等人完全没想过,是因为江鸿飞根本就不重视他们,所以才会以这样的姿态宴请他们。
    而赵桓勤俭节约,不好女色,怎么看都比好色如命的江鸿飞像明君。
    “可为何大元能将我大宋逼到这般地步?”
    张邦昌等人很费解!
    此时,江鸿飞不仅被一大堆女人众星捧月,围在中间,还在洗脚。
    ——庞秋霞和汪恭人正一左一右伺候江鸿飞洗脚。
    江鸿飞一边吃着徐青娘喂给自己的葡萄、一边说:“有甚好议?盖因你朝屡次失信也,朕才亲率大军南下伐宋。今朕既已率军南渡,且已到汴梁城下,便非你几个来随便说几句,再炒一遍割让河北、河东、山东给我朝,朕便会撤军的。”
    聂昌说:“我朝皇帝仁圣,未尝失信于天下。只因前线军民不同意割地,我朝不想误两国,才屡次遣使求和。”
    江鸿飞将葡萄皮吐在宿金娘抱着的果盘中,然后淡淡地说:“你我两朝早已签署和约,大河以北皆是我朝疆土,可你朝却多次派兵渡过大河骚扰我朝疆土,现今姚古、种师中仍在攻打河东及河北,你还敢言,你朝皇帝未尝失信于天下,不敢废和议?”
    聂昌顿时哑口无言。
    见张邦昌等人唯唯诺诺不敢言,江鸿飞主动说起:“你朝若还想议和,便教你朝皇帝出城来与朕会盟,朕与他面对面地谈,不然便不要谈了。”
    张邦昌恭敬地说:“伯侄之国,义均骨肉。与陛下相见,固然无害,但事体不顺,难以家喻户晓。京城人见贵朝大军已逼近城下,岂容皇上车驾出郊?陛下自北而来,只欲彼此不失信也。然而,若答应陛下,却为士庶居民遮拥不放,车驾无法出城,岂不又失信于陛下?如此则更不安矣。”
    江鸿飞看向张邦昌,笑骂道:“滑头。”
    从江鸿飞对张邦昌的态度上,不难看出,江鸿飞并不讨厌张邦昌。
    这主要缘于历史上张邦昌的所作所为。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后,金人扶持张邦昌建立了三十三天的伪楚政权。
    从正统儒家纲常伦理的角度来看,张邦昌确实失节了。
    可这不能说,张邦昌就是一个奸臣。
    是。
    张邦昌不仅僭越了,还是一个主和派。
    可主和派并不意味着就是奸臣。
    有人可能认为主和派就是屈辱的,就是卖国的,但其实主和派和投降派并不一样。
    要知道,古代一旦遇到伤筋动骨的大战,朝堂之上往往都会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
    主战派就不多说了,大多数主战派都是以国家前途、利益为出发点的。
    而主和派却往往又会分化出主和派和投降派。
    主和派虽然主和,但他们多动机单纯,也是以国家前途、利益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形势,或尽量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和平的,或主张以一场胜利的战争,以战迫和。他们与主战派一样都是爱国的,只是在国家对敌政策上,持有不同观点而已。
    比如种师道,他就是这样以战迫和的主和派。
    再比如历史上的赵鼎,也是这样以战迫和的主和派。
    而投降派,则并不为国家利益、天下苍生考虑,只是纯粹的投敌卖国。这类人善于伪装,极为聪明,为了個人利益得失,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乃至于迫害忠良。比如秦桧,他就是典型的投降派,为了权力,他主动投降,甚至不惜加害主战派的岳飞,也加害主和派的赵鼎。
    张邦昌虽然是主和派,但却不是投降派。
    当靖康之耻发生后,金人只是攻破了汴梁城,掳走了赵佶、赵桓、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大量的财富和女人,并没有吞下整个赵宋王朝的战略眼光,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金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找个代言人来管理他们已经得到的地方,以后让这个听话的代言人年年上贡就行。
    本来赵宋王朝的一众大臣提议赵氏皇族来做这个傀儡皇帝,但是金人不同意,最后赵宋王朝的大臣们便推举本来就是和金人议和的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也死活不同意,他用装病、绝食、自杀等方式来反抗当这个傀儡皇帝,因为他知道一旦做了这个“皇帝”意味着什么。
    金人看好好说没用,便威胁要屠城,就这样张邦昌在金人的威逼利诱和朝臣们苦苦劝说下即位了。
    张邦昌上位之后,不去紫宸殿和垂拱殿办公,而是选择一处偏殿,办公桌也不是皇帝的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
    张邦昌在和朝臣商议事情的时候,不让他们行跪拜礼,自称“予”而不是皇帝才用的“朕”。发布什么政令下去也不叫“圣旨”,而是“手书”。对于拍马屁讨好他的大臣,他也是严词拒绝的,并声明自己是赵宋的臣子。
    后来,张邦昌还利用这个“皇帝”的身份救了大量赵宋王朝的大臣,为南宋留下了火种。
    等到赵佶、赵桓北上时,张邦昌还跪送他们。
    这些细节无不说明了张邦昌不敢轻越君臣本分,始终和其他大臣以同僚的关系相处。
    金人走后第二天,张邦昌马上联系赵构,还迎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入宫垂帘听政。
    即使王时雍、徐秉哲等人警告张邦昌将来可能会被清算,他也依然这么做了!
