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求订阅)
作者:天下第一白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最新章节     
    第237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今天读了陆游的诗,真的哭了。”
    “我也是,没想到,南宋这么软弱,竟然还能出现一位像陆游这样的诗人。”
    “之前有辛弃疾,现在有陆游。我想说,宋朝管理者就这么昏庸吗?”
    其实大家在了解辛弃疾的时候,就已经无比的心痛了。
    但辛弃疾的词作,一向比较高大上,有的还比较难懂。
    一些普通人儿,说不定不明白。
    不少人只会觉得辛弃疾很有才华,文武双全。
    但陆游却不一样。
    首先。
    陆游的官职一直以来都不高。
    另外。
    陆游写的更多的是诗,而不是词。
    相对于辛弃疾更为难懂的词来说,陆游的诗简直就像大白话。
    他根本不需要翻译。
    但就是这样的大白话,他却更能深入人心,更为直摧人心肠。
    正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及最后的绝笔诗《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精神?
    ……
    “江宁老师,难道南宋就没有,有一定骨气的管理者吗?”
    这时。
    有人在公频上问道。
    其实呢。
    对于南宋,不少了解南宋历史的,面对着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叹气。
    不过虽然如此,江宁还是说道:“有。”
    “谁啊?”
    “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众人一愣,又问道:“江宁老师,文天祥是谁?”
    不少人对于文天祥并不明白。
    不过。
    也有一些对于历史比较有研究的说道:“文天祥是南宋宰相,但好像没有当多久宰相,整个南宋就彻底灭亡了。”
    “是的。”
    “江宁老师,文天祥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吧。”
    “那只能说,史书上可能对于文天祥的记载有些简化了。”
    至于为什么简化。
    这也很正常。
    文天祥出生的时代是南宋末期,直到他成年之后,南宋都快差不多要灭亡了。
    而他成为宰相的时期,也是南宋小朝廷之后。
    这个小朝廷也只存在了三年时间。
    所以在那个时候,关于宋末的一些人物,都没有太多记载。
    “对了,大家有没兴趣和我去一趟江西的吉安。”
    “江宁老师,去那里做什么?”
    “我想去祭拜文天祥。”
    文天祥是在江西吉安人。
    他死后,也被葬在了吉安。
    ……
    “主任,好消息,好消息,江宁老师要来我们吉安。”
    “什么,你确定?”
    “千真万确,江宁老师在他的快抖上说了,说是想到我们吉安祭拜文天祥墓。”
    “文天祥墓?”
    吉安文旅署主任一愣:“这个,怎么是祭拜文天祥?”
    “江宁老师最近在讲宋朝。”
    “我们吉安在宋朝时期有太多人物可以讲,为什么是文天祥?”
    “我也不知道。”
    助手也是不明白。
    “这样,我们亲自去接江宁老师。”
    想了想,吉安文旅署主任说道。
    几天之后。
    江宁来到了吉安。
    一下飞机,江宁吉安文旅署工作人员。
    对此江宁也知道他们的意思。
    他在快抖也算是不大不小一位知名主播。
    特别是在旅游这一块,对于推动地方旅游,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此前很多一些地区,都邀请过江宁。
    不过江宁主要是以讲课为主,至于去哪,也是看讲课讲到了哪里,这才考虑。
    “江宁老师,欢迎您来到吉安。”
    “谢谢。”
    “江宁老师,您最近讲的宋朝我们可是一直在关注。而说起宋朝,那我们吉安是不可不提的一个地方。”
    “确实是。”
    江宁点头。
    虽然吉安可能不是特别知名。
    但吉安在古时,那可是相当知名的存在。
    吉安古称庐陵,也称为吉州。
    在宋明两朝,吉安不知道诞生了多少名人。
    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
    吉安文旅署主任对于江宁很是热情。
    而对于他们的安排,江宁也没有拒绝。
