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诸葛瑾的详实论证,刘备对于庞统原本的计划,也产生了一丝担忧。
刘备当然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是那种谨慎到极点的人,诸葛瑾虽然没他二弟那么谨慎,但跟庞统这种喜欢激进行险的谋臣相比,绝对也是谨慎得多。
何况“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个道理本身,就是久经历史考验的。
诸葛瑾能点出我军此前对张任、严颜的态度认知存在偏差,可能影响战局走势,那么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评估。
见刘备还在犹豫斟酌,最后还是旁观者清的诸葛亮开口了,点破了这层道理:“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我以为,不管最终决策如何,主公可先让人进一步探查张任、严颜等人的情势,以及他们对我军的态度、与刘璋之间的主臣信任。
只有对敌将的消息搜集得越充分,才越能有的放矢。至于兵马钱粮军械,可以先按料敌从宽的方案筹措,若有变故,再调整不迟。反正这只是一个假想的计划,并没有真要和刘璋开战呢。”
刘备被诸葛亮一语点醒,也终于意识到,眼下并不是最终决断详细作战方案的时候。
既然诸葛瑾和庞统的计划,主要分歧在于对张任和严颜的了解上,那就好好挖掘情报,加深了解再说。
……
商定了后续的内政和外交规划,此后十余日,一切倒也安妥,没什么值得赘述的。
诸葛亮、鲁肃等人,已经开始分别着手今年对益州部分郡县的“租庸调”试点改革,以及相关的工商业和军备建设工作。
庞统则是一头扎到情报工作中去,按照刘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刘璋军外交态度的探查,以及对严颜、张任等将领心态的进一步摸底。
当然,这项工作肯定不能指望光靠庞统自己完成,他也没这个本事,必须要有内应的配合。
好在刘备军在益州恰恰不缺内应,所以刘备就把跟张松、法正联络交换情报的权力,全权托付给了庞统。要求庞统在确保内应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展开工作,挖掘刺探有用的消息。
庞统欣然领命,此项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下去。
另外,因为诸葛亮、庞统后续的工作,都需要以蜀地为重心。所以随着时间来到五月底,他们二人也先后向诸葛瑾、关羽告辞,再次启程回到益州。
诸葛亮的办公驻地,暂时选在江州的江北新城,而庞统的驻地,则选在了梓潼。
这样两人分别坐镇刘璋的东线和北线,也足以确保对刘璋的万无一失。
而鲁肃在武昌滞留数月后,也因为徐扬那边的内政事务、需要一个高层文官全权统筹,于是也在五月底六月初,辞行回合肥驻扎。
只剩下刘备、诸葛瑾和关羽,暂时还驻在武昌,居中调度。
如今还处在停战期间,各条战线都比较安稳,刘备才能如此布置,一旦到了重新开战的时候,刘备还是肯定得让诸葛瑾、关羽各自去独当一面,主持大局的。
眼下这种刘备阵营顶层大佬能够齐聚一堂的日子,在这乱世之中,只能算是偶然情况。
刘备也很珍惜这段时光,基本上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跟诸葛瑾、关羽联络感情。张飞如今也还在武昌,每次有酒局自然也不会落后,都是到得最早的那一个。
……
时间倏忽来到建安十二年的六月中。
诸葛瑾在武昌闲住了个把月,基本上除了处断一下重要决策以外,其他时候都闲着。
他也不喜欢喝酒,这样天天聚会的日子过久了,也有点负罪感,觉得自己该干点活了。
但是武昌这边,一时又没什么公务可忙。闲下来后,诸葛瑾自己梳理了一下,觉得不如趁着这个时机,搞点军备和技术上的小革新,琢磨一些点子,帮二弟在巴郡和梓潼搞的“租庸调变法”提供更多的铜钱、蜀锦等硬通货支持。