    张邦昌甚至在手书中阐明了:“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最后,赵构还是清算了张邦昌,但是杀张邦昌的理由,并不是说他通敌叛国,更不是说他僭越为帝。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这样的理由杀的他。
    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在忠与不忠这一块上,赵构是挑不出来张邦昌的毛病的!
    这些都说明了,说张邦昌名节有亏、骨气不足可以,但说他是奸臣、叛臣、卖国贼,确实是冤枉他了。
    反正,江鸿飞的臣子要是能做到张邦昌这种程度,江鸿飞就知足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江鸿飞对张邦昌青眼有加。
    张邦昌也借着江鸿飞对他的态度,一直在侧面帮赵宋王朝斡旋。
    不过话又说回来,江鸿飞势在灭宋,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张邦昌,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赵桓任命的东道总管胡直孺率领一万人马前来勤王。
    江鸿飞派栾廷玉和孙立出战,迎战胡直孺。
    胡直孺就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根本就没有率兵打仗的经验,他手下也没有太善战的将领。
    结果毫无意外,栾廷玉和孙立左右夹击,一战就将胡直孺部击溃,而且孙立还生擒活捉了胡直孺。
    江鸿飞想借此恐吓赵桓君臣,看看能不能不战就将赵桓给骗出城来,取得灭宋阶段性的大胜,便让耿南仲和前知枢密院事冯澥回去跟赵桓说,赵宋王朝想议和也行,得赵桓亲自出城来议和,另外还得让赵构回来,只有赵宋王朝满足这两个条件,自己才会考虑跟赵宋王朝议和。
    耿南仲和冯澥回到城中,将江鸿飞的态度跟赵桓君臣说了之后,赵桓询问一众宰执:“大元皇帝教朕及康王去见他,这该如何是好?”
    何栗、孙傅等人不知道赵桓对此是什么态度,所以全都闭口不言。
    见没人敢帮他做决定,赵桓想了想,说:“非朕不敢出城见大元皇帝,只恐朕若是出了城,大元皇帝再挟朕迫降。”
    见赵桓不愿意出城去见江鸿飞,孙傅与何栗于是代表赵宋朝廷决定,派冯澥前去通知张邦昌等人,让他们代表赵宋王朝议和即可,还说赵桓偶感风寒,不便与江鸿飞见面。
    至于江鸿飞想让赵构回来?
