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会馆、银行和报亭
作者:朱楼醉茶   晚明海枭最新章节     
    林海端起茶碗来,喝了两口茶,接着道:“这每年十万两银子,其中相当一部分要用于建造会馆,以及会馆的日常运营。”
    “登万兄指的是试馆么?”张溥闻言道,“就是各地乡贤出资建于京师的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官员或举子在此住宿或举办集会。”
    “与此类似吧,不过我说的这个会馆不止在京师有,在其他城市也可以有。”林海说着又道,“会馆将对所有应社成员开放,只要有空房,随时都可以来免费借宿。”
    张溥闻言眼前一亮,这将会给社员交游带来极大的便利,无疑会加强应社对士子们的吸引力,他连忙问道:“敢问登万兄,将在哪些城市兴建会馆?”
    林海道:“首先是两京和苏杭,然后是各省省城、江南十府的府城以及运河、长江、赣江沿线的咽喉城市,都要一步步建起来。总之,你把应社发展到哪,我就把会馆建到哪,社员多的地方,县城里也可以建。”
    张溥大吃一惊:“要建这么多?光是这些会馆,怕是每年都要花几万两!”
    “你放心,我说的十万两只是个大概,若是不够还可以再加。”林海说着又道,“而且这些会馆也不光是提供住宿,还可以对所有应社会员提供汇兑和存款服务。”
    张溥听不太明白:“登万兄,你说的汇兑和存款是什么意思?”
    “我先说汇兑罢。”林海又呷了一口茶,“简单说就是你把银子交给一个会馆,当地会馆给你一张凭证,拿着这个凭证就可以从另一个会馆把银子提取出来……”
    张溥恍然大悟道:“登万兄说的就是会票罢?”
    “嗯?”林海闻言吃了一惊,难道这年代就已经有票号了?那玩意不是道光年间才开始的吗?
    “就是会票……”张溥见林海不知道,于是解释了一下。
    明末的会票实际是一种寄存证明,主要用于京师,也就是把银子寄存在京师富商家中,需要用的时候就拿会票去取,主要是方便那些经常出入京师的人不用每次都带着大笔银子来回奔波。
    这种会票基本只存在于熟人之间,并不对社会开放,而且异地取款的情况也不多见,所以和晚清时期的票号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过这确实可以看作后世票号的前身。
    “没错,就是你说的这种会票,不过我这个是可以异地取银的,而且对所有的应社成员开放。”林海说着又道,“还有,我这会馆不仅不收寄存费,还给利息。”
    这下轮到张溥吃惊了,只见他瞠目结社道:“给……给利息?”
    “没错,这就是我方才说的存款,利息分为定期和活期两种,定期的利息会更高一些……”林海耐心地给张溥扫盲,这些在金河国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在大明还是相当惊世骇俗的。
    截止目前为止,他说的这些都没有超出晚清票号的业务范围,票号虽然以汇兑为主,但也有兼营存放款的。至于债券之类的金融业务,这些林海觉得暂时不着急,先等汇兑和存款业务的信用建立起来之后再说。
    汇兑和存款也一样是要靠信用支撑的,林海一开始把服务对象限定为应社成员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毕竟在大明不像在金河,会友公司是没有政府背书的,那就只能由应社来背书,更别说大明政府的公信力只怕还比不上应社。
    何况,应社的士子们对汇兑业务是有刚需的,他们经常在外游学,乡试必须去省城,会试必须去京师,随着携带大笔银两总是不便。
    林海不收汇兑手续费,这样一来长途汇兑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活期利息,相当于借刚需的汇兑业务带起存款业务的信用。等到大家放心大胆地存钱吃利息之后,再推出债券业务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业务范围的渐进式发展之外,服务对象也可以适时放宽,到那时就是真正面对所有人的银行了。
    张溥听完林海说的汇兑和存款之后,疑惑道:“如此只出不进,别说每年十万两了,就算上百万两也不一定打得住,林兄的财力支持得了吗?”
