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可乐供货
作者:参娃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最新章节     
    处理完厂子的事情,盛希平又给郭守业、赵永宁等人打电话,约个饭。
    赵永宁已经提为副局长了,郭守业目前还是资源处处长,看这个架势,提副局也就是早晚的事儿。
    之前盛希平跟郭守业提过,等松山林场那个饮料厂开工生产后,留一些可乐给他,盛希平要试试用可乐换物资。
    六月初,第一批可乐就已经检验合格,出厂了。
    那时候盛希平正忙活着往灾区运物资呢,没时间回来商议供货的事。
    郭守业这人办事儿特讲究,知道盛希平忙,二话没说,直接往冰城发了一批货。
    并且告诉盛希平,货款不着急,啥时候有啥时候给。
    不出盛希平所料,可乐果然受到毛子那边的欢迎,甚至成了跟酒一样的硬通货。
    安德烈等人,都下了大笔订单,要这种可乐。
    “谢谢郭哥信任我,连个供货合同都没有,直接就给我发了货。”
    晚上吃饭的时候,盛希平当面向郭守业表示感谢。
    “看你这话说的,咱兄弟这些年了,我还信不过你么?
    再说了,我弟弟是什么人啊?天南海北都有公司,做大买卖的人,还能赖我那点儿小账了?”
    郭守业哈哈一笑,很是爽快的说道。
    “哥,你那个饮料厂,现在产量怎么样?我这头需要大量的订单,不知道能不能供应得上?”
    安德烈等人都下了不少订单,盛希平心里没底,所以要找郭守业确认。
    国内现在生产可乐的厂子极少,要是郭守业这边产量不够,盛希平就只能跟国外的几个可乐公司谈合作,那样利润低,没啥意思。
    再说了,身为国人,还是应该支持本土品牌,支持国货的,所以盛希平才会这么问。
    “产量没问题,厂子好几条生产线呢,现在才用了一条,你要多少,我立刻就让人生产。”
    郭守业一听就乐了,就稀罕这样的大财主。
    冰山可乐刚开始销售,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不敢生产太多,怕产品积压。
    如今来了大订单,郭守业高兴还来不及,要多少,他就给生产多少。
    “那就谢谢郭哥了,你这边要是有啥事不好解决的,尽管跟我提。
    别的我不敢说,进口点儿机器,工业原料啥的,应该能行。”
    郭守业够意思,盛希平投桃报李,也要表示一下诚意。
    “你还别说啊,真有点儿事得找你帮忙。
    你看能不能给联系点儿聚乙烯原料,还有铝?现在这些玩意儿短缺。”
    饮料厂不光出产冰山可乐,还有峡谷泉矿泉水。
    可乐的包装用易拉罐,矿泉水的包装要用聚乙烯塑料瓶。
    这些包装的原料,目前短缺,所以郭守业才说,让盛希平帮忙。
    “行啊,这都小事儿,回头我跟国外客户联系一下,伱要多少,给你进两批就是了。”
    盛希平一听就乐了,这对于他来说,那不就是小菜一碟么?
    郭守业一听,格外高兴,赶紧给盛希平倒上酒,连同赵广宁一起,三人碰了下杯子,一口把酒喝了。
    盛希平跟郭守业那边签了供货合同,又打电话给黑河那边,让孙景刚联系伊万诺夫,想办法进几批铝材和聚乙烯原料。
    把松江河这边的事情处理完,盛希平暂时没什么事。
    正好赶上八月二号礼拜天,下午学生休息,夫妻俩开车回林场,看看父母。
    “你们赶的倒是挺巧,今早晨人家给送来的榆黄蘑。
    我还说呢,今天要包韭菜榆黄蘑馅的饺子,结果你们就回来了。”
    张淑珍刚从菜园子里割了些韭菜,正在屋门口摘菜呢,见到儿子儿媳,便笑着说道。
    “希平啥前儿回来的?黑河那边都安顿好了?”盛连成见了儿子,也挺高兴,随口问了两句。
    “走,进屋说话。”盛连成伸手,接过儿子手里的东西,爷俩进屋。
    “爸,孩子们呢?咋都没见着影儿?”
