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遣使荆州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     
    兴平二年,十一月底。
    作为文聘的族弟,在文聘决意留在汉中后,文三自然而然的追随文聘留在了汉中,但说实在的,他也想过回到荆楚故地,不愿待在这陌生的汉中之地,可转念想到自家身上背着战败的罪责,回到荆州只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他也就熄了思乡的念头,追随文聘留在了汉中。
    “文大兄,你当真不和我们一起走吗?”文三的远房族亲-文瑞眼下正收拾着行装,准备踏上回归荆州的旅途,他的眼神扫到了伫立一旁,默然看着他们收拾行装的文三,因而问上了一句。
    所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文瑞对留在汉中没有太大的兴趣,哪怕文聘大力劝说他留下,他还是决意离开汉中,取道回归故土荆州去,不做他乡之鬼,也因此,他对打定主意留在汉中的文三的行为很是惑然。
    文三摇了摇头,他轻叹了一声:“不回了,荆楚虽是故土,可大丈夫欲建功立业,当寻觅一明主……刘荆州雅量非常、博学多才,可远不如刘益州取士不问出身,但任才而已,留在汉中,比回到荆州,未来的天空更为广阔。”
    文三这番话,似是在对文瑞做出解释,但同时,也像是抚平自己的思乡之情,说服自己留下来,乡土之情,是极难断绝的。
    “大兄志向非常,小弟却是远远不如了。”文瑞也不多劝说文三一起走,他夸赞了一句,而后道出了他的心意:“小弟只想居于乡里,周游亲戚之间,现下一路自房陵至上庸、如今又到了汉中,走了这么远的路,小弟已是累了。”
    一边收拾着行装,文瑞一边言道:“不过大兄决意留在汉中,这个决定当是也挺好的,刘益州为人宽仁,从张鲁手里赎买了我们这些荆州士卒,又不强逼我们留在汉中,可自选去留,如刘益州这般的人物,世间少有,小弟生平未曾见过。”
    “这是自然。”文三接过话头,夸耀起了自己的新主公:“刘益州宽仁大度,不做让他人勉强的事情,前面刘益州招揽仲业大兄的时候,我当时陪同在场,刘益州没说什么硬话,只善言说之,任由仲业大兄自己做的选择。”
    “且住,再说下去刘益州的好处,小弟恐怕也想留下来了。”文瑞调笑了一句,接着他打了一句禅机:“人各有志,各安天分吧。”同时他已是收拾妥当,就等着出发了。
    掀开营帐的门帘,文瑞率先走了出去,脚步往着校场的方向,他们这批放弃留在汉中、决意回归荆州的士卒,将在校场集合出发,这一趟他们将取道上庸回到襄阳,如此可以赶在年底前到家,也算是一件幸事。
    等文瑞到了校场,入目皆是一脸兴奋的荆州士卒,归乡的喜悦在每个人的脸上荡漾,而校场的积雪冰寒对众人似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众人都是不畏严寒的伫立在空阔的校场上。
    文瑞向文三郑重的拱手告辞,而后和一同归乡的士卒聚拢在了一起,静候着出发的号令,而文三看着文瑞的身影,以及文瑞前面脸上遮掩不住的喜色,他微微低下头,暗自叹了口气。
    “想家了?”
    一声询问在文三的身后响起,熟悉的腔调让文三立即摆正了身形,他偏过身子向着来人恭敬的道了一句:“大兄。”
    来人正是文聘,而文聘的目光没有看向与他打招呼的文三,他的目光飘忽远视,往着校场上的荆州士卒看去,一贯淡然从容的他,此刻面色也有些落莫,毕竟他人皆是要归乡过年,而他却是留在了汉中这个陌生的地方。
    但也只片刻的落寞,文聘的目光便不再飘忽,眼睛中精光湛湛,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文三的肩:“早晚你我二人也会还乡,只是,你我不会是以一介俘虏的身份灰头土脸的还乡,而是功成名就的还乡。”
    文聘的话语坚定,没有丝毫的动摇,也不容一丝质疑,直教文三信服的点了点头,文三应和了一句:“日后当同大兄一起衣锦还乡。”
    随着归乡的荆州士卒准备妥当,功曹张肃和书吏程郁来到了文聘的军营中,他们的身后还跟着满脸遮掩不住喜色的祭酒杨任。
    今次的主使并不是书吏程郁,而是功曹张肃,盖因他们这一趟出使上庸,用祭酒杨任换取到房陵县令蒯祺后,将取道往襄阳而去,一则送还蒯祺和荆州士卒,二则向刘表礼贺新年,传达刘璋的致意,所以以程郁书吏的身份,还不足以担任出使荆州的主使,只能作为副使陪同张肃。
    “文校尉有礼了。”功曹张肃向着文聘问候了一声,由于文聘这位新晋之人看上去甚得刘璋的器重,因此他自不会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张功曹。”文聘郑重还了一礼。
    话不多言,在人员到齐的情况下,校场上乱糟糟堆集着的荆州士卒受到将官们的约束,逐渐变的严整了起来,化作了横纵整齐的队列,也不再发出嘈杂的言语声,整个校场静若蚊蚋。
    一段时间后,荆州士卒踏出校场,踏上了归乡之路,而张肃和程郁也向文聘拱手告辞,夹带着祭酒杨任向上庸去了。
    放弃归乡、留在汉中的文聘、文三,以及三百余荆州士卒拥堵在营门口,举目送着张肃携带荆州士卒远去,直到远行的一众人等化作了天际边的蚂蚁黑点,留下来的众人方才收回了意味不明的目光。
    “继续操练,不得松懈。”文聘没有因为众人落寞伤神就放弃了今日的操练,这个时候放松说不定也不太好,放松的话容易多想,胸中郁气会堆积不减,愈积愈多,倒不如操练一番,找点事情做来的好。
    众多士卒闻令后,并没有什么意见,默然的操练的起来,文聘立于将校的高台静静的监看着。
    而这时有一群不速之客来到了文聘的营门口,这群不速之客排成一条长龙,延伸到了营门口道路的尽头。
    领头一人乃是陷阵校尉、及兼着无当监差事的沈弥,沈弥看着迎上来的文聘,黝黑的脸上挤出一点笑容,他指着后方排成长龙的队伍说道:“文校尉,得明公令,这里是一千七百名青羌,加上你如今帐下的三百人,以补足你麾下一校之数,不使你麾下太过单薄,还请清点一番,我也好交了差事。”
    “多谢沈校尉。”文聘拱手向沈弥谢了一声,同时他仔细的扫过了一眼,这批次的青羌皆是身材高大,体魄雄武,看起来是不错的壮丁,不是拿来充数的老弱,可见沈弥也是用心挑选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