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1082静静的行动而且在后世白人占据了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领土,形成以白色人种和基督教文明为根基的西方文明!他们占据了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同时渗透进了非洲和亚洲。而根源就在于大航海时代他们占据了广袤的殖民地!
如果刘昊嘉能抢在他们前面开辟大量的殖民地,传播中华文明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尤其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本身就是黄种人,先天上就容易接受中华文明,所以只要抢先下手,以后世界就是黄种人的世界!看書菈
为此他首先派遣舰队占领了斯里兰卡,卡住了白人东进的道路,他们将止步于印度!日后中华文明将会和西方文明在印度那里交手,反正那些印度人也不在乎是谁在统治他们!
至于南北美洲就更是白纸一张好作画了!只要教会那些处在游牧部落时期的印第安人耕作和定居,足够的粮食和定居生活很快就会造就一个城邦,然后就会向一个国家发展!而有了刘昊嘉的指点,他们的发展速度一定是跨越式的!
等到九十几年后,第一批白人登陆北美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就不再是使用简陋武器的游牧部落,有可能是一个庞大帝国的军队!哪怕是一个有着稳固根基的奴隶制国家对上武器精良的殖民者,那时候他们只靠数量上的优势就能打垮他们!而不会像后世那样被人用来割头皮换钱,还假惺惺的过一个感恩节!
所以为了北上舰队能够成功,刘昊嘉给了他们最豪华的配置!并在临行之前和舰队的指挥官进行了多次沙盘推演,制定了多套计划,力求万无一失,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万无一失都是纸面上的话,万里之遥的征途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能不能行就看老天保佑了!
因为有着更大的目标,所以刘昊嘉在朝廷里面就开始渐渐的变得不发声了,力求让自己尽可能的变得透明一点!但是他所处的位置让他再低调也低不到哪里去!不过他把握住了一个原则,那就是配合申时行,不让朝廷陷入党争之中!
在此基础上,他指挥锦衣卫不分文武的打击一切贪官,同时还要团结勋贵,努力的扶持二代们进入新军服役,培养贵族们的尚武精神!所以在他和申时行的默契努力下,朝政始终保持着一个比较动态的平衡!
不过有趣的是,锦衣卫在刘昊嘉的指挥下,在民间居然有了好名声!那是因为刘昊嘉要求办案就一定要办成铁案,而且要充分向普通百姓宣讲办案的经过并公示证据。看書菈
所以当百姓们发现锦衣卫抓的都是贪官污吏的时候,他们开始对原本视为洪水猛兽的锦衣卫变得亲近起来!甚至在锦衣卫办案的时候,有知道内情的百姓会主动提供线索!更有个别百姓想要告状的时候不去县衙,居然去城里的千户所或是百户所!这让勋贵们笑话了文官们许久!
但是在官员和士绅们中间,甚至部分勋贵则对锦衣卫是骂不绝口!因为锦衣卫堵住了他们的财路,破坏了他们的升官发财,还把他们塞进了监狱!所以刘昊嘉更知道一点,自己在历史上的臭名大概要和赵高齐名了!
因为记录历史,写文章的权利可是掌握在他严厉打击的读书人手中!那些读书人在写书的时候一定会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恐怖的大魔王!
不过在刘昊嘉蛰伏的这几年中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最大的好消息就是海上贸易变得如火如荼起来!
在刘昊嘉会见了江南两大商团的掌柜之后,双方进行了紧密的合作!那些掌柜的回到各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联盛银行贷款,然后贷来的款项直接投入到了海贸之中!
同时借助锦衣卫的力量开始清理官员们侵占的股份。在这个过程当中,无数的官员和商家撕破了脸,闹得不可开交!不过好在有刘昊嘉作为靠山,那些官员们要么老老实实的退股,要么就拿出真
金白银来入股!那些想借助权利侵占股份的全部受到了锦衣卫的打击,在那些商家的配合下全家下了大狱!
为了拉拢那些商会配合,刘昊嘉还给那些大商会下属的各个小商会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免税额度。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更愿意投入刘昊嘉的怀抱!毕竟刘昊嘉没有对他们敲骨吸髓,只是利用贷款年年收取一笔利息。要知道那些贷款产生的利益比起利息来不值一提!
两大商会动起来之后爆发出了极为强大的力量,海量的货物开始涌向海外,换回来了大量的物资和数不清的金银!等消息传开之后,整个江南的人都癫狂了!除了少部分老学究高喊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以外,其余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在海贸里面插一手!
有的人直接找到商会想要拿着真金白银入股;有的人倾尽家产打造海船,招募水手准备远航;更有些人团结起来集资购置海船,准备发财!整个江南一片火热景象!
但是这其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不少士绅发现海贸能挣钱,自己却没有插手的余地!所以他们干脆毁掉田地开始种植桑树和茶树,想要介入生丝,丝绸和茶叶的生意!
这可把刘昊嘉和申时行吓坏了!一旦江南地区的粮食不能供给全国的话,大灾就在眼前了!所以朝廷不得不严令各县不得随意将田地改种桑树和茶树,每个县必须保证足够的耕地,其余的土地才能改变用途!同时开始鼓励士绅清理荒山,在山上种植桑树和茶树和果树。
刘昊嘉还调动海船从东南亚和倭国收购了大量的稻米投放到市场当中,这才算是稳定住了粮价!但是即使是这样,凡是参与到海贸当中的人都得了足够的收益!
就连没参与进去的也得了不少好处!因为种粮食的人少了,粮价必然上扬!哪怕一斤粮食只涨个一两文钱,对那些种粮的士绅也是一笔大收入!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