    “怎么会只出不进,我做这事当然是要赚钱的。”林海为了打消张溥的疑惑,接着道,“我这会馆还要给当地的钱庄放款,收取一定的利息,当然利息没有钱庄放给私人的那么高,这种赚钱方式在海外是很常见的,林某以前就做过这种生意。”
    所谓钱庄,主要经营的是银钱兑换业务,也兼放高利贷,有的还兼营布业和米业,总之是直接和平头老百姓打交道的,一般都是本地化经营的地头蛇。
    晚清票号主要的放贷对象就是当地钱庄,钱庄从票号以较低的利息贷款,然后再以高利息贷给个人,吃的就是利息差。
    此外,这年代的银子有各种成色,铜钱也有高钱和低钱之分,所以银钱兑换的利润也很丰厚,这种钱庄在各地都很常见,就连很多农村都有名为钱桌的小型钱庄。自万历五年以来,大明官方发行的铜钱也是通过钱铺来发售,这就是一种官方认可的钱庄。
    林海暂时不想去碰钱庄的业务范围,正如他不想经营把持丝绸业上游的牙行一样,但他可以和钱庄合作,毕竟后世的票号就是这么干的。
    而且林海还可以把四海银行和大明的会馆系统打通,在金河他是可以向私人放贷的,这将进一步盘活四海银行的资金总量,有助于用金融来支撑实业的发展,推动官业下放的进程。
    未来随着他的舰队开始统治海洋,会友公司的银行系统还可以推向海外,以武力为后盾建立起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金融霸权,毕竟就连安南这样还算发达的东南亚国家都铸不好铜钱。
    金融手段如果能玩得好,那就可以用敌国的金钱和资源来征服敌国。
    比如林海要是和倭国开战,完全可以向倭国的富人发行债券,只要信用足够强,有的是人买。
    甚至都不用给倭国富人发债,直接以倭国的矿产经营权为抵押来借钱都行,当然前提是武力足够强大,别人要相信你肯定能征服倭国,从而兑现他的矿产经营权。
    这些都是后世列强惯用的手段,真到了那一天,扩张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即使林海中道崩殂,帝国的车轮仍将滚滚向前!
    当然,这些和张溥都说不着,林海只要让他明白自己是为了赚钱就好,他接着又说道:“还有就是应社的时文选集,我要有独家发售权,我来负责刻印成书,流布于天下。”
    张溥闻言面露难色:“登万兄,卖时文本子的钱都是给到个人的,此事周介生怕是会有意见。”
    林海道:“我也会给钱,就按周介生卖给其他书坊的价格。我这会馆给应社提供了诸多便利,你们往来征文的成本也低了不少,我要一个同等价格优先收稿权不过分罢?”
    “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张溥连连点头,他个人对金钱其实并不太在意,够用就行,他要的是名望。
    其实林海也一样,他贪图的也不是卖书的利润,而是为了带动他那报纸的发行量,这玩意将来可以成为他的宣传喉舌。
    毕竟明代出版业最火的并不是小说,而是时文选集。林海只需将报纸与时文选集捆绑销售,买时文选集送当期报纸,那他这报纸很快就能在士子之间流行起来。
    最开始听张溥说起选政时,林海就动了心思要和报纸结合起来,当时他想的是和复社共同办报。
    不过这样一来,他对报社就没有绝对掌控力了,最终他还是决定报纸要单独办,只是在销售手法上沾沾复社时文选集的光就行了。
    报纸的发售当然还是依托会馆,林海这也算是把会馆玩出花来了。这玩意不仅是会馆,它还是银行,还是报亭。
    依托于这套会馆体系,林海未来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它可以是金融网络、宣传网络,当然也可以是情报网络,只要他有一套从事情报工作的人马就行。
    说白了这就是会友公司在大明布下的一张大网,只要有需要,所有的分支机构都可以往里装。
    如果不托庇于复社,这张大网是很难搞起来的,因为大明天下是皇权和士绅共治的,林海在没有取得政权之前,只能选择和绅权合作。
    否则就光说会馆给钱庄放贷这事,当地的钱庄完全可能把你玩得家破人亡,吃干抹净都不带打嗝的。
    但有复社在背后就不一样了,复社本身就是一张绅权网络,这张网络超脱了地域,乃是一张全国性的网络,这就是其对于林海来说最大的意义。
    “登万兄,你方才说的会馆打算何时开建?”
    “等许一龙来了之后,马上就开建。别忘了,这事都是他许家干的,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林海说着又道,“今年就先在两京和苏杭各设一个点,之后再逐次铺开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