    赵桓君臣商量过后,认为绝不能让赵构回来,而且,他们不仅不能让赵构回来,还得给赵构个头衔,让赵构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勤王救驾。
    事实上,早在种师道还在世担任枢密使时,种师道就料到了大元帝国肯定会南下伐宋。
    所以种师道让钱盖和张叔夜整军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接到种师道的传檄后,钱盖集结了十万西军,张叔夜也聚集起来了十五万八千多兵马,两人和其手下的人马全都做好了开赴到京师勤王救驾的准备。
    可唐恪、耿南仲等宰执看出来了宋军肯定打不过大元军,所以不想再跟大元帝国搞军事对抗了,想要一心求和。
    再加上,赵宋王朝近来是没钱也没粮财政上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根本养活不了这数十万大军,而一旦赵宋朝廷拿不出来钱粮,军纪极差的宋军没准就会哗变。
    基于这些考虑,唐恪、耿南仲等宰执便建议赵桓取消种师道已经下的命令。
    当时的赵桓也想议和,于是下诏令钱盖和张叔夜将已经聚集起来的军队再分散屯驻,不要再来京师勤王救驾了。
    钱盖和张叔夜收到赵桓的圣旨后,当即傻眼,然后只能遵赵桓的命令,将他们已经聚集起来的大军,又给分散开来。
    前几天,张叔夜突然又接到了赵桓的勤王诏,说大元军都已经到达京郊,令他火速率军前来京师勤王救驾,不得有误。
    见此,张叔夜匆忙召集人马。
    可仓促之间,张叔夜根本不可能再将那十几万人马全都聚集起来。
    张叔夜知道形势危急,他又想快点到京师将赵桓护送去陕西,便只能咬着牙让他的大儿子张伯奋领前军、二儿子张仲熊领后军、他自己亲领中军,率领聚集起来的一万多人马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走之前,张叔夜让人继续聚集人马。
    如今想来,那十几万人马,就算没有完全聚集起来,也应该已经聚集了不少。
    只可惜,那十几万人马,如今已经没有了指挥的人。
    还有,张叔夜在前来京师的路上,碰到了西道总管王襄。
    张叔夜想让王襄跟他一块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可王襄连考虑都没考虑就给拒绝了,不仅如此,王襄还劝张叔夜跟他一块跑。
    张叔夜和王襄话不投机,所以分道扬镳,张叔夜独自一人前来京师勤王救驾,而王襄则继续跑路。
    赵桓需要有人统帅遍布在赵宋王朝各地的宋军。
    而且,像王襄以及同样选择跑路不抵抗的北道总管赵野,也需要有人收拾他们,夺了他们的兵权。
    还有,像胡直孺这样的,空有精忠报国之心,却以卵击石,也不可取。
    总之,由于赵宋朝廷已经跟外界失去了联系,需要有人主持大局,统帅天下之兵前来救援汴梁城。
    所以,何栗、孙傅等人劝赵桓派人明面上是去宣赵构回京,实际上,给赵构送去一份密诏,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汪彦伯和宗泽为副元帅,赶紧组织兵马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耿南仲主动请缨,去执行这个任务。
    耿南仲是赵桓最信任的人,所以赵桓同意让耿南仲去执行这个事关赵宋王朝以及他本人生死存亡的任务。
    很快,耿南仲就带着赵桓的圣旨离开了。
    江鸿飞猜到了耿南仲有可能是去给赵构送消息的。
    可江鸿飞能拦下耿南仲,却拦不住赵桓不断往外派的密探。
    历史上,赵桓可是在金人封城期间,还派了十几批密探,带着他的圣旨去见赵构。
    汴梁城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哪怕江鸿飞带来了二十几万大军,也不可能彻彻底底地封锁汴梁城。
    为了不打草惊蛇,权衡利弊后,江鸿飞让人放耿南仲这个主和派甚至是投降派去见赵构。
    接着,冯澥便来委婉地跟江鸿飞说,赵桓不会亲自出城来议和。
    见此,江鸿飞也不废话,而是直截了当地派林冲、颜树德攻打东面城墙,史进、曹正攻打西面城墙,唐斌、余呈攻打南面城墙,杨志、刘广攻打北面城墙。
    当晚,大元军就开始猛烈地攻城。
    战斗一开始,公孙胜、陈希真、樊瑞、吴角、徐青娘等法师就各自施法掩护大元军攻城。
    接着,近百座飞桥凭空出现。
    大元军的将士争先恐后地通过飞桥冲上汴梁城墙,对汴梁城发起了猛烈地进攻。
    而宋军方面,折彦质、姚友仲、何灌、王琼、范琼等将,也拼命地率兵抵抗,他们打得可圈可点,甚至就连赵桓的表哥王宗濋都曾亲自率领精锐出城跟大元军进行野战。
    该说不说,宋军这回表现得是真不错。
    可宋军这次表现得不错,大元军这次表现得更好。
    三个时辰后,江鸿飞派花荣、解珍、解宝,栾廷玉、山士奇,孙立、武松,索超、刘唐,接替林冲等第一波攻城的军队。
    等到花荣他们攻不动了之后,江鸿飞又派关胜、李逵,徐宁、广慧,縻貹、晏孝广,秦明、张清接替花荣等第二波攻城的军队。
    总之,江鸿飞仗着自己的兵马多,跟宋军打起来了车轮战,而且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攻击。
    长话短说。
    两天都不到,宋军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没办法,双方将士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
    见大元军的攻势这么猛,宋军似乎支撑不住了,赵桓君臣感觉,再不动用秘密武器,也就是郭京和他的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赵宋王朝有可能就会输掉这场战争了。
    于是乎,何栗强令郭京于次日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