    盛希平往屋里一瞅,别说自家俩儿子了,连俩闺女都没见着影儿。
    “他们啊,中午吃完饭就出去玩了,一大帮孩子,不知道嘚瑟哪儿去了。”盛连成不以为意道。
    林场的孩子都这样,只有吃饭睡觉的时候在家,其余时间,根本抓不着影。
    盛新华哥俩还算好的,每天早晨先写一段时间的作业,然后再出去玩。
    放暑假了,陈维国、高海宁、王建设这几家的孩子都回林场来了。
    再加上刘家的几个小子,盛家四个孩子,成天呼啦啦一大帮人。
    这些孩子在林场,可以说是哪里都平蹚,没人敢惹他们。
    “老大,快跟我说说,兴安岭大火的事儿,后续咋样儿了?”
    情况最严重的时候,盛连成夫妻正在深城伺候月子呢,等七月初他们回来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盛连成挺关心这些的,又不好向旁人打听,正好儿子回来了,他少不得要问一问。
    盛希平就把前因后果,都讲给父亲听。
    大火过后,处理了一批人,有的救援不利,有的玩忽职守,还有办事不分轻重缓急的。
    大火就在眼前了,愣是把救火人员拽去开了俩钟头会。
    讨论“从哪里打?怎么打?打不灭怎么办?”
    因此,耽误了最佳救火时机。
    这样的人,不处分他们,难以平息众怒。
    “对了,我丈人,被调去黑省林业厅,当了一把手。”盛希平想起这事儿来,忙跟盛连成说了下。
    “呦,亲家这是又升官儿了啊?真行。
    不过,现如今那头乱糟糟的,你丈人过去,工作怕是不好开展吧?也是难为他了。”
    盛连成在林区工作这些年,好歹也当过小头头,多少明白一些。
    火灾过后,要安置受灾群众,要尽快恢复生产,还要抓紧时间处理火烧地遗留问题,及时人工补种造林、人工促进。
    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周明远又是个外来户,这工作不容易干。
    “嗯,估计是不太好办,反正我在冰城陪了他一段时间。
    把我认识的关系,但凡能沾边儿的,都介绍给我丈人了,多少能有点儿用处吧,谁知道呢。
    只要他能站稳了脚,后续慢慢处理就行,我丈人的工作能力没问题,唯一就是岁数大了点儿。”
    能帮的盛希平都帮了,剩下的,他爱莫能助。
    “做得对,你丈人对你没话说。
    他这么大岁数了又被调去主持工作,收拾烂摊子,这个时候,你不帮他还有谁能帮他?”盛连成闻言点点头,对儿子的做法予以肯定。
    父子俩再屋里唠嗑,张淑珍和周青岚这对婆媳,则是搁外屋挑韭菜,洗榆黄蘑,剁馅。
    早晨张淑珍在林场商店买了些肉,盛希平他们又带回来些,挑一块肥瘦相间的剁了调馅,正好包饺子。
    快四点了,盛新华兄妹四个,才回家来。
    盛新华盛新宇各自拎了个水桶,里头分别装着鱼和蝲蛄。
    盛欣玥和盛欣琪俩人,一个端着小盆,一个拎着筐。
    盆里是托盘儿,筐里是蘑菇,有粘团子、小黄蘑、扫帚蘑等。
    四个孩子都穿着旧衣服,盛新华哥俩挽着裤腿儿,裤子还是湿了一大片,一看就是下河玩的太忘形了弄湿的。
    欣玥欣琪两姐妹,麻花辫被树枝刮松了,乱蓬蓬的,头上还带着一圈枝条和野花编成的花环。
    这一看就知道,是跟着人家进林子玩去了。
    四个孩子才回林场二十来天,都晒黢黑。
    男孩子也就罢了,不在乎啥黑白美丑。可女孩子不行啊,晒黑了将来可咋整?
    平日里在家打扮的跟洋娃娃一样的闺女,一回林场,就成野丫头了。
    周青岚一看俩闺女那样,简直心塞。
    可这话她跟公婆说不着,孩子成天出去野,老人能拦得住么?
    “爸爸,妈妈。”
    孩子们不知道爸妈瞅着他们闹挺,一见爸妈来了,高兴够呛,乐颠颠的往前凑。
    “哎呀呀,你们快去换套衣服,洗一洗手和脸再说吧。我的天,咋能造成这样啊?”周青岚一脸嫌弃的说道。
    孩子们一愣,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确实有点儿埋汰,于是赶紧去换衣服,洗手洗脸。
    “奶,我们抓了鱼和蝲蛄,小妹她们还捡了蘑菇,你看要怎么处理?”
