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作者:农家一锅出   大明守村人最新章节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自古有人先扶志官员们自我分析不影响队伍行进速度,大家骑马、乘车,去千灵山,明朝此时就叫房山,叫房山县。
    这里干旱了,地势高,无降水,关键绿化面积不是后来那么好,有大量的石头。
    千灵山所在是房山的一部分,归方山县管,离太液池挺远呢!走路是不行的。
    即便骑马、乘车,今天晚上还得在县里住。
    为什么石头那么多,还有人居住?这个……人家山顶洞人就在这里生活,说明适合,特殊情况除外,但能坚持。
    队伍一路急赶,终于在晌午的时候抵达。
    朱闻天上次回来路过没到过此处,现在打量,找不到熟悉的影子,山怎么这么秃?
    最干旱的地方,百姓住在土坯房里,房子外面的墙上草枯黄,房顶也是草的,不见瓦片。
    还有百姓干脆直接在山脚下高一点的位置挖洞,跟山西的窑洞似的,没毛病!山顶洞人就这么干的。
    地形好,易守难攻,很多年前,估计水源很充沛,山上也是跟后来一样郁郁葱葱。
    整个一大片区域有高低不同的山、不一样的矿石、平原、河流。
    石头品种多,符合石器时代大家找工具的便利性特征。
    再看山顶洞人,不,大明百姓,正围着一口井往外打水,显然刚钻完,原有的井又用昨天运过来钻井机往下打的。
    向下打,又打出水,百姓帮忙把浑浊的水给提出来,一边提一边往木桶里装,装满后,一个人挑扁担给送到山上开的菜地里浇灌。
    又有工匠拿工具给百姓修台阶、提前来扎营的护卫们给百姓修葺房屋。
    小村子中没有暗渠,只有为了应对雨水的明沟。
    孩子们同样围观,小的孩子不管男女,全光着身子,也不怕晒,头发枯黄。
    “房山县是怎么回事儿?”朱棣愣一下,转头看官员们。
    “殿下,此处归房山县管,却离县治所很远,说是让迁到就近,百姓不干,那边琉璃河还有一些水呢!
    村子里的两口井还是上次干旱前给挖的,平时百姓喝山泉水,有小溪。
    村民就习惯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不好强迁,到时候他们再往回跑……”
    知府必须出声,他解释缘由,不是不照顾,是百姓不配合。
    “知县呢?”朱棣压着火气问。
    ‘噗嗵!’十几步远的地方一個人跪下:“臣房大山有罪!罪该万死!”
    “你这姓和名,这什么村?多少户、多少口?”
    朱棣又愣一下,房山县知县房大山?那个大字多余。
    “回殿下,此村叫下山村,户六十二,口二百七十九,其中原来的口二百零五,兵荒时逃过来九十余口,后来又死人了。”
    房大山依旧跪着,没让他起来,敢起身就可以拿欲行刺为借口干掉他。
    “起来吧!本王自己看。”朱棣瞪对方一眼,又瞬间满脸笑容“里长,村子的名与下丘村只一字之差。”
    “殿下放心,会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里长明白,人家村子就不搬,朱棣不会傻傻地叫人家迁徙,现在的情况指望房山县的官员显然不行。
    下山村与下丘村差不差一个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求助了。
    “麻烦里长了!”朱棣笑了,说明有办法,这破地方得怎么做呢?真为难人……
    “快,过去给弄衣服,小孩子要大一点啊!孩子长得快,大两圈,鞋子不要大,多给做几双,平时穿草鞋。
    大的穿剩下,还能给小的,衣服也是,记得给带些边角料的布,打补丁用。
    其他的东西让村民排好队,太医呢?王叔,石膏拿来了是不?太医保证忘。
    花眼的眼镜给试试,放心,他们不会卖,他们脾气倔着呢,不然早搬走了。
    荆条捆子往山上运,先帮着扦插一下,之后叫他们自己担水浇灌,秋天就不旱了。
    测地形,看水平面,能开田的正好咱们在……”
    铃儿在那里指挥着,王叔就是王艺千,太医们不敢看她,去找村民望闻问切,果然没带石膏,这怎么弄假牙?
    王艺千的工匠队伍石膏常备,下丘村的队伍里也有石膏,不过不值得给村民用,医用级的,给人吃,特别纯,咬牙印用那么好的作甚!
    下丘村的人忙碌起来,测量的测量,收集情况的去收集情况。
    然后一个热气球在村民跪下仰望行为中升起,把官员们也给吓一跳。
    宫女们去为村民量身,小孩子做大的衣服,袖子和裤腿可以卷起来用线牵上,随着长大往下放。
    肩膀的宽度同样拿线给牵窄了,骨骼生长后放开。
    做衣服的边角料给村民留下,他们自己会把破损的地方给补好。
    布鞋想来百姓平日里舍不得穿,小孩子的逢年过节穿一次,脚大了换一双,小的给更小的孩子。
    本地村民最缺的是工具,成套的铁制工具给他们,包括针、锥子、顶针。
    扶贫先扶志,扶志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激将法,一种是引领法,有时候都不好用。
    那么还有一种是物质推动法,给出足够的工具后,再给新衣服,百姓感觉有心气了,属于由简入奢。
    配合前两种方法,百姓会努力做事情,何况他们原来感觉也很努力。
    如果真是由于懒惰,这三种办法都不行,那就上第四种,打,打板子,或者抓走服刑。
    抓走服刑可以变通一下,劳动力抓走,干活的时候给工钱,但被抓的不知道。
    工钱一部分攒下来,一部分给被抓的人,告诉其家人这人在外打工。
    等攒个一年钱,把人放回来,对方习惯了劳作,回家一看这么好,还有积蓄,便愿意勤奋了。
    武力有时很好用的,能够把人打杀的跪下当奴隶,那就可以叫人脱贫,针对懒惰那种。
    孩子们被喊过去先洗手,洗干净了给卤的鸭头、鸭脖、鸭爪子。
    这些东西在大明不好,绝对卖不了几十文一斤,一只鸭子都不值那些钱。
    就跟排骨似的,那玩意儿不是有人买肉搭的嘛!怎么敢卖得比肉贵?
    小孩子不嫌弃,两手抓着啃,卤味不是吃肉,是吃味儿。
    更小的牙都未长齐的给他们鸭肝,酱的,不卤。
    “里长,你们来之前全准备好了?”
    朱棣发现里长答应一声后,根本没动,全是铃儿在指挥。
    “皆赖殿下指导有方。”里长回应。
    “想让咱父皇打咱就直说,咱哪敢指导下丘村。”朱棣撇嘴。
    站起来杵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的房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