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曹魏请降
作者:周府   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     
    :
    大军兵败如山倒,曹叡在许褚的保护下,连夜逃回了邺城。
    得知兵败的消息,曹魏诸臣齐至宫台,请求拜见曹叡。
    曹叡简单换了身衣服,带着满脸的疲惫,召见曹魏高层,商讨后续之事。
    坐在榻上,曹叡强撑着精神,问道:“刘钦、田章二贼祸乱军心,致使我军兵败。今汉军距邺城不足百里,不知诸君有何高见?”
    众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向曹叡开口。
    司徒陈群暗叹了口长气,起身而拜,说道:“陛下,刘、田二将叛魏,虽罪不可赦,但却可见军心不稳。今大势已去,陛下为保全自身,不如出城降汉,或可免性命之患。”
    陈群非小人物,实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作为曹魏核心利益圈子里的人物,今能说出让曹叡出降的话,可见其内心多有无奈,以及对形势的绝望。
    曹叡或许还能通过抓壮丁,再拉起一批军队,但他却无法恢复人心。且更别说汉军已是逼近邺城,今除了逃,唯有降了。
    “陛下,不可降啊!”
    吴质泪水难止,说道:“武皇帝建基于中原,南征北战,威服天下。今国尚有十余郡,百姓数百万,甲士数万,未必不能保全国祚。”
    说着,吴质赶忙说道:“骠骑将军有兵略,聚拢败军守城,加有鲜卑胡骑为援,当能守住邺城。”
    曹叡神情低沉,说道:“骠骑将军巡视方阵时,不幸坠马落地,被汉兵斩杀。今数万将士尽数崩逃,非降汉军,则逃归乡野。”
    “骠骑将军战死了?”
    惊愕的面容浮现在吴质与众人的面庞上,司马懿可以说是曹魏少有可以拿出手的名将。今司马懿战死沙场,即便他们再想与汉军作战,又谁能出任主将。
    吴质脸色已是凝重,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犹豫片刻,吴质说道:“陛下不如北投鲜卑,借胡人之力恢复中原。”
    “陛下不可啊!”
    卫臻当即阻止,说道:“鲜卑为北方远夷,平日与其交恶,互相有征伐,未有施恩。今陛下势穷归附,不知鲜卑何以待陛下?”
    “且南兵伐北,非但取邺而已,若是奔走漠南,贼人必率兵追剿之。纵胡人能庇陛下一时,不知能庇护陛下一世否?胡人因势而导,岂会因陛下得罪汉人。”
    “今陛下早日归顺,可得爵土,如若逃北,势穷而服,当有杀身之祸。古人云,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尧、舜以子孙不善,将传天下与他人,故子孙纵无才德,但却能得安乐。昔微子为纣王之兄,面缚衔璧而归武王,虽受一时之辱,但能得宋国藩土,不亦乐乎?”
    “我闻诸葛亮善仁,陛下以大礼降汉,求恩赦免降诏,或能受微子之待遇。今又何必北投胡人,忍受胡夷之虐,被华人所讥讽。”
    卫臻算是坚定的主战派,但形势发展到目前,卫臻看不到任何取胜的希望。今为了曹叡的未来,卫臻希望曹叡可以投降,而非投靠轲比能,忍受鲜卑所带来的屈辱感。
    且今下曹叡献邺城归降,凭借尚能控制的资源,或许能换到不错的待遇,不至于说直接被南汉杀了。毕竟手上可用于谈判的筹码越少,曹叡能活命的希望越小。
    吴质依旧不想降汉,反驳说道:“汉军毗邻邺城,如若诸葛亮不受降礼,为之奈何?”
    陈群作揖而拜,说道:“方今天下未安,诸葛亮为安天下,将不得不受陛下。若陛下降汉,汉不裂土封邑以待陛下,群与诸公长跪阶下,以古义为陛下争利。”
    “且将军曹真、曹洪各有兵马在手,负隅顽抗之下,我军或虽终不及汉军,但却能杀伤汉卒,毁坏百姓田宅,此是为诸葛亮所不愿见之情景。”
    曹叡长叹口气,神情很是低沉,说道:“今如诸卿所言,形势已在汉,而非在魏。至于投靠鲜卑,朕虽为汉之仇寇,但却为华人,诸夏互亲,岂能投胡?”
    “今为御汉军,招胡人南下河北,致使河北生灵涂炭,实乃朕之过矣!”
    “有劳陈司徒、卫侍中代朕出使诸葛亮,深明我国罪孽,表朕愿降大汉。”
    曹叡当下是真抑郁了,他本想借胡人之力击退汉军,之后想办法解决胡人。然联军被汉军直接解决,他不仅没实现目标,反而还让河北饱受胡人蹂躏,实在让曹叡难受。
    “陛下英明!”