    第一站。
    江宁来到了吉安的白鹭洲书院。
    江西在古代称之为江南西道,虽然现在不少人称其为阿卡林省,但在宋明两朝,江西绝对是牛逼中的牛逼。
    整个省份有着浓厚的书院文化。
    并且,整个省份也在宋明两期,出了无数的进士,以及名人,宰相。
    吉安,又是江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看,那就是江宁老师。”
    “没想到江宁老师真来吉安了。”
    “太好了,江宁老师这一来,我们吉安要火。”
    不少来白鹭洲书院旅游的朋友,看到前面的江宁,一时无比的兴奋。
    同时。
    也有一些之前听说江宁要来吉安的朋友,他们亦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白鹭洲书院。
    “各位,大家好,我是江宁。”
    虽然来到白鹭洲书院,但江宁也没有忘了快抖里的一众粉丝。
    在大概参观完白鹭洲书院之后,江宁便摆好了自拍杆,准备在白鹭洲书院先来一场直播。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白鹭洲书院,他位于江西的吉安。说到吉安,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吉安出的一系列名人。比如宋朝时期的欧阳修,杨万里,就是写出毕竟西湖六月中的那位,还有胡广,他是南宋名臣胡诠的后代,也是明朝时期庚辰年的状元,另外还有明朝三杨之一的杨士奇。”
    “吉安这一个地方并不大,但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文人,以及名士。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他的书院文化。白鹭洲书院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白鹭洲书院是南宋宰相江万里创建的,该书院至创建以来,吸引了一众学子的入读,而白鹭洲书院至开办以来,每次科举白鹭洲书院都有一众学子考中进士。甚至,1256年,白鹭洲书院竟然有39人考中进士。”
    “39人考中进士,我的乖乖。”
    直播一开始,众人便有些咂舌。
    要知道。
    宋朝每三年一次科考,一般进士的名额大概只有二百至三百人左右。
    可这二百多人,却是放在全国,要全国平摊。
    但白鹭洲书院一家书院,直接就是39人中了进士。
    “这是不是太恐怖了?”
    “有啥恐怖的。”
    “200多个进士名额,白鹭洲书院一家就30多人,还不牛逼?”
    “所以,那个时候有一个说法。”
    “什么说法,满朝文武半江西。”
    “我去……”
    人群中有对江西比较了解的,不时说道。
    事实上正是如此。
    光是一家白鹭洲书院,他就如此牛逼。
    试想一下整个江西。
    要知道。
    白鹭洲书院在江西还不算最牛逼的,最牛逼的是白鹿洞书院。
    如果将整个江西一众考生加起来,半江西虽然有些夸大,但其实就是如此。
    “而文天祥,当年就是在白鹭洲书院读书,后来,也在这一年里考取了状元。”
    江宁紧接着说道。
    其实江宁原本是打算去文天祥墓的。
    但后来吉安文旅署这一边联系,江宁想想也就答应了。
    既然来到了吉安,那就多少为吉安宣传一下。
    再说。
    文天祥当年也是在这个书院就读的。
    “也是在这一年,当时的宋理宗亲赐御书【白鹭洲书院】的匾额,悬挂于书院的大门。”
    一边说,江宁一边指着挂上去的那一个白鹭洲书院题字。
    “史书上关于文天祥的记载不多,因为他只当了三年的宰相,但这三年是南宋小朝廷的流亡时期。在这三年当中,其实当时的朝廷已经投降。所以,有很多关于文天祥的事迹并没有记载,或者已经遗漏。今天,我就从文天祥的出生开始,向大家讲解一下我们不知道的文天祥。”
    此时。
    江宁对着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的一幅画像。
    虽然文天祥在历史当中记载的并不多,但多少是一位宰相,而且又是状元。
    所以白鹭洲书院里面,还是挂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
    对着众人,江宁说道:
    “文天祥自小长得眉清目秀,双目有神,是远近闻名的小帅哥与才子。因为吉安是一个风水宝地,这里出了很多的一些名人。刚才我们说到,像欧阳修,胡铨,杨邦……这一些人。所以,当时一众书院里面,也都会有这一些名臣的画像。不过,吸引文天祥的,除了他们是名人名士之外,还在于这一些名人的谥号都有一个忠字。