    盛新华第一个收拾干净了回来,问张淑珍。
    “蝲蛄大的就留着煮了吃,小的明天我给你们做蝲蛄豆腐。蘑菇收拾一下,明天用酱炒了吃。”
    张淑珍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自打有了孙子孙女后,也干净不起来了。
    那些鱼啊,蝲蛄,她都处理的够够了,可是看着孩子们那满心期待的眼神,别的话也说不出口啊。
    “奶,你尝尝我摘的托盘儿,可好吃了,酸酸甜甜的。”
    盛欣玥端着小盆上前来,捏几粒小果子,喂到奶奶嘴边上。
    张淑珍赶忙张嘴,把果子吃了,还得高兴的点点头。
    “嗯,好吃,今年雨水少,这果子也甜。”
    盛欣玥如法炮制,给妈妈、爷爷、爸爸,都喂了一小把果子。
    还别说,孩子们摘的托盘儿挺不错。
    一个个有拇指大,红艳艳的,吃到嘴里酸酸甜甜汁水丰富,里面那小小的种子,一起都吃下去了。
    “好了好了,你们留着吃吧,我得赶紧包饺子,还剩最后一块儿面了。”
    眼见着孙女还要喂,张淑珍赶忙说道。
    孩子们端着小盆,去一边吃托盘儿了。
    盛新华能作,拿了个碗,抓一大把托盘进去,撒一勺糖,然后用勺子把托盘都碾成果泥,最后用勺子舀着吃。
    结果,几个小的也学会了,都去拿碗。
    “好了好了,都少吃点儿,留着肚子一会儿吃饺子。”
    周青岚一看,孩子们作的没边儿了,忙喊住他们,不许胡闹了。
    韭菜榆黄蘑馅的饺子,鲜香无比,一家人坐在炕上,热热闹闹的吃着饺子。
    盛连成夫妻看着眼前的儿孙,更是满心欢喜。
    吃过晚饭,天色还早,盛希平领着新华新宇,去大碱场老刘家,看望师父师娘。
    刘长德两口子见到盛希平,分外高兴,非得拽着盛希平上炕坐,又招呼儿媳妇泡茶。
    刘家的几个孩子,也都不小了。
    刘强今年十七,秋天读高二,他在前川林场中小学念的书,去年秋天直接去松林高中就读。
    按正理,刘强是大碱场户口,他应该去东岗高中念书,松林高中是林业子弟校,不收农村户口的孩子。
    好在刘强学习不错,又有周青岚的面子,松林高中那头才留下他。
    刘鹏十五,秋天读初三,最小的刘新,今年也九岁了,秋天读二年级。
    其他几个,不是读初中就是小学,都在前川林场中小学念书。
    “瞅瞅这几个孩子,几年的工夫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得亏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要不然,这七个小子将来说媳妇,可得不少钱呢。”
    盛希平见了孩子们,心生欢喜,忍不住调侃道。
    “哈哈哈,可不是咋地?
    得亏那哥俩跟着你啊,都挣了点儿钱,将来给这七个孩子说媳妇,倒是不用愁了。”
    刘长德一听,哈哈笑起来,刘家其他人也跟着笑。
    “大哥,养殖场那头怎么样了?”笑过之后,盛希平扭头问刘玉江。
    “养殖场挺好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现在有鹿不到两百头,香獐子五十来只。
    开春的时候割了两茬鹿茸,卖了些钱,今年冬天,香獐子可以采麝香了,估计能卖一笔钱。”
    养殖场目前还在发展壮大阶段,投入多,出产少。
    随着种群的逐渐扩大,往后收入会越来越多。
    “暂时就先发展这两种,等着过两年回回本儿,我寻思着再添点儿别的。
    东岗养殖场那头还有貉子、水獭、紫貂啥的,到时候咱也引进点儿。”
    以前的老人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刘玉江也不敢太冒失,还是一样一样慢慢发展吧。
    “哥,不用,那些皮毛动物基本上都是吃肉,或者杂食,饲养起来麻烦,不如养鹿和香獐子。
    暂时先养这两样就行,只要发展好了,不少挣钱。”
    对于养殖场,盛希平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时候,大而全未必就好,能做到专精,比啥都强。
    鹿、香獐子,都是食草动物,饲料好弄,皮毛动物确实挣钱,可是饲料麻烦。
    “再过几年,可以适当养点儿狍子、野猪啥的,往后城里人吃鸡鸭鹅、大肥猪腻歪了,就会惦记吃野味儿。”
    不光野猪、狍子,将来像野鸡、树鸡等,都会是餐桌上的新宠。