如前所述,要想学习后世唐宋时的租庸调法/代役法,把百姓的缴钱、纳粮、服徭役这三项义务贯通起来,允许百姓自行选择折抵,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保障,就是市面上要有足够的硬通货供应。
无论是铜钱还是蜀锦,只有市面上存量储备足够多了。才不会发生百姓想卖粮或者缴代役钱时、钱荒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增加铜的产量,增加铸币。要么就是增加蜀锦的产量,然后给货币一个绑定价值的通兑品,就跟后世的“石油美元”绑定一样。
诸葛瑾也算是深谙经济常识的,这个问题很容易想清楚。
于是,他就趁着这段时间,每每抽空去武昌附近的大冶铁矿视察。因为那里不仅有铁矿和冶铁厂,还有大规模的炼铜和铸币工坊。
自从七八年前开始,豫章郡的铜矿一直在扩大开采,把源源不断的粗铜运到武昌周边,然后用于打造各种需要耗铜的器具,或是直接熔化精炼后铸币。
诸葛瑾这次去视察,也是想再考察一下炼铜的技术,是否还有可以优化的,再查漏补缺尽量想办法提升产量,能提多少提多少。
可惜,他前世脑子里留下的那点化学知识,当年就已经基本用上了。
现在想凭借个人的钻研努力,再进一步,实在是非常困难。
最后,诸葛瑾也只能把那些古人能懂的原理,向大冶工坊的骨干工匠和管理官吏细细教授,让他们群策群力想办法,能优化一点是一点。
如此一番努力,最后也只是稍微略有收获,提升幅度很是可怜。花了不少投入,最多也就让铜矿和铸币厂分别增产个一两成。
从穿越者的角度而言,这点成绩实在不算大,但一番折腾,声势倒是闹得不小。
没过几天,武昌城内外的刘备军官员,基本上都知道主公和诸葛司徒如今在抓铸铜钱的事儿——好在流传出去的,也就只是这些无关紧要的风声,技术细节自然是不可能泄露的。
从这些直接情报里,并看不出刘备和诸葛瑾狠抓炼铜、铸钱的实际目的。大部分人都没多想,只以为主公突然变得贪财了,或是有太多封赏要发,没钱了。
但也有极个别眼光敏锐、却没有身居高位的,凭借着自己的揣测,推断“莫非是主公和司徒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铜钱短缺,需要防患未然”。
诸葛瑾因为专注忙于技术上的事情,一时倒是没注意这些风声。
……
这天已是六月底。
诸葛瑾在折腾了个把月炼铜铸币的事儿之后,见再难有所进步,一度也陷入了思维的瓶颈期。
这天一早,他又一次例行去大冶矿区附近的铸币厂视察,巡视完工坊、再度一无所获后,他偶然走到铸币厂的原料仓库,走马观花胡乱看了一圈。
无心插柳之间,他忽然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铸币厂的原料库区里,银子的储量比他想象得还多些。
诸葛瑾当然知道,豫章郡的那几个大铜矿,也有伴生白银的。
只是前几年白银的伴生冶炼比例不是非常高,而且总产量不怎么可观。所以就算有些银子产出,刘备军也都是直接铸为银铤放着当储备,并没有当成流通货币利用起来。
这也不是刘备军高层眼光问题,而是汉朝的时候,只有黄金和铜分别作为大小额流通货币,银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也能用来折抵计价,价钱却不是很稳定。
要把银子直接当成货币,肯定会费一番手脚,还要重新订立规制,还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因为铜银比价不合理而出现套利空间,被人挤兑……
总之,要在现有货币体系里,成规模的插入一种新的货币媒介,这事儿肯定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搞定的,需要长期磨合。
之前刘备军在钱财硬通货方面也不是很匮乏,当时主要抓的是粮食和布匹、铁器,还有造船产能,那些才是战时状态下的关键。所以对于白银库存的直接利用,也就有点滞后。
如今诸葛瑾对于铜钱铸钱的潜力已经挖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把脑子动到这些白银储备上,也算是时机刚合适。