    比如欧阳修谥号文忠,杨邦义谥号忠襄,胡铨谥号忠简……这对于文天祥来说,他觉得,要成为名臣,要成为名士,那就应该有一个忠字。所以,文天祥自小就以这一些名士做为榜样。”
    “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时,文云孙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没有草稿,一气呵成。理宗览后,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于是,文天祥就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只是虽然文天祥中了状元,但当时贾似道专权,虽然文天祥有报效之心,但亦得不到重用。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也没有什么。哪怕得不到重用,朝廷还算良好,国家也能维持。可是,当时南宋已经岌岌可危,元兵随时就要灭掉宋朝。”
    说到这里,江宁停了停。
    此时。
    直播间一众粉丝亦是不断的说道:“南宋管理者真是昏庸,当时他们就不应该联蒙灭金。难道他们不知道金朝一但灭亡,那么蒙古就要灭掉宋朝。”
    是的。
    南宋与金国打了这么久。
    但最终,金国灭亡了。
    灭亡的原因,那就是南宋与蒙古联合夹击金国。
    这一策略在现代很多人士看来是愚蠢的。
    正如直播间大家说的:“最好的办法,那就是维持三足鼎立,就像三国时期一样。三个国家存在,那么三个国家暂时都会安全。一但一个国家灭掉了,另一个较为弱小的国家就无比的危险。显然,当时南宋与金国的力量都不足于和蒙古相抗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联金抗蒙,而不是联蒙抗金。”
    对于此,江宁却是说道:“怎么说呢,理论上来说,联蒙抗金是对的。但是,这也得看当时的情况。或者说,当时国人对于金国的痛恨程度。北宋灭亡之时,金国将二帝,以及后宫一众妃子,大臣俘虏到大都,这是奇耻大辱。甚至后世还传出一系列二帝以及妃子在金的各种画像,无数国人都想灭金报仇,虽然联蒙抗金是正确的。但在宋人心中,要是不将金国灭了,哪个人都不愿意?所以,当时有一个机会灭掉金国,哪怕就是最有远见的人,也未必不想灭掉金国。”
    历史不能用未来的眼光去看待。
    一定要以当时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正如当时。
    也确实有不少人提议联金抗蒙。
    因为一但灭掉金国,那宋朝就更为危险。
    毕竟蒙古人的战斗力比之金国还要强。
    南宋连金国都灭不了,更不用说与蒙古相抗横了。
    可就算是有人看到了这样的危机,但大部分人都想灭掉金国。
    所以最终也就促成了联蒙抗金,金国灭亡。
    当然。
    除了这一些之外,也有其他的一系列原因。
    最后,也如大家想象中的一样。
    金国被灭之后,蒙古便一路南下,此时连临安也就是杭州都快要保不住了,准备迁都。
    “江宁老师说得对,别用上帝的视角去看历史。”
    “如果宋人有上帝视角,那宋朝哪会只有300年,3000年都有。”
    “用上帝视角去看也没用,金国将宋虐得这么惨,是你,你也会想灭掉金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人的原因。
    很多时候他们觉得古人很笨。
    但事实上。
    古人一点也不比今人笨。
    哪怕就是回到那个时候,你也无法做出比之古人更好的决断。
    “讲得有一些远了,我们继续讲文天祥。虽然文天祥没有得到重用,但文天祥非常有才能。当时已经退休了的前宰相,也就是江万里见到文天祥,亦是感慨,我老了,眼光与决心可能都慢慢的退化了。以后,希望你能用你的才华报效国家,望你努力。”
    “但可惜,虽然江万里对于文天祥寄于厚望。但那时的南宋已经风雨飘摇,不是哪个能人出来,他就能将其拯救的。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之下,南宋一众地盘不断的被丢失。与之同时,一众守诚之将,也纷纷投降。而此时的文天祥,不但没有投降,反而将所有家产卖掉,组织起了兵马,上京勤王。只是文天祥有冲天之志,但仍无法阻挡大势。至此,南宋灭亡。而文天祥便拥立赵为帝,组建南宋小朝庭继续对抗蒙古。最终,文天祥就此被抓,三年之后,死于狱中。”
    正史里面,对于文天祥的介绍,到此结束。
    只是。
    这对于江宁来说,文天祥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