    见曹叡开口决意归降,陈群、卫臻、辛毗、孙资、刘放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参拜,或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参拜曹叡了。日后运气好的话,魏人君臣将齐拜大汉天子。
    吴质精神恍惚,脸色甚是难看。
    许褚转身面壁,泪水疯狂直流,忍不住抽泣起来。
    次日,陈群、卫臻乘车驾南下,拜见驻扎在荡阴的汉军。
    诸葛亮得知陈、卫二人奉命来降,当即在大帐中召见二人。
    因是代国招降二人,诸葛亮一改往日打扮,身着礼服,手中的羽扇也收了起来。
    大帐内,陈群终于见到与他互寄书信几十封的笔友,却见诸葛亮,身高八尺,须发秀美,气质威重。纵已年有五旬,但诸葛亮依旧相貌过人。
    “罪臣陈群\/卫臻拜见丞相!”
    “长文、卫君请起!”
    诸葛亮搀扶起陈群、卫臻二人,笑道:“今如能还天下太平,二君当为有功之臣。今胡人蹂躏河北,二君能为百姓至此,亮如愿矣!”
    陈群略有些惭愧,说道:“群不能匡我主得失,致使胡人肆虐河北,群有过。”
    “不必如此!”
    诸葛亮示意侍从为二人奉茶,说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今你主如能献城归降,胡骑将远走漠南,断不敢久留河北。”
    陈群斟酌几许,说道:“禀丞相,我主有意降汉,但不知贵国欲如何待之?”
    卫臻担心诸葛亮忘记曹叡手上尚有的资源,补充说道:“我主诚心归降汉室,今愿下诏令曹真、曹洪五万大军归降,且令幽、并、冀三州近二十郡国献上户籍、文书。”
    诸葛亮如何不能明白二人在和自己谈判,为曹叡争取更多利益,故反问道:“不知二君有何所求?”
    陈群奉上表罪疏,说道:“魏篡中汉皇位,我主深感愧疚,今特上疏一封,向陛下、丞相请罪。望今后归降,当能既往不咎。”
    诸葛亮浏览表罪疏,见疏中内容诚恳,情真意切,表示曹操不能坚守伊、霍二人美德,走上不归路,曹氏当有罪。但望看在大汉仁德的份上,能够赦免曹氏。
    搁下表罪疏,诸葛亮淡淡说道:“你主能自认罪孽,幸甚至哉!但曹操篡位之罪,汉室不能不究。”
    见二人脸色微变,诸葛亮继续说道:“然我汉仁德,非滥杀无辜之辈。你主如能献城出降,陛下当会赐刘为姓,与曹氏断绝瓜葛。”
    “赐为刘姓?”
    二人脸色不好看,这种意义下的改姓,实在太过屈辱,不知道曹叡能否接受。
    如若不改姓,诸葛亮虽没多说后续内容,但二人已是猜到之后必会针对曹操、曹丕的动作。
    陈群与卫臻对视一眼,问道:“除改为刘姓,还有其余封赏否?”
    “长文有何他见?”诸葛亮问道。
    陈群考虑少许,说道:“我主降三州二十郡降汉,能否得郡公位?”
    说着,陈群犹豫了下,说道:“满宠献洛阳出降,仅可得县侯之位。我主虽有罪责,但所献疆域、百姓、甲兵、皆远胜满宠。望能得丞相善待!”
    诸葛亮抿了口茶,婉拒说道:“襄阳郡公有开创之功,今你主降汉,则与襄阳公并尊,恐惹襄阳公不悦。”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今你主降汉,亮可表为美阳县公,迁居京畿,享受太平。”
    刘协作为东汉末年皇帝,仅得一山阳县为封地;霍峻立下弥天之功,才得到襄阳郡公;曹叡想凭区区三州二十郡为筹码,向诸葛亮索要郡公,那怕不是痴人说梦。
    盖是知道自己条件过分,陈群针对诸葛亮开出的县公,未有过多异议。
    卫臻担心不能世袭罔替,问道:“美阳县公能否可世袭罔替?”
    诸葛亮考虑少许,说道:“虽可世袭罔替,但食邑不得超过九千户。”
    如何理解九千户上限呢?
    即九千户之下,美阳县赋税交于曹叡;如若超过九千户,多出来的赋税需交于朝廷。
    这种世袭罔替的县公爵位,与霍峻所领的郡公爵位不同。
    霍峻所领的襄阳郡,其全郡收入交于霍峻。日后襄阳郡户数不论怎么增加,其所产出的赋税收入都属于霍氏,具备成长属性。
    至于为何有区别,主要为了突出县公与郡公的区别,不单单是额定食邑的增加,更多是身份的变化。
    陈群拱手而拜,说道:“赐姓为刘之事,群需回禀我主。今某别无他求,唯望葛相能善待我魏人。”
    “这是自然!”
    诸葛亮吩咐左右,笑道:“亮已命左右设宴,二君可留下暂饮几杯再走。”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