以诸葛瑾的雷厉风行,想明白这些道理,他当然是立刻吩咐人详细彻查库存,再搜集一下豫章各大铜矿的最新产能数据,尤其是要拿出铜银产能的比例。
司徒要的材料,下面的人也不敢怠慢。诸葛瑾很快就拿到了他要的东西。
“豫章各大铜矿,如今年产铜六百余万斤,银两千余斤……这个伴生比例倒也不错了,过去七八年,银子开采出来都是储备着,如今有一万多斤的储备了。之前汉中之战的封赏,发下去不少。这点存量,说少不少,但要支撑成为一种新的补充货币,还是差了点意思……”
诸葛瑾不由暗忖。
对于这个铜银产出比,诸葛瑾谈不上欣慰也谈不上不满。
跟如今同时代其他诸侯的技术实力相比,诸葛家主持开发的豫章铜矿,已经算是出银率非常高了——因为同时代其他诸侯并没有“置换法”的冶金思路,不知道把金属盐溶液里的银离子用其他金属置换出来,所以其他诸侯炼铜矿,基本上就不能提纯伴生银。
诸葛瑾好歹知道置换法,已经是让银子的提取率超前于时代至少一个数量级了。
当然了,置换法跟后世的电解法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大部分银的矿物盐并不能溶于水,只有硝酸银等几种才容易在粉碎析出后溶于水。对于不溶性的银矿物盐,置换法也置换不出来,或者很慢。
这些细节不重要,总而言之,比如按照后世国内电解法产铜,一年全国产量能有一千三百万吨,而其中炼出来的伴生白银大约是八千多吨,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吨铜、就能伴生一吨白银。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白银变得越来越廉价、无法支撑货币属性的重要原因。因为后世白银产量六成都是铅锌矿炼锌的副产品,还有近四成就是炼铜的副产品。
你想控制住白银的产量都不可能,因为锌和铜作为工业原料的需求太旺盛,只要锌铜在不断生产,白银就会作为必然的副产品不断涌出,花不掉就越来越便宜。
而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世纪,诸葛瑾只要掌握一星半点冶炼铜矿伴生银的思路,就已经碾压同时代至少一个数量级了,这是降维打击。曹操手上的银子产量,如今连刘备阵营的一成都不到。
只可惜这个绝对数量还是不太够看,具体怎么打好这张牌,诸葛瑾还得斟酌。
不过,说来也巧,就在诸葛瑾沉思想招的时候,江夏郡丞向朗突然跑来,急匆匆似乎有事找他:
“属下拜见司徒!没想到司徒居然在这里,主公今日来了鄂县,有关于铸币的要事和司徒商议。”
诸葛瑾看了一眼向朗,也很快收回神思:“主公来鄂县了在县衙么”
向朗:“已经来这边铸币厂了,就在签署房等候。”
诸葛瑾连忙放下手头的东西,让从人把账目全部收拾了归整好,这才掸了掸手上的尘土,一边走一边问向朗:
“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何会如此紧急。我最近来视察整顿炼铜铸币,主公是知道了的,若是没有大事,等我回武昌县再说不也来得及。”
向朗连忙帮着解释:“司徒放心,并没有什么变故,只是主公也坐不住,正好出来走走。
前几日,似乎是因为我军大肆扩建炼铜铸币诸业的风声传了出去,有不少人都来为主公献策,想要建功扬名。
其中有一位之前先后被刘景升和主公各征辟过一次的荆南名士,零陵刘巴,听说了主公苦于铸币,也从湘乡县北上赶来求见主公。
主公也曾听闻其名声,便予以了礼遇。不知这刘巴和主公说了些什么,主公立刻就亲自赶来这鄂县,要急着和司徒当面商议。”
诸葛瑾听了向朗的转述,心中也是生出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刘巴!这家伙终于在荆南隐居够了么现在出来求官捞功名了。
而且还是在刘备大肆铸钱、劝业工商、需要扩大硬通货的节骨眼上……自己可不能由着刘巴乱献策,一定要帮着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